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 理工科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意义、现状与建议

理工科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意义、现状与建议

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作者简介:王生(1980-),男,四川成都人,攀枝花学院土建学院助教,法学(政治学)硕士。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高校思政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02

  1998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理工科大学生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素质教育,加强文科大学生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这就是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开展的素质教育的重要背景。本文拟从理工科院校培育学生文艺素养的意义与现状分析中,得出一些完善理工科院校学生文艺素养培育的建议。

  一、理工科院校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

  现代社会,理工科院校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工业革命之后几百年来的科技发展和物质进步,人文科学教育相对受到冷落,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西方与中东之间的所谓的“文明的冲突”就是对此的最好说明。今天,全球一体化的世界,越来越融为一体,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日益广泛,自然科学之外的人文社会科学在联系自然、沟通心灵、创造和谐生存发展环境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人文素养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个工具理性的价值,一个是终极意义的价值。工具理性价值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可以启发和激励思维,提高人的创造力。钱学森在他的文集《钱学森讲谈录:哲学、科学、艺术》中提出“人的智慧是两大部分:量智和性智。缺一不成智慧。这里的‘量智’主要就是指科学知识、科学思维,这里的‘性智’主要就是指文艺知识、艺术思维。”他认为艺术创造和学术创造的思维方法、逻辑架构与自然科学创造互相补充,艺术和学术创造力的培养和训练有助于自然科学家在宏观人文、微观心灵的层面更好地将科学与人的发展结合起来,从而极大的推动自然科学进程,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西方国家的大学生教育中,人文素养的培育已经成为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终极意义的价值是从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来看的。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并不是为了创造而创造,其终极目标是人的全面的心灵解放与自我完善,发展过程中的一切科学技术只是一种手段和方法而已。人文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取心和理性思维,可以培育学生深刻的社会洞察力、想象力,可以从情感、意志、品格方面陶冶情操,解放心灵,并在此基础上生发出真正广博的人文精神和情怀。诚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二、理工科院校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几乎所有理工科院校都开设了人文必修或者选修课,规定学分,配备专业教师,取得了一些普通意义上的人文素养培育作用。但是,深层次的来看,这样的作用对提高这些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在综合素质中构成与地位来说还相对不足,对这些理工科院校的学生来说,理工专业背景的影响是占全面与主导地位的,只有深刻、全面、有效、持久的真正意义上的人文素养培育的教育才能灌输给他们足够的“性智”。

  (一)很多理工科学生在入学时的人文素养底蕴就不足

  鉴于目前我国的文理分科和高考应试教育原因,很多理工科专业高中生从高一下半期开始学校就基本不再安排除了语文之外的其他人文知识课程,导致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底子很薄。他们的人文知识绝大多数都是通过语文课本得知,根据一些研究者的调查,工科学生文学知识接近85%是在中学阶段的课本上获得的,课余时间获取的大约只占15%。因为理工类学生高中阶段应试教育的压力导致他们的课业繁重,时间相当紧张,极大地制约了他们课外阅读人文知识的积极性。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理工科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普遍相对低下,大大制约其在大学期间的综合素质提高。

  (二)很多理工科院校在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上存在认识误区

  很多理工科院校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同认识,有些认为人文素养教育就是马哲、毛概、邓论以及形势与政策等思想政治教育;有些认为人文素养教育就是人文专业教育的基础课程教育;有些认为人文素养教育就是建立各种人文社团来对学生进行引导。第一种认识忽略了思政教育是人生观、价值观等“他律”性的规范性的共性教育,而人文素养教育是审美观、情感观等“自律”性的塑造个性的教育;第二种认识忽略了人文素养教育不是培养人文艺术专业人才,而是面向所有大学生的通识教育,通过培养人文思维、不断的将其情感内化,激发各种潜能,从而塑造完整全面的情操和独立人格;第三种认识忽略了人文素养教育的系统养成性质,社团平台这种简单的基于存量资源交往的方式,缺乏学校层面、教师层面的系统性的增量资源支持,并不能持续深入的解决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需求问题。

