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一、义学是进行蒙学教育的重要机构
“清代的蒙学教育机构种类相对齐全,而且在设置普及方面也大大超过了前代,是古代蒙学教育体系作为完备的时期。”清代蒙学教育机构主要有私塾、社学、义学,另外还有一些蒙学教育机构,对蒙学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私塾是清代蒙学教育的主要机构,是由私人经办民间广泛设立的学校。一般分为三种:一种是塾师开在自己家里,或者借他人房屋、庙堂等处,招收附近学童就学的蒙学。一种是教馆,富裕家庭在家社馆教育自家子弟的蒙学。另外一种是村塾,由村或者族建馆授课。社学起源于元朝,在明朝时得到迅速发展,随着康乾时期义学的发展,逐渐被义学取代。私塾是民建蒙学,虽然分布较为灵活广泛,但是覆盖人群太小,主要是一些富裕家庭的子弟。社学是官建,数量有限,而且入学条件较为苛刻,大部分蒙童都没有机会接受蒙学教育。所以,清代义学的发展就填补了蒙学教育的一些空白,使受教育范围扩大,广大贫寒子弟和少数民族子弟拥有接受蒙学教育的机会。
义学亦称为义塾,在宋代就出现过,但主要以宗族为单位设立,仅限于教授本族子弟。到明清时,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在清代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扶持下,义学在全国各地广泛设置。清代义学的发展,为蒙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构保障。首先,清代义学办学形式多样,规模不等。义学分为官建、民建和官民共建等类型。官建由政府出资兴办,塾师束?从国库中支取。民建的形式多样,多是通过民间捐田、捐银、捐房设立,教学经费和塾师束?主要从公款或者是公田中支取。由于各地经济、政治情况的不同,义学道的办学规模大小也不一。其次,义学设置普遍,普及面广。义学在清代统治者的倡导下,在全国各地普遍设立,康熙、雍正年间,政府多次下诏,令贵州、云南、广西、四川等边远地区设置义学。而且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还广泛设立民族义学,这无疑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蒙学教育。另外,清代义学不断发展完善,运营管理成熟,体制健全,提高了义学对蒙童进行启蒙教育的质量。义学在数量和分布范围上的扩大,使蒙学教育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
二、蒙学和义学教育内容具有相近性
清代义学主要分为经馆和蒙馆,主要以蒙馆为主。蒙馆的教学内容较为浅显,针对大部分儿童的学习水平而定。总体而言,主要分为三部分:读书识字、普及文化知识和传统道德。“有基本的日常起居礼仪教学活动,有识字类的《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等,有道德规范类的《圣谕》、《小学》、《弟子规》等,还有传统儒学经典《四书》等,另外还有一些天文、地理、水利、农田、史学、算学等方面的歌诀。”而且,为了突出学习的重点,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义学对这些学习内容的学习顺序还有严格具体的规定。例如,“道光初年襄阳府要求‘各蒙童以本府所刊之《小儿语、《小学诗礼》、《圣谕广训》为先,三书即熟,然后再读《小学》、《四书》、《五经》。不得听无知之人读《神童诗》、《酒诗》以及无益之书’。”
清代蒙学的教育内容也集中在识字教育、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三个方面。王筠说:“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遽读书。”识字教育是蒙学教育的重点内容,大概要求蒙童掌握两千左右的常用字。另外,蒙学知识教育的内容大致分为三类:社会及生活常识教育、文法知识教育、自然及生产常识教育。文法知识教育,主要是训练蒙童作诗、作文的技能技巧。社会及生活常识教育,包括谚语、格言、文史知识,以及饮食服饰、伦理关系等。自然及生产常识教育,主要包括天文地理、历算、花木、鸟兽、耕种等知识。道德教育是清代各级各类学校的重点教育内容,同时它也是蒙学的重要教育内容。其中,忠和孝是蒙学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的核心。
三、义学与蒙学互为表里,共同促进了清代社会文化教育的发展
清代,随着大一统局面的建立和巩固,社会经济、文化教育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教育体系也逐渐向少数民族地区扩展。尤其是清代统治者大兴文教,在少数民族地区兴办义学和各种蒙学教育机构。这就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蒙学教育的发展,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人才,促进了教育普及。“文教事兴,人皆向学。不独世家巨室,礼士宾贤,各有家塾,即寒素子弟,亦以诵读为重。”在提高少数民族人民文化素质的同时,也加强了清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
蒙学和义学,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它为广大读书人走上科举之路奠定了基础。蒙学阶段的教育对他们后续的学习和科举考试都有重要的影响。它教给蒙童基本的文字知识、伦理道德、生产生活常识,并逐步强化以忠孝为核心的政治伦理规范,树立了政治理想。在客观上,义学和蒙学教育开发了蒙童的智力,为后续的府州县学和书院教育做了铺垫。
另外,蒙学和义学教育的发展还移风易俗,改善民风,维护了地方社会秩序的稳定。尤其是全国各地对《圣谕广训》的学习,使蒙童从小就以统治者所规定的理念作为自己行为处事的准则,使广大民众成为顺民,成为统治秩序的捍卫者和拥护者。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9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