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0-0-02
一、引言
“公平”一词由来已久,“公”为“公正、合理,能获得广泛的支持”;“平”指“平等、平均”。公平一般是指所有的参与者(人或者团体)的各项属性(包括投入、获得等)平均。例如,制度的公平和平等;收入分配规则公平和平等;社会公平等。也有学者认为,“公平就是一种主观感觉由个人的主观评价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平衡”。1在探讨公平一词含义的基础上,学者们对教育公平的内涵也做了相应的阐释。主要认为,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具体包括:“受教育权利的平等和受教育机会的平等;教育过程的投入均等;教育结果的均等和受教育者主观体会的公平”。2由此看来,在教育公平下,可以对受教育机会的平等、教育过程的投入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三方面进行相应改革。然而,众多受教育者对教育公平的主体体会却是各不相同的,每个人都对教育公平的界定也不尽相同。因此,追求教育公平之路可谓崎岖难行。
二、美国基础教育改革趋势及公平问题
21世纪初,美国联邦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法案和政策,大部分都是着眼于推进教育公平进程,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例如:《2001-2005年教育发展战略规划》的中心使命就是确保教育机会公平,促进教育质量卓越。“《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的主要任务是赋予州政府更强的绩效责任,扩大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选择权,增加教育行政的弹性和地方控制。”3此外,教育的各方面的公平问题也受到相应的重视和政策支持。例如,在《改革蓝图》和《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中都对特殊教育,农村教育,少数民族教育作了相应的规定。因此,教育公平下的基础教育,也呈现出相应的改革趋势。
(一)美国基础教育改革趋势
1. 从强调公平转变到强调有质量的教育公平。美国基础教育的公平是分步推行的。从最初争取平等的受教育权和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实现教育起点公平到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过程的公平,再到教育结果的质量提升,实现有质量的教育公平。
2. 基础教育发展重心下移。美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趋势是把重心放低到关注每所学校和每个学生。为了加强整改薄弱学校的力度,《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规定各州均要建立相应的薄弱学校辅助和改进机制。“美国在《教育巩固与促进法》中也提出了面向处境不利学生的教育资助计划”。4奥巴马上台后大幅度的增加教育拨款,期望通过拨款法案来激励和监控各州和学区落实相关的教育政策,推进全国薄弱学校的整改进程。
3.结合多方力量推进教育公平。追求基础教育的公平仅仅靠政府的政策扶助和财政支持是远远不够。所以,《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中新的问责制就包括以学校为单位的平均学生成绩每年都必须取得进步;将成绩测验结果向公众报告;如果一朵学校的学生成绩达不到规定要求,就要面临重组或关闭等结果。法案还要求每一个州都要向联邦教育部提交“问责制计划”。而且在改革中,也改变了之前把学校和教师当做改革对象的做法,而是把他们当做改革同盟军,一起努力推进有质量的教育公平。
(二)美国基础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
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在大力推行教育公平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教育选择权的缺失;辍学工厂普遍存在;教师联盟成为改革的阻碍,教师终身制导致的问题等等。
1. 教育选择权缺失。为了扩大家庭接受教育的选择权,美国出现了私立学校,特许学校,家庭教育和“凭证教育计划”。对于那些开着车经过三所公立学校而最终选择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的家庭来说,他们是幸运的,因为有许多家庭式不可能有这些选择权的。他们只有把希望寄托在那个跳跃的小球,一只从盒子抽取卡片的手,或是随机选取数字的电脑。因为即使有一所好的公立学校,却没有足够的空间给所有的孩子。所以美国做出了一个“公平”的决定:把孩子的未来交给运气。即使有的学校已经人满为患,他们也只有这种选择。美国是按社区划分学区的,所以就有这样一个问题:社区经济能力落后就必然导致学校的经济能力落后和质量下降。所以即使某个社区的学校质量很差,没有经济能力的家庭也只能被困在该学校,替孩子的学习担忧但也只能接受这种事实。
2.低质量学校成“辍学工厂”。 ROOSEVELT高中是洛杉矶学习状况最差的学校之一,只有3%的学生能以达到申请四年制大学标准的成绩毕业。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Robert Balfanz博士,他一直在研究像ROOSEVELT高中这样的学校。他称这些40%学生不能毕业的学校为“辍学工厂”。他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无论是在市区、郊区还是乡村,失败的小学和中学给本地高中输送的都是学习状况很差的学生。他们一般只能坚持一到两年。在他的研究里,他发现了超过2000所这样的“辍学工厂”。Locke高中是洛杉矶最差的高中之一。在这所高中的学生阅读水平很低,而且每年都有一大批的孩子离开。这所学校成立40年了。大概有六万人就读过这所学校,其中四万没有毕业。所以40年来这所学校给这片地区造成了不好影响。这些孩子才十五六岁就已经辍学离开学校,他们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没有技能,几百万的孩子在街上游荡。这样给该社区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许多人一直认为是差地方造成了差学校,但是如今,教育改革家们越来越发现是差学校造成了差地方。 三、中国基础教育中教育公平发展现状及问题