  (三)很多理工科院校缺乏人文素养教育的资源、教育模式也没有针对性

  随着1998年以来大规模的高校扩招,几乎所有高校的教学资源都出现了相对短缺的状况,大多数理工类院校也面临这样的问题,人文素养教育的资源缺乏问题就更加凸显。我国政策层面的全面素质教育推行的时间也不过才十多年,很多理工类院校本身就尚未找到一条切实有效的贯彻和落实人文素养教育的路径和方法,其教育模式都还基本处在课程归口人文专业管辖、教学一般由人文专业教师承担、教材一般选用人文专业的初级课本、方法一般采用人文专业的入门阶段。这种缺乏原创性的、不能结合理工科学生需求的没有专门的教学资源和针对性的教育模式支撑的培养方式,效果注定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三、关于理工科院校贯彻落实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两点建议

  (一)要树立科学的人文素养教育指导观念

  当前理工科院校对人文素养教育的认识误区不仅影响了一般的理工科专业教师、学校各级教学管理人员、人文素养教育的专业教师,而且还对理工科专业背景的学生产生了极大的误导。因此,要提高理工类专业教师对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以便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和指导过程中正确的教育学生平衡人文素养与学科素养的关系;要引导教学行政管理人员正确的区分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的异同,以便在各级各类教学活动过程中真正落实人文素养的教学安排;要鼓励人文素养教育的专业教师结合理工科学生的实际特点和具体需求因材施教,在课程设计、教材选用和教学方法上都能有所创新;要大力宣传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通过高水平、持续性、系统化的人文素养教育真正使学生明确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形成和扩散学生之间口耳相传、亲身获益、重视参与的教育观念。只有全体师生共同认识到人文素养教育的真正意义和价值,积极参与和配合,才能真正实现好理工科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这一重大工程。

  (二)要构建理工科院校独特的人文素养教育模式

  人文素养教育是直接决定着理工科大学生是否能够由单纯的技术性人才转型为复合型的管理类人才或者领导型人才的主要因素。理工科院校要着力构建自身独特的人文素养教育模式有以下几种做法:1、按照市场经济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大胆改革、创新课程设置,开设政治类、经济类、管理类、法学类、哲学类、历史类、艺术类、演讲与口才、文秘与写作等大类的全校范围跨选、统选的综合素质拓展课程;2、各级各类教学行政机构要注重人文素养教育计划的编制,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标准;3、学校单独招聘专业性的人文素养教育师资力量,不要简单征用和借用人文专业教学师资,要制定鼓励性的考核机制,给予这些教师更大自由空间,鼓励这些教师结合本校理工科学生的实际特点和具体需求因材施教,在课程设计、教材编用和教学方法上都能有所创新;4、实行教师学生双向选课制度,形成精品课程、优秀名师、学生自选相结合的人文素养综合教育平台;5、可以有效地借鉴和引入部分现行公共课程体系中的内容,但是要实现二者的有效衔接,不能照搬照抄照讲;6、有条件的院校可以逐步试点实行理工科学生人文类第二专业学位的自选培养,但是必须要求严格,严进严出,不可流于形式。7、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成立各种学习小组、开社各类学生讲坛,传播人文知识,形成浓郁的人文氛围。8、广泛整合利用社会人文资源形成人文素养教育的合力,积极联合博物馆、文化馆、研究院、各类艺术协会等社会资源,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引导理工科学生积极融入整个社会的人文素养圈子,增加见识、拓宽视野,在实践中培育学生的人文兴趣、人文知识和人文素养;9、和其他人文类兄弟院校联谊,共享教育教学资源,互派文理科不同背景的交流学生,建立互相认可的人文素养学分制度,将理工科院校学生潜藏的人文天赋发挥完全,争取培育出一种注重专业、精修人文,文理结合的良性循环的校园人文氛围。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20030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