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 西柏坡时期基础教育的实践经验及现实启示

西柏坡时期基础教育的实践经验及现实启示

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一、西柏坡时期基础教育实践的历史背景

  (一)中国革命胜利前夜的历史语境

  回顾中国革命充满着坎坷、波澜与激情的伟大征程,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之英姿站在救国的时代潮流最前沿,在给民众以无限希望的同时也引起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警惕、镇压乃至屠杀,革命环境长时间是严峻且恶劣的。与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不同的是,西柏坡时期处于革命胜利前夜,近世以来饱受欧风美雨侵袭的国人即将迎来民族独立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必将以鲜明的中国模式载入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史册,这也为党和政府思考不久将来的正规化、制度化建设创造了可能。西柏坡时期的基础教育实践即处于这一转折年代的历史语境。

  (二)和平年代全国执政的紧迫需要

  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历程来看,包含着革命战争年代的局部执政与和平建设时期的全国执政两部分内容。尤其令人深思的是,由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不同阶段组成的局部执政时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不同革命阶段的理想信念、价值诉求与执政尝试。这其中,西柏坡时期处于革命战争向和平建设的转折点,在准和平的环境中具备了进行新的执政尝试的条件。而这是中共中央尤为看重的。共产党已经经受了战争的洗礼和考验,是否能够在国家治理中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这是即将开始的全国执政不能回避的重大问题。西柏坡时期的基础教育实践,正是为此所进行的重要探索内容。

  (三)群众对文化知识的现实需求

  中国革命之成功在于信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获得了最广大民众的支持,但无庸讳言,这一蕴藏着无尽伟力的群体在文化知识的底蕴上却显得有些尴尬,曾经的热播剧《亮剑》中李云龙的“大老粗”形象,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真实景象。但民众对文化知识又有着强烈的现实需求,一则是民间的传统与风俗。在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语境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思想深入人心,让孩子读书识字接受教育的传统风俗根深蒂固。再则是西柏坡时期华北的准和平环境,使得不再为生命安全而担忧的群众有精力、有空间去学习文化知识,为即将开始的新生活做好准备。

  二、西柏坡时期基础教育实践的主要内容

  (一)注重基础教育的制度化建设

  在党的基础教育发展史上,西柏坡时期之前的各个时期因为严峻的生存环境,文化知识内容所占比例不大,主要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的教育内容,且多是临时性、应急性的战时教育模式。西柏坡时期在教育理念、教育标准和教育内容等方面有了鲜明的特点,如制度化的建设。根据中共中央的政策精神,华北人民政府对基础教育工作的制度化建设高度重视,不仅出台了《华北区小学教育暂行实施办法》、《规定中等学校政治课课程标准等项》、颁发《一九四九年度华北区中学师范设置计划教育经费分配预算表及经费支付报销办法》等政策性法规,而且就基础教育工作中的问题及时发出《对目前中等教育工作中的几点意见》、《小学教育的情况》等通报及指导性意见,极大地推动了基础教育工作的发展。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华北人民政府规定“小学校长、教员应由县政府调动;短期师范校长、教员应由专署调动;中等学校校长、教员应由省人民政府或行署调动;华北人民政府直辖市所辖之校长、教员,应概由市人民政府调动”[1](p7)。师资力量之所以能得到加强,还与时局的发展有密切联系。在解放军陆续进入江南后,原来由华北区逃亡到南方各地的中等师范教职员工学生先后成批或分散的返回。如冀鲁豫行署曹县师范中学、海岱中学五分校、六临中一分校、第五、第三临中等,总计高中10班、初中44班。再加上原有学生1 972人,其他中学的零星学生等,分别在各省立中学师范及干校考取1 305人,余者一部分考入地方师范及专署之干训班,收容共教职员80人,其中有20人留中学任理数科学自然教员,其余60人编为一班,以教育研究会名义集中学习。同时,为了使教职员工安心教学,各地还对其待遇进行了具体规定,基本上能保证最低的工作生活需求,这在支前任务繁重的时期颇为不易。

  (三)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西柏坡时期基础教育的重要特色,这主要体现在政治课的设置上。为了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有效的进行,1948年12月6日,华北人民政府发出了《统一规定中等学校政治课课程标准的指示》,要求各中等学校一律根据所规定的科目、进度,参照制定的参考书目进行教学;要遴选教员中思想进步的、有威信的人来担任课程教师,校长、教导主任均应尽量教一、两班政治课。通过统一政治课程的教育,使绝大多数学生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与社会发展规律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由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改变了单纯教条式的讲授方法,注意了联系实际,启发诱导,并组织学生适当地参加校外群众运动、社会服务、社会调查等政治活动,学生不仅仅实践能力得到锻炼,而且在思想与行动上更加认同共产党的领导,使“绝大多数学生明辨了立场观点,对我们已有了正确认识,更加靠近我们,揭穿了过去敌人的恶意宣传,使他们在思想上得到了解放”[2](p1)。

  三、西柏坡时期基础教育实践的现实启示

  (一)坚持党的领导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基础教育历史,各项适应时代发展、有益于国计民生的教育政策方针的制定与执行,都离不开党强有力的领导。可以说,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基础教育取得巨大成就的保证。西柏坡时期,中共中央对基础教育的实践极为重视,多次指示华北人民政府要做好相关工作。党的领导既体现在全局性政策方针的制定上,也表现在一些具体的教育教学内容上,如在课程安排中设置一定比例的政治课程,即蕴含着要发扬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之意味。今天,基础教育工作所处的环境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不同,但在社会思潮跌宕碰撞的环境中,要实现基础教育的创新发展,要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我们更应该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

  (二)解放与创新教育理念

  西柏坡时期的基础教育紧紧抓住了时代转折的大背景,解放与创新了教育理念,突出了正规化、制度化的特点。如学校教育由原来的短期、即时的培训转为长期、固定的正规学校教育,教学内容也从原来的政治教育为主转为文化学习为主,教育计划也确立了开学、考试、升级、考试、毕业等正规内容,注意了教师队伍的建设,等等。这在今天看起来“习以为常”的内容,在当时却起到了解放与创新教育理念的巨大作用。而今天,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基础教育同样需要解放与创新教育理念,以推动新的起点上的科学发展。如推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育质量、坚持多样化发展推进深化改革等,以开创基础教育的新格局。

  (三)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

  西柏坡时期,党的基础教育工作除了继续发扬以往基础教育工作的优良传统外,还根据实际情况创造了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特别是打破了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提倡自学,鼓励学生广泛展开讨论,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文化知识的学习与社会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从而获得了更深刻的思想体会,为健康成长迎接新的生活打下了厚实的基础。今天,科技飞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网络时代,教育教学方式的形式更需要进行不断的新探索。如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结合;如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的结合;如文化知识、思想品德、身体素质的结合等等,这都为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方式探索提供了可能。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9559.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