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1932年,W.Waller在《教学社会学》中提出“课堂生态学”概念。1966年,美国教育家E. Ashby 首次提出并应用“高等教育生态”概念。他提出“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国外学者研究方向主要侧重于:微观教育生态学、宏观教育生态学、教育生态因子生态学。国内对教育生态学研究的著名学者有吴鼎福 [1 ]、任凯 [2 ]、范国睿 [3 ]、贺祖斌 [4 ]、李森 [5 ]等。其研究方法和对象各不相同,但主要着眼于高等教育生态化、学术生态、 高等教育生态可持续发展等研究,涉及教育生态学研究从宏观到微观的各个层面。教育的宏观生态最大范围是生态圈,研究以教育为中心的各种环境系统。微观研究关注学校和课堂环境,如教师发展、课程设置、座位安排等涉及师生情感和心理建设的教学因素,欲寻求一个合理的生态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李森,2011)。国内的微观生态学研究也多集中于中小学和谐课堂生态的建设,对独立学院的生态研究观照不够。而当前独立学院的教育现状又迫使我们对其进行全面性的、生态性的考察,以解决现有课堂教学生态中出现的失衡现象。
二、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问卷调查、半结构化访谈、课堂观察、实验研究的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用于调查和了解当前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生态课堂的发展现状。调查对象为我院英语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其中教师22名,共发放问卷22份,回收有效问卷22份;随机选取2011级和2012级学生189名,共发放问卷189份,回收有效问卷175份。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过程中的各要素。结合本研究的重点,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教学主体(即师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生态环境、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研究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采用半结构化访谈和课堂观察的方法,即小范围的观摩和问卷调查,以便对生态课堂现状有初步的了解和评价,确定主要调查内容。并听取反馈意见,理清调查的问题范围,修正模糊表述;第二阶段在半结构化访谈的基础上,进行大面积问卷调查,以便搜集整理出生态课堂发展现状,并深入探讨英语专业课堂生态系统中的异化失调现象;第三阶段则是从微观生态学的视角去解读当前的课堂现状,寻求解决问题的生态化途径。
三、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学主体的异化。在调查学生角色预期定位时,76%的学生和91%的教师都希望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这符合建构主义的先驱George Kelly [6 ]的观点。每个人都像“科学家”一样不断寻求对周围世界的解释,从事自己的个人试验,建构假设,积极地寻求验证,从而建立起他对所处环境和所交往的人的认识,这种认识就是个人构念,因人而异。而79%的学生和91%的老师都认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角色是知识的接受者。可见,教师“一言堂”的状况仍广泛存在。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但教学的中心是学生,一切的教学活动必须围绕学生展开。传统的教学模式确立了老师权威的地位,教师掌控着学习的一切,如何规划课堂内容、如何控制师生交流、如何掌控教学节奏、如何组织教学活动等。50%以上的学生都认可学生的积极参与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能力,更主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体,而不是麻木的观众。这种参与感可以有利于促进学习群体的凝聚力,增强对课堂和教学的认同感,从而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和感受。
(二)教学内容的异化。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就是教材。39%的学生认为当前教学内容是以教材为中心。为完成教学目标和内容,许多教师把教材奉为圣经,使一切内容与教材相符合。同时,31%的学生认为教材内容根本不实用,与社会脱节。35%的学生认为教材内容普遍稍难。教材是死的,而学生和教师是富有生命力的。创造性的解读教材,才会实现教师、教材和学生的“对话”,这样才能促使教育充满活力的、持续健康的成长与发展。同时,还应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目的,鼓励学生自我成长,提供自主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满足个性化的成长需求。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认知能力各有不同,对待相同的知识内容理解和消化的能力也因人而异。独立学院学生入学分数较低,文化课成绩普遍不理想,基础较差。这就需要教师尽量摆脱教学内容繁难偏旧的特点,在难度和深度上不要超过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免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独立学院在教材选择和课程设置方面,不能照搬母体校的课程模式,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
(三)教学目标的异化。“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核心,是教学活动的依据、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李森,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著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 [7 ]中规定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熟练的英语语言技能、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能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熟练运用英语和本族语从事外事、翻译、教育、管理、研究等各种工作的英语专业人才”。