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地位已经在“16号文件”中进行了明确规定与说明,国内专家、学者也在“16号文件”发布之后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笔者通过查阅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形成以下几点思考:
一、反思建构理性,加强信念教育
通过阅读文献我们发现,各位专家、学者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背景除分析的视角以及表述上略有差异外,已基本达成共识。但是如何在大的教育背景下有效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事实上,国家、地方政府和高校都在这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其探索的思维方式也没有变。这种政治与行政的强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了路径依赖,而且隐匿于其中的建构理性思维方式容易忽视受教育对象的多样化需求,使得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大受影响。
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采用了以一统的理想信念形式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这样教育的效果收效不大,其生命力也是不容乐观。有学者指出,理想信念与理想、与信念是不同的[1],这就表明,二者不能简单叠加,也不是同一项内容。我们知道,多年来,高校是以理想为主进行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其实,这些理想层面的内容大学生在高中阶段大多已经非常熟悉,但是它在直面现实生活时,又能发挥多大的效用呢?这个问题一定引起我们的深思。
信念是理想的基础,为了实现理想以及基于理想方面的教育效果,我们认为,应该重视和加强在信念方面的教育,当前要从重理想轻信念的教育中走出来,以信念为抓手,把信念教育提升到其应有的高度,发挥其对理想的重要支撑作用。
同时,我们也要反思这种政治与行政强控制的治理模式。这种模式,势必会削弱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话语权”,而只有他们才能直接体会到学生的需要。因此,进行适当的放权,给予一线教育工作者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明确理想信念教育体系的内容
我们通过研究发现,虽然许多专家、学者都在讨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这一话题,但是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或者层次并没有进行系统的分析。因此,我们认为理想信念是由不同层面的内容构成的,它自身也是一个体系。
根据大学生大学生活的需求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把大学生理想信念体系分为四个层面的内容,具体来说包括:大学生活、职业规划、价值追求以及社会政治。根据社会学中功能主义的观点,每一个层面发挥着不同但又具有关联性的作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体系的最高层次是社会政治层面,价值追求、职业规划、大学生活的发展方向和实现程度都受它决定和制约。社会政治的基础是大学生活和职业规划,它们在一定意义上是社会政治的具体体现。而价值追求则渗透在大学生活、职业规划、社会政治这三个层面的理想信念之中。总而言之,这四个层面构成一个体系,并且相互依存并各自具有独立性。同时,也正是由于这四个层面,才使得大学生理想信念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出现。
然而,事物是处于发展变化之中的,这四个层面也不例外。它们不但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并且还相互影响。换句话说,任一层面的变化都有可能会对其他层面的状态产生影响。但我们要清楚,一个具有良好效果的体系,其内部就需要维持一种相对的平衡。所以,要想维持这种平衡,当某一层面发生变化时,就要对其他层面进行调整,以应对变化的需要。如果平衡状态被打破,不仅会使体系的整体性遭到破坏,而且会使之前的教育效果受到极大影响。
三、了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
对于这一部分内容,国内许多专家、学者也进行了分析,但是我们思考的是,根据理想信念教育体系的内容,对当代学生的理想信念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不可否认,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也是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
在此,我们要强调的是我们根据理想信念教育体系的内容进行的调查研究不仅能够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而且我们还可以达到以下几个目的:第一,根据内容实施调查,能够更直接地了解到学生的需求与理想信念现状。通过问卷分析,我们能够更直观地看到学生在某些内容上的问题和特点,以及这些问题和特点的共性与个性。第二,根据内容实施调查,更加有利于问题的分析。因为理想信念教育体系的四方面内容是相互关联的,在某一层面上反映出来的问题,会在其他层面上有所表现或者回馈。第三,根据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能够再回归到内容,提出应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研究的实效性。
需要强调的是,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的问卷调查,要注意社会政治层面问题的设置。由于多年来灌输教育的结果,如果直接设置类似于政治选择题类型的题目,会影响到问卷的质量以及分析的结果。因为这种问题的回答是应试的,是原有灌输知识的习惯性作答。所以,我们认为,这一层面问题的设置要注意隐蔽性,通过一些现象的作答来折射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政治理想信念。
四、探索理想信念教育的可行机制
针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形势,结合我们提出的理想信念教育体系的内容,我们认为,可以探索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可行机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专门化,大学内部各个系统的工作职责越来越明确与规范,出现了分管各个条线的部门。这种大学内部分工的明细化以及教育工作的专门化,使得仅靠一个条线是无法完成有着多层次内容的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工作。因此,这就需要多条线的通力配合与协作,需要多方面力量的相互支持与努力。根据前文提到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教育工作专门化的趋势以及从事教育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我们认为,专职辅导员、学业导师与两课教师这三方面的力量是必不可少的,应该通力配合,形成联动机制。在此联动机制中,这三方面的力量扮演者不同的角色,肩负着不同的责任。 对于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来讲,《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2006(24)]中已经做出了明确说明,在此就不赘述。但是,他们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特别是随着近几年我国辅导员工作专业化的发展,他们由原来的全面负责现在已经开始慢慢转变为重点负责。以前,大学生理想信念体系四个层次的内容都由辅导员来负责,现在辅导员主要负责大学生活、职业规划中的规划部分、价值追求、社会政治中的实践等内容的引导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确立良好的大学生活习惯,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并通过实践教育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
过往,两课教师在这方面的责任并不明确。在此机制中,我们明确了两课教师的地位和责任,他们也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两课教师主要负责最高层次理想信念,即社会政治理想信念的引导教育工作。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的是,这项职责的效果也是慢慢彰显的。多年来,我国一直采用“灌输”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社会政治理想信念方面的引导教育工作,但是,大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已经或多或少地接受了此方面的教育,并且很多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认识,所以此项工作仅靠两课教师的理论灌输教育显然已经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这就需要其他人的协作。这个时候另外两方面的力量就要发挥作用,配合两课教师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同时两课教师还肩负价值追求层面的教育工作,他们所需要做的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析当前的热点问题、热门事件,以此让当代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这些问题和现象,形成正确合理的看法。
考虑到专职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特别是受到专业背景的限制,无法给予学生以专业学习以及职业定位上的指导与帮助,因此采取学业导师这一制度,把他们吸收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工作中来,让他们负责大学生活中的专业学习、职业规划中的职业定位两方面理想信念的引导教育工作。一般来讲,学业导师对本专业更加熟悉和了解,能更高效地、更具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学业提供指导;其次,相对于专职辅导员来讲,学业导师对本专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发展方向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并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对大学生的职业定位提供针对性的帮助。从工具理性的角度来讲,充实地度过大学生活并且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大学生上大学的切实需求,而大学生在大学的学习与职业的定位方面都需要学业导师的指导与帮助,所以学业导师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中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同时,学业导师也在价值追求层面给予大学生以正确的引导,使得他们形成正确的求职观念。
总而言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光荣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多方面力量的通力合作。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根据时代的变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四个层面的内容在不同的时代会显示出不同的能量。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200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