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王霞(1986-),女,汉族,贵州遵义人,遵义医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王国桢(1971-),男,汉族,遵义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6--02
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中友善是人际交往中必须具备的道德规范。友善意为朋友之间亲近和睦。只有与人友善,人际关系才会和谐,社会才会美好,个体的生活质量才能更好地得到提升。因此,友善应该成为每一个社会人的道德规范与交往原则。
一、当代大学生的友善问题
在当今这个多元的社会中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出现了偏差,不能够遵循道德规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友善的行为,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生活态度消极。大学生的不友善行为所表现出其责任感、道德感的缺失对广大学子乃至社会全体所产生的巨大负面影响亟需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正视。这些不友善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学习层面看
学业竞争中不友善的竞争行为在校园环境中滋生蔓延:有的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为了取得好成绩在考试中作弊;有的学生不够优秀,为了取得奖学金等荣誉在申报材料中造假骗取奖励,败坏了学校的校风、学风。这些不当的行为助长了学生的不正当竞争心理,破坏了基本的公平公正的竞争原则,丢失了一个大学生应有的基本道德品质。
(2)从校园生活层面看
大学生们来自五湖四海,各自生活的区域之间历史文化沉淀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一致,各自家庭经济能力、生活习惯的差异,导致大学生们在相处中摩擦不断。发生摩擦和误解后大学生之间缺乏理解与包容,容易造成各种矛盾的积累导致人际关系恶化,少数大学生甚至做出十分过激的行为乃至触犯法律造成严重的后果。多年前轰动全国的马加爵案、近期发生的复旦学生遭室友投毒死亡的黄洋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大学生因琐事口角被舍友刺死案,这些事件都是在社会交往中不友善行为所导致的悲剧。“种什么因,得什么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1在校园中形成了不良性格,走入社会环境时刻带着一颗不友善的心,这对于自身、对于国家都是极有害的。
(3)从网络生活层面看
如今网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大学生这部分青年网络群体对网络的依赖更为明显,学习、生活、了解世界都离不开网络,网络社交成为大学生活一种必不可少的形式。由于网络社交的特殊环境,缺少制约,有少数大学生在使用校园论坛、QQ等网络工具时利用网络散布谣言、曝光同学隐私以达到侮辱、泄愤、中伤他人的目的。2013年初我国发生H7N9禽流感疫情,社会上人人闻禽色变,谣言一直不绝于,南京女大学生散播禽流感谣言被治安拘留2、甘肃一大学生网上散布H7N9谣言被拘3。这两位在校大学生的行为违背了道德触犯了法律,也为自己的不当行为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二、友善教育的重要意义
(1)友善是大学生必备的素质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其抵抗挫折、承受打击的心理能力都较弱,友善正是大学生所需要且必备的素质。友善教育既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宽厚待人、真诚、正义的性格,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坚强不屈、抵抗挫折的能力。能否团结他人、友善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从个人层面看,关系到一个人的前途和幸福;从国家的层面看,也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复兴。自古以来我们民族就是宽厚待人、与人友善的民族,《论语?颜渊》中说:“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友善教育对于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行的培养,对于国家、民族的发展有着尤其重要的意义。
(2)友善是大学生未来成功的要素
心理学家指出:良好的性格是事业取得成功的保证。托尔斯泰说:“性格决定命运。”当代活雷锋郭明义,2010年被评为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之一。2012年11月,工人出身的郭明义成功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30多年来,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一个普通的工人能够取得如此的荣誉和成功,与他良好的性格有着密切关系。
友善是培养良好性格的必备因素,友善是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道德品行。能否友善的对待他人这是判断一个人情商高低的重要标志。大学生在学校里与人友善交往有利于建立健康的交往心态从而形成健康的交往模式。从校园中带着友善之心走向社会,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以积极正确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工作中的一切困难和挑战。个人的完善将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影响到社会的完善。
(3)友善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友善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进步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加速社会存在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延缓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如何与人友善相处是最基本的要求,打开了与人友善交往的第一步,在实践生活中才能逐渐积累形成好的道德品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进行友善教育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将友善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意识,外化为群体和个人的行为规范,实现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形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质要求相一致的、能对学校师生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健康校园氛围。 三、加强大学生友善教育的思考
(1)强化友善教育的熏陶、灌输
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家庭、民族、国家乃至人类的一分子。这种不能切断的天然的联系,将每一个人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提倡仁爱精神,可以表述为“你我他”的爱。“仁”首先要求人要爱自己,“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4这是对“我”的善待;二是要爱亲人,“夫孝,德之本也”5就是对“你”,身边至亲的善待;三是要爱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6、要有恻隐之心,这是对“他”社会其他人的善待。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儒家文化中的仁爱精神与社会主义的无私奉献精神以及西方人本主义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这类精神思想,这些都可以成为“友善”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泉。在友善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的灌输和熏陶原理,以理论灌输的方式和生动有趣的古今中外思想感染学生熏陶学生,增强友善教育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2)优化校园环境
首先,学校是学生最重要的生活场所,要加强友善教育就要优化校园环境,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开展友善教育的关键所在。学校教育环境的优化需要领导的重视保证德育建设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和完善的硬件建设,才能带动教育者的积极性准备好友善教育的活动平台,才能保证整所学校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积极展开友善教育活动。
其次,利用好主题教育活动,根据的学生身心特点把握住学生思想发展的脉络,结合学校社会生活实际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方面关注的问题开展一系列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活动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正能量,从而促使他们感悟人生的真善美,形成良好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充分发挥好教育活动潜移默化导人向善的作用。具体可以采取文化活动月、报告会、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在各种丰富有趣性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展开友善教育的相关活动。
再次,充分发挥学校宣传媒体对校园道德建设的导向作用。办好学校广播站、校刊,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树先进、立典型,宣传表扬好人好事,批评自私自利的行为。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传播正能量,提倡健康的生活情趣和向上的精神追求,教育学生明辨是非追求进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3)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友善是人类交际心理的需要。健康的心理是友善交往的前提。大学生心理健康需要教育工作者给予更多的关注,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当代大学生在他们的中学阶段几乎只专注于学习,家长的过度关注、社会人际交往经历的严重缺乏,导致了众多学生身心健康不能协调发展。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调节能力,努力培养其良好心理品质,大力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这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第一,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学校做好引路人。为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需要切实关怀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教学活动中;第二,学生要主动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很多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相当贫乏,解决自身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时难以启齿。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当自身出现心理问题时能够及时及早的自我发现,运用相关的心理知识适当地进行自我调整,正确看待自己的心理问题,从而避免情况的继续恶化;第三,要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人才。目前,我国高校中普遍缺乏专业的心理咨询人才,很多时候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心理帮助,造成不良后果这是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
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友善教育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既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心理意识,又帮助加强他们心理调适能力和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友善既是一个人道德品行的表现,也是衡量一个人生活能力的一种标志。人形成善观念的能力,就是能区分什么是好坏,有了这种能力,就能够有目的、有意识地形成自己长远的合理生活计划,并为此努力。7通过友善教育,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抓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让每一个学生养成尊老爱幼、善待他人的良好道德风范,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为了每个人的幸福生活和美好的未来。
注释:
[1]《涅盘经》
[2]南京女大学生散播禽流感谣言被治安拘留 凤凰网
[3]甘肃一大学生网上散布H7N9谣言被拘留 腾讯网
[4]《孝经?开宗明义章》
[5]《孝经?开宗明义章》
[6]《论语?颜渊篇》
[7]何怀宏.伦理学是什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第199页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200338.html上一篇: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研究
下一篇:从日本的校园剧看其学校教育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