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随着师范生就业压力增大和新课标改革的深入,社会对教师职业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加强高等院校教师教育职业技能的培养是相关高校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教师教育职业技能培养的情况,2013年10月我们在J大学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250名师范生以及从J大学毕业刚入职的50名教师中发放了300份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一共18道题,主要涉及教师教育基本技能掌握情况;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教师教育职业技能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等。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育职业技能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所调查的在校师范生中,70%的同学能熟练地运用现代媒体进行教学(即利用在线资源制作课件和进行各种多媒体教学的能力);65%的同学拥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有60%的师范生对自己口语表达能力和汉字规范书写能力不满意;还有77%的师范生反映自己在实际教课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仍需要提高。对此结果我们总结出以下几个问题:
1.学科设置没有更好的体现教师教育性。教师教育的课程偏重于文化知识的灌输,实践环节课时不足。关于技术类的课程有的只讲皮毛,造成“什么都学,什么都不精”的情况。开设的教育类课程门类少,以心理学、教育学为主,课时所占比例相当低。大量的公共基础课所占课时相对较多,而教育实习实践时间不断在压缩,从而使师范生不能很好地将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实际相结合。
2.教师教育课程偏重于理论,缺乏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多师范生反映,理论课占的比例大而且学起来很枯燥。一般理论课的抽象概括程度很高,它过于注重学科的知识性和逻辑性,没有很好的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对于师范生的培养,大部分课程只局限于传统的“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这一模式无异于非师范生的培养模式,导致了师范生畏怯讲台,心理素质较为低下、口语表达能力较差。
3.对于基本技能训练形式相对孤立。通过调查,师范生每学期结束之前会有一周或是几次的教师技能培训,主要就是关于“三字一话”、“课件制作的技术”等。但这段时间授课老师也只能讲个大概,如果平时不涉及,学生们很快就会将这些知识抛之脑后。同时由于只有一周或几次的时间来进行短期的教师技能培训,师范生缺乏连贯性的练习,对这些基本技能也不能充分掌握。每学期插花式的技能训练设置足以说明高等院校并没有把教师教育职业技能培养看作是教师教育专业素养发展的有机系统。
4.学校综合性强,师范性不足。教师教育本应具有师范性特色,但由于教师教育专业被分散到不同的学院,所以在全校范围内很难形成适合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全面发展的文化氛围与环境,难以培养师范生坚定的教育信念和教育品格。
5.师范生自觉性不强,缺乏自主训练。有的师范生是被调剂到师范专业的,本身对师范不感兴趣,在平时的训练中态度不认真;有的师范生生性懒散,没有老师督促的时候就不能自主进行训练,加上学校给师范生的训练机会不多,各项技能就得不到提高。
(二)在职教师职业技能运用分析
现今的教师大都是从大学或师范院校毕业后,直接投入到教师这一行业的。他们的上课模式、教学方法、教师技能更多的是理论知识,即使是教育实习,也是非常短暂的一个片段。比如说专业知识、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素质、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能力……更多的职业技能需要新教师通过工作、学习,不断研究、应用、反思和总结,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新入职的教师们表示,他们能够把学校学到的教师技能比如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运用、教学设计、专业课程知识……但教学技能的掌握情况参差不齐,80%能熟练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62%认为自己还需再加强板书等教学基础技能的提高,大家普遍都认为自己在班主任工作和与家长沟通上还有所欠缺,36%认为自己的表达能力还需将强。
作为教师,最基本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如果教师不能将使用有声语言将知识传达给学生,再深厚的专业知识也是无济于事的。所以,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让教学过程事半功倍。此外,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也是教师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中不可或缺的职业能力。
二、建议
(一)师范类院校应拟制统一的培养模式和标准
我国高等师范教育长期存在的不足之一即是对职前教师指导探究的能力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技能关注不够。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内容和形式。高师教育类课程是以教学论为核心的与教学实践密切相关的一系列课程,因此合理设计实践教学课程与切实提高教师教育职业技能的关系十分密切。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当今教师的工作已不仅是单向的静态知识传递,更是文化的融合、精神的体悟和教学主体之间的相互理解。教师教育课程应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体现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总之,师范生应具备的职业技能应在培养模式中有个统一的标准。
(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教师教育技能
教育实习是高师院校教师教育培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锻炼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提高职业素养、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不可或缺的教学实践环节,在整个教师教育培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育部2011年《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中就已经明确提出:“师范生到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组织师范生见习、课堂试讲、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等活动,让师范生丰富教育教学的感性认识,引导师范生运用理论知识并结合实际教学,多种方式让师范生由被动接受教学变为主动参与和自觉同化。通过强化教育实习,可以培养师范生的问题意识和实践意识,能够运用合理的科研方法研讨解决真实、复杂的教学实践问题。
(三)加强师范生的职业情感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意识
未来的人才竞争说到底也是人的素质的竞争。师范类院校应该让师范生意识到当前就业的严峻压力,让师范生意识到自身发展的不足。随着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师范生应该注重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书写规范汉字的能力,也要在不断加大的就业压力下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来面对这个多变的社会环境。只有师范生在日常学习中不断提高专业知识能力、增强人际交往、组织管理、协调沟通等能力,不断用知识充实自己,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培训,提高自身素质以增强自身的竞争砝码,才能把握更多的就业机会。一个合格的师范生应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一定的基础认识和职业角色的认知,应充分认识教师的职业责任、职业要求、职业道德,时刻强化自己的教师意识,以一名合格的教师准则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
当前我国教师的培养不应该只注重数量问题,而应该注重质量的问题。在学校中如果没有教师的解放也没有学生的发展和解放,所以教师的培养是教育工作的基础的基础。我们相信在高等院校、地方教育机构、学校教师和师范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的优秀师范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199801.html上一篇: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精英教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