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传统的教育观念制约了中国教学的发展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为此,我国大力实施创新教育,语文教学应如何依据学科特点进行创新教育,为此,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谈几点认识。中国传统的教学观念概括为韩愈的六个字“传道、授业、解惑”,这六字经典发展到现在,制约了中国教学的发展与创新。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的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为目的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根据教材的不同风格和特点,设计出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能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教师创新精神的感染,使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语文教学应如何依据学科特点,找出创新教育突破口?下面我将具体谈一下语文教师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1 转变观念
我国传统的教育观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在这个教育过程中过分强调了老师的重要作用,学生也形成一种保守心态。要改变这种观念,教师首先要从“传授”的圈子跳出来,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教育者首先应该是创造者。只有教师本身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素质,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鼓励学生多动脑、多质疑、多发现;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从而促进教学过程的积极化,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
2 改变角色
这里讲的“改变角色”是教师在心理上的改变,我在备课时,首先要把自己假想成一个“学生”,学生在学习一篇新课文时会想些什么?这篇课文中有什么地方会让学生一接触就会感觉到有难度?对于文中的重点难点怎样做学生会容易接受?先从一个学生对课文一无所知的角度入手,这样在课上讲解时就会让学生容易接受理解。
3 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填鸭式”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当讲授一篇新文章时,往往发生千篇一律的教学过程:介绍写作背景、作者简介、分段并概括大意、总结中心思想、分析写作特点。这些就像古代的“八股文”一样制约着教学的发展,更制约着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更是谈不上什么创新教育了。要想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如:在教《雨巷》这首诗时可以通过使用PPT配乐、配图授课,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在倾听悠扬悦耳的乐曲声和欣赏江南水乡美丽景色中有层次地理解诗歌。在教《诸葛亮舌战群儒》时,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代表东吴谋士和诸葛亮,让学生在课下先提前学习并了解掌握“舌战”的背景以及诸葛亮出使的目的,并站在不同立场上扮演小说中的人物,在课堂上表演,使学生立体化地感知课文情节,并整体把握文章脉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变换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调节气氛,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4 创造性地进行德育教育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语文训练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和兼顾到一些道德和思想品质教育,是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能是灌输,教师课上讲,学生忙着记,这不是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是应该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如在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首先采用提问启发示问学生:“为什么这首诗被称为‘老杜生平第一快诗’?”看似简单的问题,里面包含的内容可不少:这首诗称为“快诗”快在哪儿?为什么快?为什么是“生平”?这些问题一个个解决就会使学生不仅明白这首诗的特点,同时也和老杜其它作品作了比较,更明白为什么称为“快诗”的原因,这里面包含着杜甫一生的爱国情怀。这样,爱国主义教育就潜移默化的深入学生脑海。在战乱时期我们需要爱国,那么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还需要不需要这种精神呢?以及该如何去做才是爱国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培养起学生的爱国意识,对学生进行了一场生动的德育教育。
5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思维形成定势,在回答问题时怕说不对,怕出错,久而久之成了教师一言堂,难以展开生动活泼的教学,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其实语文教学中很多题目都有不同的答案,课堂上,根据学生实际设疑或让学生互相设疑,启发学生多思解疑,让学生学会深思善问。如讲《愚公移山》时教师肯定愚公移山的正确性,然而学生有逆向思维,提出“移山不如搬家好,”的看法;提出“移山不能只靠人力,而要发明快捷省事的工具,加快移山进度”等等,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很多想法,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一篇文章也是一个多面体,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就要给予及时肯定,不要在他们发言的第一次就扼杀他们的创新能力,这样的发散思维中不但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工作者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其本身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实施创新,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接受新信息,这样才能改变旧观念,做一个创新型教师。如果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多一点对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渗透,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就会多一点创新意识和能力,在他们走入社会时也就会为国家的各方面发展增添一股新的创新力量。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9108.html下一篇:中职学生思政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