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在教育事业的发展道路上也迈出蓬勃向上的一步,并走向了更加崭新的道路。尤其在幼儿教育方面,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全民重视的局面,当然在幼儿音乐教育方面尤其突出:家长为了让孩子能更早地接受音乐教育,在中国,学琴的孩子数不胜数。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同样也收到高度重视。但由于各种发展条件的限制,在幼儿音乐教育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当前幼儿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以期改变我国幼儿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一些滞后的、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现状,从而使我国的幼儿音乐教育走向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幼儿成长特点的健康之路。
1 幼儿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幼儿通过接受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对生活中美的发现、感受与体现,提高心智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幼儿音乐教育在国内外先进教育思想理念的引领下,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笔者通过观察分析周边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和查阅资料,总结出以下几点:
1.1 学校教学设施问题
良好的教育要有良好完善的教育教学设施来支撑。而目前,大多数幼儿园的教育现状就是其他学科和音乐学科都在同一教室,教室中只有一台钢琴或脚踏风琴,基本没有其他乐器和与音乐课有关的教学用具,这就给教学造成单一呆板的模式,幼儿也无法亲力亲为,久而久之,对音乐课的兴趣就会越发淡漠。
1.2 选择教学内容问题
现在的幼儿由于社会环境的日益进步发展,各种媒介资料已成幼儿耳边挥之不去的一道生活印痕。就拿音乐而言,他们现在听到的各种各样的音乐可以说不计其数。因此,在他们接受音乐教育的观念里,他们会更加感兴趣与时代音符接轨的教学内容。相反,大多数幼儿园仍以主要教材内容为主要教学对象,偶尔的变换也是以教育意义为目的,更多以寓教于乐为目的的选材内容很少,这就为现代幼儿接受音乐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3 教师教学设计问题
每位教师都知道,教学内容的设计对于上好一节课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教育文化修养,高超的教育教学技能,开拓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但现实中,大多数幼儿教师的文化修养和职业技能都很薄弱,很多教师只是简单地复制一些老套、既成的音乐游戏,在教导方法上也是按照原来的规则生搬硬套。现在绝大部分的幼儿园老师组织的音乐活动大多都是通过网络搜索得来的,这样做有着极大的弊端:在笔者和去其他幼儿园实习的学生交流后发现,虽然是距离甚远的毫无任何联系的幼儿园,组织的音乐活动却一模一样,从活动的名字到组织的细节分厘不差,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幼儿园老师们“百度”而来的结果,我同时也在深思:难道这就是中国学生一直被诟病缺乏“创新精神”的原因吗?虽然十多年前“百度”还没有普遍应用,但全国的教材却是同一个出版社同一个印刷厂制作的,教学模式更是你教我唱的这种固定模式,如果我们的学生只类似于“流水线上的罐头”,而老师就像厂房的工人,我们怎能奢求“罐头们”有创新精神呢?毕竟厂房的工人都丝毫没有“创新”过什么啊!这样教育的恶果是显而易见的。
2 解决对策
要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应注意一下解决对策:
2.1 学校应尽量创设良好的幼儿音乐教育教学设施
良好的音乐教学设施可以让幼儿音乐课更加丰富多彩,比如在上欣赏课《动物狂欢节》时,在引导幼儿每种乐器所表现动物们各种形态的同时,可以适当准备些其他与这首乐曲相关的演奏乐器,让幼儿亲自演奏体验,这样会加深对音乐作品思想的理解,更会激发幼儿对音乐课的浓厚兴趣,与他们天真好奇的个性相吻合。
2.2 教材趣味化
