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当代大学生的信用观表现出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早在人类文明社会就存在信用观,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信用观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有着不同的体现。对于当代社会转型时期的大学生来说,信用观的形成更加复杂。因此对于当代大学生信用观教育的开展,直接关系到当代大学生未来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所以,如何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信用观教育,探索当代大学生信用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对策,不仅是社会、家庭的问题,也成为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追踪研究的热点问题。[1]
1.对于当代大学生信用观教育的必要性
面对国内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着薄弱环节,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要把理想信念作为教育的核心,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2]
在新时期,大学生信用观教育的有效性能否实现,直接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加强大学生的信用观教育,是帮助大学生建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正确的价值观,使每一位大学生都能成为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没,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步伐、加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小康社会的建成的新型人才。基于上述认识,本论文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将当代大学生信用观教育作了系统的探讨和分析,旨在为加强当代大学生信用观、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使其起到有效的推动和促进作用。[3]
2.意义
从理论上讲,对于当前大学生信用观现状与教育的研究有着十分丰富的成果,对于当代大学生信用观教育是一项时代性很强的研究,所以在2l世纪的新社会,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大学生信用观教育研究需要进一步的深化、拓展和探讨。新的研究不仅丰富和充实信用观内涵,也符合现代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更有助于信用观理论与教育从多视角、多层面,相互联系地进行分析,从而深化地丰富了当代大学生信用观教育理论。
二、当代大学生信用观教育的现状及困境
信用观教育的有效开展,必须在认清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信用观教育,不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把握当代大学生信用观教育的现状及困境,分析影响制约大学生信用观教育发展的因素,对于加强当代大学生信用观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1.当代大学生信用观教育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信用观教育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这项工作也在稳步进行。各高校根据时代的信用观教育的内在要求,不断探索教育方式和方法。但大学生信用观的教育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需要高校、社会、家庭,大学生自身的共同配合。只有在教育过程中实现各环节的密切配合,实现不同阶段教育内容的连贯畅通,教育效果才能持久恒定。但就目前我国大学生信用观教育的现状来看,大学生信用观教育主要还只是依靠高校教育,尚未形成一个通力合作, 紧密配合的教育环境。另外,在高校开展信用观教育的渠道仍然以德育课堂为主,相对狭窄。大学生对于信用观教育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因此当代大学生信用观教育要充分利用高校、社会、家庭、大学生自身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努力形成教育的合力。[4]
2.当代大学生信用观教育的困境
当代大学生信用观教育的发展缓慢,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有教育本身的问题,更有社会、家庭和大学生自身的问题。首先是高校教育不足制约大学生信用观教育发展,当前,高校信用观教育不足较为明显,信用观教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培育大学生信用观的需要。其次,信用观教育方法单一制约大学生信用观教育发展目前高校价值观教育仍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深入启发少;规范约束多,渗透熏陶少。缺少交流和互动,很难唤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难以形成信用观认同感。再次,就是不良社会现象削弱大学生信用观教育实效。使得大学生信用观教育根植于社会,服从服务于社会。
三、当代大学生信用观教育的对策
要实将大学生信用观教育融入到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等各个方面,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未来某发展。[5]
第一,加强高校信用观教育的实效性。大学生信用观教育的时效性直接关系到大学生信用观教育的成败,因此,加强高校价值观教育势在必行。
第二,优化社会教育环境,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只有充分重视社会教育环境,才能为大学生信用观教育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第三,重视家庭教育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过程中,家庭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四,发挥大学生主体性开展自我教育的主观能动性,由他律转向自律,内化成相应的素养,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总之,当代大学生的信用观教育问题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8966.html上一篇:教育类硕士研究生就业意愿调查分析
下一篇:关于当代初中体育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