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一、我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的发展历程
1.“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发展
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活动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的“创业计划大赛”正式拉开了我国高校创业活动的帷幕,大赛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学校的114份创业计划,激起了许多大学生的创业梦想。1999年,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和全国学联主办,清华大学承办的首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成功举行。截至今日,“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已成功举办了八届,逐步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和高校三级赛制,参赛作品涵盖农林畜牧、生物医药、食品化工、环境科学、电子信息、材料能源、服务咨询等多个领域,已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创业赛事,被誉为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奥林匹克”。
回顾“挑战杯”的发展历程发现,在参赛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的同时,大赛的内容也逐步健全和完善,越来越多的创业项目成果得到了企业界和风险投资的关注,项目转化成果日益明显。1999年,首届“挑战杯”孕育了视美乐、易得方舟等一批高科技公司;2002年,第三届“挑战杯”中部分作品在开赛前就吸引了风险投资10400万余元;2010年,第七届“挑战杯”中新增了“创业之星”网络虚拟运营竞赛环节,标志着这项全国性的大学生实践大赛已经开始由单纯“创业计划的撰写与答辩”向“创业计划如何有效实施”转变;2012年举办的第八届“挑战杯”共有94件参赛作品与有关投资方签订投资协议或达成投资意向,签约及意向投资金额共计2.81亿元。
2013年1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向2013年全球创业周中国站活动组委会专门致贺信,特别强调了青年学生在创新创业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全社会都应当重视和支持青年创新创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作出了专门部署,指出了明确方向。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中央有关指示精神,适应大学生创业发展的形势需要,在原有“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基础上,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决定,自2014年起共同组织开展“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2014年大赛下设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业实践挑战赛、公益创业赛三项主体赛事。
2.大学生创业大赛的特点
“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的成功举办在全国高校中掀起了创新、创业的热潮,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近几年来大学生创业大赛风靡一时,呈现出了以下特点。
一是内容不断丰富,更加注重实践。从“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到“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的名称转变,从单纯的创业计划竞赛到创业实践挑战赛、公益创业赛的增加,都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大赛的内容在不断丰富,更加注重大学生创业实践以及公益创业等板块。
二是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不同省份对创业教育的关注和投资程度有明显差异,使得创业活动的开展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这与区域经济的活跃程度有关。北京、浙江、上海、广州等经济发展较为快速的省份城市,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也较为成熟,如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宁波大学生创业大赛、赢在广州-大学生创业大赛、“昆山杯”全国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大赛等。
三是具有愈发重要的企业性特点。知名企业主办或承办创业大赛成为一种趋势,企业角色的发挥显得更加更要,大学生参赛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也更加强烈,如“金蝶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恒安大学生创业大赛”、“华图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英特尔-清华”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营暨英特尔全球挑战赛、“联想青年公益创业计划大赛”、“北极光-清华”全国大学生公益创业实践赛、阿里巴巴举办的中国大学生“明日网商”挑战赛等。
四是大学生创业赛事呈现出联合举办和专业细分的特点。联合举办大学生创业大赛已成为一种主流模式,有利于优势互补、集中力量做强赛事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专业细分则有助于结合专业特点,明确大学生创业方向的培养和选择。如“21世纪中英创业计划大赛”、“中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学创杯”全国高校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等。
二、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状况
创业教育( Enterprise education) 这一概念是在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正式提出的,国外创业教育的发展较为成熟,而我国的创业教育是以高校的创业竞赛为平台开展的,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从1998年至今,中国的创业教育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1998年-2002年,中国高校的自主探索阶段
1998年的“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正式拉开了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帷幕。1999年1月,教育部公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采取措施,鼓励他们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同年5月,由团中央、科技部共同发布了《关于共同实施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的意见》,鼓励青年创新、创业,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提供了机会与支持;同年6月,《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了上述思想:“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可见,中国高校多以创业竞赛的形式开始创业教育的积极探索。 2.第二阶段:2002年-2010年,中国创业教育的多元化发展阶段
2002年,教育部确定了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2003年,教育部举办了第一期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吸引了来自全国100余所高校的200名教师的积极参与,这一举措标志着创业教育开始纳入教学内容。以此为契机,中国创业教育进入了多元化发展阶段,并形成了三种主要的创业教育模式: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课堂式创业教育、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的实践式创业教育、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综合式创业教育。2005年,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和国际劳工组织合作开始在中国大学开展KAB(know about business)创业教育项目,与已在各国广泛实施的“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项目(SIYB 项目)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截至2011年2月,KAB创业教育项目在100余所高校创设了大学生KAB创业俱乐部,20余万名大学生参加了学习实践,600多所高校开设了《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