我国重视教育公平问题也由来已久了。比如:“为工农服务”,“向工农开门”,“人民助学基金”,“两条腿走路”等等。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教育均衡发展方式的转变的同时,“中国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由注重公平到公平和质量同时注重,以及学校从同质发展到特色发展”5。当然, 我国基础教育公平在推行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中国基础教育公平发展现状
1.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同行,并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教育公平的实践在我国是在公平和质量两个方面同时进行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之时,又提出了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人物,旨在实现教育改革中公平和质量的统一。《国家发展纲要》还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战略主题。
2.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重心下移。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仍是薄弱,发展相对不均衡,基础教育质量有待提高。对此,《国家发展纲要》提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均衡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每个孩子都均衡地享受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就是要办好每所学校,教好每个学生。
3. 注重建设学校的特色发展。人们将均衡等同于完全相同,政府也因此通过实施统筹及一体化管理,使教育走向了同质化。这种同质化是不适合教育的,因为教育面对的是每一个具体的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学校的特色发展得到重视。学校特色发展是学校在开展教育活动的同时,注重学校的某一长处和优势的发展,来带动学校的整体质量的提升。
(二)中国基础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
1. 基础教育地区间发展不均衡,地区内部也存在不均衡。我国出现东中西的经济划分,细化到教育,这三个地区的不平衡也是很突出的。而且,在这三个地区内部也出现不均衡发展的问题。
2. 贫富差距导致家庭承担教育能力的差距。家庭的经济能力直接决定了孩子接受教育的质量,偏远农村的孩子年年都只能盼望着新的支教老师能够来,而城市的孩子,特别是富裕家庭的孩子每天除了接受正常的义务教育外还另外出巨资在培训班上课或是高薪聘请家教。这种巨大的反差是让我们心酸的,虽然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这是在我国现状社会必然存在的,解决的步伐会受到多重阻碍。
3.公平在教育机会,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实现上仍然困难重重。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要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不是学校教育能够解决也不是教育体制能够解决的。教育过程公平主要指教育过程中投入公平。但是教育过程的投入也有两难:一是“当投入学校的教育资源极其微小时,这种均等的存在是可以确认的,但是这种均等在本质上是没有意义的”6。二是对于某些学生来说,如果要达到某种合理的教育水平或成就时,他们可能比其他学生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而教育结果的公平指人人上一样的学校,每个人的潜力都能得到发挥。目前按学区上学,然而学区间学校质量不平衡,这种状况下是不可能实现人人都上一样的学校。对于说要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和个性的话,我们又何以判定每个人的潜能和个性呢?
四、结语
通过中美两国基础教育公平问题探讨,可以看出教育不能实现完全的公平只能接近公平。除了我们受教育者的主题体会给教育公平的实现带来的困难外,还存在了许许多多的阻碍。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公平的,只能将我们的理想降低到接近公平。所谓接近公平,首先我们要以最初的理念去看待教育公平,把个人看成社会的单位,而社会的安排就是为个人有机会实现自身的自由。其次,教育公平应该兼容精英教育。不能错误认为要实施普遍化的同质教育。然后,教育公平应该更多地关注弱势群体。弱势群体要到达优势群体的水平就必然要求得到更多的关注。最后,教育公平应该放在社会改革的背景中去完成。瞬息万变的社会有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影响着教育公平的实施,所以要在社会改革的大背景中去追求教育公平。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200324.html下一篇:略论宋代宦门女子的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