要求英语专业的学生掌握英语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与海内外人士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掌握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在实际调查中,5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口语差,无法与老师和同学用英语交流;56%的学生认为自己写作能力差,常有语法错误;68.2%的教师也承认在教学中采用的最多的一项教学活动是讲解知识点。在回答 “学生在语言课堂上的主要活动”一题时,77.3%的教师选择听讲和做笔记。以上数据表明,学生语言输出能力差,应引起语言教学者对语言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传统的课堂教学依然以教授语法、词汇等知识为主,学生只是知识被动的接收者,而不是主体,无法创造自然地道的语言环境,给学生提供足够的锻炼语言输出能力的机会。 (四)教学模式的异化。培养目标要求英语专业的学生要具备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这就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基于计算机网络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随着计算机网络这一新生态因子的进入,教育系统原有的生态平衡必然被打乱,如何建构新模式下的稳定的生态系统,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70%的学生认可计算机网络可以让师生获得更多的教学和学习资源;51%的学生认为网络也是培养学生互助学习、合作学习的有利平台,方便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45%的学生认同网络资源是英语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92%的学生都认可多媒体教学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若能恰当地使用教学媒体,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兴趣,让学生更好地领会教材内容。但在教学观摩过程中,有些教师出现过分依赖多媒体、过度使用多媒体的现象,没有恰当遵循多媒体的选用原则,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而46%的教师也认为学校的计算机网络设备少且陈旧,频发故障、维修不及时、机房使用有严格限制,很少对外开放等。这些因素都严重阻碍了多媒体环境下语言课堂的顺利进行和新型网络与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五)教学评估的异化。在对教学评估的调查和访谈中,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是最强烈的。91%和82%的教师认为除语言知识考核外,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也应纳入学生学习评估的范畴。而学生从自身的学习体会出发,也认为除了考试成绩之外,还要考虑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自主学习成绩和作业情况等。而现有的教学评估中考试成绩的比重过大,导致师生在教育实践中关注的是如何有效地通过考试,而不是如何有效地掌握知识。以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为例,必修课均为考试科目,包括口试与笔试两种方式。按年度安排的连续性课程,考试分为三次阶段考试和年终综合考试,考试成绩的评定按阶段考试平均成绩占40%,年终综合考试成绩占60%计算。通过调查发现,我系的教学评估模式依然以考试为主要形式、教师为考评主体、学生的考试成绩为考察对象,这种一元化的评价标准必然阻碍教师对学生个体的不同发展过程的认识,无法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遏制其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实现自我的深刻认识、关注自身的健康成长。因此,独立学院要建设多元化的教学评估体系,设立多维度的学习考核制度,升级教学管理系统。
(六)生态环境的异化。生态环境分为物质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精神环境,对教学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高等教育的物质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校园建设、班级规模、教学设施等方面。社会文化环境范围比较广,包括家庭环境、价值环境、语言环境、资源环境等多方面。多种感情或情感因素所构成的环境称之为精神环境,具体包括交往环境、教学气氛和心理环境等方面 [8 ]。在学生对学校的教学环境满意程度的调查中,47%的同学对当前的微观生态环境不太满意,认为校园景观差,教室颜色单一、布置单调。完善的自然物质环境是良好课堂生态的基础。学校的建筑、景致、内在设施以及布局装饰被研究者称为“第三位教师”,因此良好的物质条件对教学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这需要学校继续改善办学条件,投入资金和设备,为素质教育奠定更坚实的物质基础。在对家庭环境的调查中,56%的父母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很支持,并提出建议;27%的父母对他们的学习不干涉,鼓励其自由发展;19%的父母很严格,造成了学生很大的学习压力。独立学院的学生多来自富裕家庭,普遍存在思维活跃、多才多艺、社会交际能力突出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自我为中心、自主学习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等性格特征。独立学院教师应不断总结学生的特点,在教授课堂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和精神状态,转变自身角色,淡化教师的权威,帮助学生张扬个性,鼓励学生表达意见和看法,在民主、平等的关系中与学生交流,体现情感共鸣的交融性。
四、结语
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英语教学中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维持课堂生态平衡的稳定。而这种稳定是相对的,是生态链上各要素与外界不断传递物质和能量的动态过程。这种生命性的发展特征要求主体之间、主体与环境之间、课程与主体之间和谐共生,蓬勃发展,实现课堂生态的互动和开放。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具备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前景。其独特的运作模式、师资队伍和学生特征,以及阶段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困难,都要求我们尽快创造合理的教学生态环境,保障独立学院办学模式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9200.html上一篇:从《灰姑娘》浅析中美教育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