选择教材时,尽可能选从词到律,从内容到表现手法,从框架到风格,都有幼儿生活气息的课本。体现幼儿审美趣味的课本,根据相关内容加以改变,使之更具体、形象、活泼。例如,歌词“摩托车”演变成“摩托,哔哔哔”;“瀑布”改编成“瀑布,哗啦啦”又如歌曲《唱歌》,小鸟唱歌叽叽喳喳,“叽叽喳喳”的韵律活泼,节奏感强,充分体现小鸟鸣叫的特点。这样,这些小动物的特征便跃然纸上。比喻形象、生动。好学好记,符合孩子的心理状况及特点。
选择不同的音乐材料改善儿童区分音乐的能力。选择音乐欣赏教材给孩子和其在音乐欣赏的兴趣有很大关系。选材要重视幼儿的认知理解能力。不同的音乐给孩子不同的审美体验。
毋庸置疑的是,音乐素材的选取一定要让孩子们有兴趣。有一次我给幼儿播放古典乐曲,孩子们个个昏昏欲睡,完全听若罔闻。所以,选择那些贴近幼儿生活的歌曲会让他们产生聆听、表演的愿望。
2.3 设计与教法趣味化
(1)设计趣味化。在每一次音乐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音乐教材内容,使之情节化、承上启下、自然过渡。孩子们通过这样的教学,就可以从一个不太熟悉的题材走向一个熟识的、感性的、程序性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下,孩子们不仅享受了音乐,也表达出了对音乐的热爱。如此也有利于音乐教学的良好进行。在教师的细致设计下,幼儿充分感觉到了音乐的乐趣。就像孩子们唱《鲁冰花》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扮演孩子的母亲,而幼儿们就是静静唱歌想念着母亲的孩子。在演唱中,教师拥着孩子……感情和歌曲熔为一炉,这首歌马上成了一个形象且感人的故事。而且根据故事的氛围,孩子们的表情也发生着变化,从而教材趣味盎然、结构也更加条理化。我的一位学生在实习中教授一节《小喜鹊》的音乐欣赏课时,他给我说他是这样设计的,在音乐教学中,他让孩子们聆听《小喜鹊》这首歌,孩子们都说不错,是鸟儿自由飞翔的感觉,并立即模仿飞鸟的样子,当男孩跳跳闹闹的时候,有的女孩说:“不是这样的,小喜鹊声音清脆,动作轻柔”;当他再次播放充满激情的音乐时,孩子们个个欢呼雀跃……当孩子们听到《锄禾日当午》的音乐时,马上模仿农民伯伯的农作,假装挥动锄头,认真地耕种着。还高声喊着:“我是骄傲的小农夫”。虽然他们还是有些不明所以,但是他们认真的行为,喜悦的面部表情充分表现了他们对音乐的喜爱。可见,教学设计的好坏,对上好一节音乐课是多么重要,课堂气氛也立马不一样了。 (2)教法趣味化。幼儿最主要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幼儿的思维也更加“形象化”。新鲜的事物让幼儿感到“好奇”,并且他们也更倾向把自己感到“好奇”的事物进行“形象化”的思考。因此,把幼儿音乐教材“形象化”、(下转第页)(上接第页)“趣味化”就显得十分必要了。教师只要把握好幼儿的这两个心理特点,让教法变得更加“有趣”和“形象”,充满艺术气息。相同的素材在“趣味化”教法之后便更加吸引人,并且更形象和生动,如此更利于幼儿接受并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例如,教孩子们做“汤姆和杰瑞”的音乐游戏时,教师可采用一些音乐器材作为背景,再将道具做成汤姆和杰瑞的样子,再结合动画《汤姆和杰瑞》的内容,让孩子去想杰瑞本来是怕汤姆的,为什么杰瑞却处处可以把汤姆整得晕头转向?让他们去模仿汤姆和杰瑞的动作,把自己融入这个音乐游戏中去,利用他们“好奇”的心理把这个音乐游戏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让他们模仿汤姆和杰瑞的动作,把自己放进音乐游戏中,利用他们“好奇”心理把音乐游戏推向一个新高潮。至此,良好地切合幼儿学习心理特点的教法体现得淋漓尽致。
3 结语
幼儿音乐教育作为教育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儿童的认知,情感,意志,人格的重要途径,社会和师资培训课程的协调发展等方面作为一种艺术的主要组织者,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尊重艺术的纯粹感,有提示,引导,培养他们的审美和对生活的热爱。为了提高幼儿音乐教育的质量,幼儿音乐教育者应探索更好的方式、特点。提高幼儿音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与相关人员不同层次的合作,也需要更多的关怀和更多新的方式,每一个积极的尝试应该得到鼓励。在今天的欣欣向荣的幼儿教育改革大潮中,转变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是大势所趋,但重视素质教育这一点,并没有改变。在儿童早期音乐教育中,我们应始终注重感情,理解,培育这三点,旨在为幼儿奠定一个良好的音乐品质,让他们在健康快乐的学习环境中茁壮成长!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9076.html上一篇:微博在博物馆教育中的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