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一、经济学专业创业教育的现状
经济学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比较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能力强、素质高、富于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具有分析现实经济问题和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经济管理部门、经济研究部门、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和公司从事经济分析、预测、咨询、策划、经营管理以及理论研究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人才。但目前的经济学专业设置基本偏重于经济学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及财政金融及市场营销类企业岗位适应者的培养,独立的创业类培养体系尚不存在。
经济学专业创业教育存在的不足。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发展,中国的创业教育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在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经济学专业创业教育始终处于启动或萌芽状态。这种落后的局面令人担忧,同时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缺少学校管理者的支持。在当前的大形势下,高校将精力与财力致力于一些强势学科的发展研究,力求使自己在专业领域更加的领先,从而忽视了将创业教育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专业相融合。由于缺乏有效地支持,使得教师不能对创业教育进行更加深人的发展和研究,导致创业教育停滞不前,始终处在一个萌芽的起步阶段。
(2)创业教育理念不够明确。创业教育目前还只是局限于创业实务层面,他们热心于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计划大赛”,鼓励学生参与“创业计划设计”,在校内设立创业中心等。但经过实践证明,这种轰轰烈烈的状况并未上升到理念指导层面,同时缺乏更进一步的实践探究,致使创业学子们激情有余而内功不足。这种教育模式是难以深入维持的,也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3)缺乏完善的理论基础去建立教学模式或方法。高校虽然已经开设类似的课程,但是很多不是正式的教学课程,这些课程仅限于指定学生学习,并且大多都是辅修课程,针对性不够强,缺乏完善的理论基础去建立完善教学方法且理论不够严谨。很多时候,创业课程的作业仅限于课堂作业,缺乏实践以及经验式的引导,学生容易对创业课课程缺乏兴趣,失去了开设创业课程的意义。
(4)创业教育者水平亟待提高。师资问题也是制约创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是创业教育的主导者,创业课程的开设与教授主要靠教师,专业课创新内容的融合也是要靠教师,而就目前状况来看大部分老师承担创业教育教学任务存在着障碍,经济学专业的教师经济学专业理论功底深厚,大多缺乏创业实战经验,完善经济学专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5)缺乏创业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高校为了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成效,在创业教育教学课程设置方面投入不够,创业活动仅限于大多数学生的听讲座或者选拔少数学生参加一些大型的创业设计大赛,普及程度与大众化程度不高;在创业教育开展中,过于热衷于活动的表面效应,追求一些速成的绩效,对实际教育成果不够关注。目前高校创业教育的模式,更多的是关注实施创业教育的结果,创业教育评价还未给予足够的关注,尚未将它纳入创业教育的体系当中。
二、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1.创业教育的目标。一般来说,理论经济学教育和应用经济学教育是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两大教育方向。理论经济学方向致力于培养理论研究型人才,在深造后去大中专院校、国家政府机关、科研院所工作是其就业方向,该方向具有就业面较窄、需求量较小的特点。而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应用经济学的主要目标,金融机构或企业的财经类、管理类岗位是这些人才的主要就业方向。从长远来看,有必要合理有效开展创业教育,建立健全创业教育的培养体系,通过这些措施能有效解决经济学专业毕业生供求失衡问题,从而变就业压力为创业动力。
2.创业教育内容。创业教育不能脱离研究,也不能脱离商业训练,它是创业研究、商业训练的融合过程,进行创业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从事商业、企业活动时有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准备。从这个角度来说,创业思想教育和创业能力教育是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创业思想教育。创业能力教育的基础是创业思想教育。创业思想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创业意识和养成创业心理品质,使创业者能在商业活动中更好应对各种挑战。为了使大学生具有坚定自信、善于应变、乐于创新、积极向上的思想和能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个人的创造潜能,积极引导大学生构建良好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创业思想教育能有效达到这些目标,在思想层面助力创业行为取得成功。(2)创业能力教育。创业能力是创业者的主体心理条件,能影响创业实践活动顺利进行,其主要内容有创新能力、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等。创业能力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了使创业者收获相应的创业知识,提高自身创业能力。
创业教育与以往的适应性、守成性教育存在较大差异,创业教育把开拓技能和培养创业精神提高到职业性和学术型同等的地位,为了使创业者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能提高个人生活,也即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需要,通过创业教育来培养具有开创性个性的大学生。
三、经济学专业创业目标的模式
1.理论指导模式。它是以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为主导,以课程、专业、学科建设来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理论指导为主要内容。一方面在学生论文方面进行创新,在课程设置上,在教授课程的同时注重创业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在学生创业过程中给予相应的理论指导,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理论知识。 2.倡导创业实践的培养模式。有效利用大学生创业孵化器、积极利用创业实习基地主导着创业实践,将创业教育搬到实习基地、创业孵化器中,利用这些平台为创业实践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大学生的时间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从而在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中取得更大成效。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为创业的大学生提供经营场所是该模式的主要特征,从而切实解决大学生创业受场地限制的问题,进行商业化运作是其运转方式。
3.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模式。也即将实践导向和学科导融合衔接,充分利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将这两种课堂实现无缝对接,共同进行创业人才培养,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和大学生创业计划项目的实施是其主要结构形式。
四、加强创业导向型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1.扩大创业思想教育覆盖面,做到全方位、立体化培养。就目前来看,传统的就业教育依然是经济学专业的教育模式,其缺点是不能有效对大学生创业和创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指导性不足。在这种培养模式下,毕业生会普遍形成强烈的“择业意识”,“创业意识”不能有效培养,创业观念淡薄。创业思想教育无法脱离德育教育,应将其结合起来,从而帮助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自主创业的理念。
2.广泛营造校园创业文化的氛围。学校可以通过邀请学界、政界、企业界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来校进行创业学术报告、讲座等活动,并组织举办创业研讨辩论,开展大学生创业大赛和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等活动来营造浓厚的校园创业氛围。通过邀请专家学者、成功的创业者到校作报告,使学生与他们面对面进行交流,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化对创业的认识,多途径接受创业的教育。
3.深化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内容、方法、考试制度、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变革,使学生的创业素质得到提高和开发。在教学内容上,积极采用渗透模式,紧密结合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在创业教育时合理设置更加完善的课程体系,使创业教育相关内容与其影响因素与相应的专业教学内容相融合。在教学方法上,应该积极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探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式,培养学生参与意识,逐步将传统教学方式优化为有利于其思想和能力表达的教学方式。在考试方法上,积极改革传统的单一的记忆性闭卷考试,运用多样化、更加开放的的考评方式。在实践教学环节上,加强创业实验室建设,尽量优化创业课程的教学平台,使校内的实习课程更加接近实际生活和工作,通过这些途径提升校内实习课的质量。
4.加强从事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创业教育不同于传统单一理论教学,其对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他们具备相关理论知识,还必须拥有相关的创业经验。师资队伍的发展应当多元化,不仅有学校“双师型”的优秀教师,也包括工程技术类专家、校外的相关领域专家、政府经济部门的专家、创业投资家、成功的企业家、孵化器的管理专家等。同时要加强对外交流,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将那些在创业热潮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成功人士、管理专家、投资专家聘请到学校、请到课堂,吸引资深专家来校开展专题演讲和培训,与师生零距离交流创业经验与教训,用现实例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9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