3.第三阶段:2010年至今,全面推进阶段
2010年,以《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为标志,教育行政部门引领创业教育工作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创业政策支持、创业服务”四位一体的格局。2012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指出,要把创业教育教学纳入学校改革发展规划、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评估指标。该要求对进一步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工作具有标志性的意义。2014年4月30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启动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落实和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帮助更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三、创业大赛在发展高校创业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大学生创业大赛是创业教育的起点和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创业教育中有着基础性的价值和内在支撑作用。创业计划大赛作为高校大学生科技活动以及创业教育的一种新形式和新载体,在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促进高校产学研结合,推动国内风险投资体系建设方面发挥出了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1.创业大赛是大学生体验创业过程的有效途径
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人格。通过基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而创业竞赛可以锻炼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思考能力和执行力,已逐步成为大学生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历练场所,也是大学生体验创业过程的有效途径。
2.创业大赛完善了包含教学、实践等指标的创业教育体系
创业教育是全新、全方位的教育理念,高校既要通过理论教学体系或课程体系传授给大学生创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还必须通过实践教学体系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大学生创业大赛整合了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各种资源,为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使创业教育由理论到实践、由浅入深,逐渐形成了一个系统的体系。同时,创业大赛也是大学生面对挫折、面对社会的课堂,它缩短了学生从理论知识到创业现实之间知识迁移的距离,也强化了在创业教育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的效果。
3.创业大赛为创业教育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
大学生创业竞赛具有适度的开放性, 参赛者可以依托这一平台扩大知名度,建立创业的人脉资源,优胜者还可以获得创业所需的资金和服务。一些知名企业和政府为优秀参赛项目提供了创业融资平台,使得大赛成为企业孵化的摇篮。从创业竞赛中孵化出一批企业,是它的一种直接成果,而这种竞赛活动实质上是创业教育的一种良好形式,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1999 年,首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孕育出了一批高科技公司,如易得方舟、视美乐等,其中视美乐团队获得了上海第一百货股份有限公司5250万元风险投资,开创了中国大学生创业同风险投资相结合的先例,标志着学生公司已经开始转变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和真正意义上的公司。
四、以创业大赛为基础,全面推进高校创业教育
1.通过开展创业大赛,不断拓宽创业教育的培养渠道
较强的实践性是创业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创业实践活动是创业教育必不可少的“第二课堂”,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具体途径。创业大赛作为创业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储备创业知识经验、熟悉创业程序的良好平台,也拓宽了其接触社会的渠道。在参与大赛的过程中,参赛学生可以获得老师的专业指导,同时也可以吸收企业运营的宝贵经验,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商业操作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高校开展的创业竞赛应该克服比赛功利化的思想,将大赛所体现培养素质和能力的教育理念贯彻始终。同时,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循环体系,在这个循环体系中,创业大赛体现着课程教育的成果,也连接着创业实践的启动。
2.通过开展创业大赛,提升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高校的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还未形成一套可以借鉴的成熟模式。除了基础课程的开展,创业教育是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活动,而创业大赛为大学生提供了模拟、实践的机会,以培养其良好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高校可以构建创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观察企业运营模式,从而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
在创业教育的推进过程中,企业的作用尤为重要。它既可以为创业大赛提供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同时也是高校构建实践基地必不可少的合作伙伴。因此,高校在创业教育中必须处理好其与企业的角色分配和过程对接,建立起社会、企业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渠道。这就要求高校以创业大赛为契机,提高创业大赛作品的质量以吸引更多优质企业的参与和合作。 3.通过开展创业大赛,促进创业教育师资、教学环境的建设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全国掀起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热潮,高校也培育了一批从事创业指导的师资队伍,推出了鼓励学生创业的重大举措,改善了创业教育的软硬环境,为学生的创业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中国人民大学采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模式,开展了创业教育讲座和各种竞赛活动,并结合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组成了以专业为依托、项目为组织形式的实践群体;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园,采取商业化的运作模式,提供资金和咨询支持,同时配套成立了“创业管理培训学院”,为创业者提供了真实的环境;上海交通大学成立了实验中心和基地,在创业专业培训中融入素质培养,以提升学生的实际创业能力;兰州大学从2002年起,拨专项资金设置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行动计划,促进了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基于地域、政策和资金的差异,很难形成一套统一的创业教育模式。但各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创业大赛在创业教育中的价值,通过创业大赛的开展、选拔,让有操作性、有竞争力的项目进入实践环节,将理论变为效用产出。以创业计划大赛为载体,通过竞赛的锻炼,促进大学生的创业兴趣,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全方位的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9439.html上一篇:母语教育与外语教育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