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 图案与构成:设计基础教育方法谈

图案与构成:设计基础教育方法谈

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在艺术设计指导思想上,东西方存在两种不同的教育体系。一是传统的以图案为设计基础的教育体系;一是以西方三大构成为设计基础的教育体系。前者以图形、图案作为最基础的训练,培养学生感性的认识方法,是一种偏重于生活艺术训练的教育体系;后者则以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三大理论为基础训练,培养学生运用理性思维、分析比较问题,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和运用规律,它是偏重于技术的掌握与运用的一种能力训练。可以说,二者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却都曾经创造出精彩的艺术成果。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所有的艺术院校都运用传统的以图案为设计基础的教育体系,关注中国传统的手工业和民间工艺。然而,当西方现代设计理念引入之后,中国的设计教育开始向西方靠拢,图案设计退居次要地位,乃至废弃不用。这当然是给中国艺术设计界带来崭新的艺术视角与新思维,培养出具有现代设计能力、能够体现时代精神的设计师,然而却枯竭了本土的艺术源泉。本文在对东西方两种设计基础教育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并存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

  一、两种设计基础理论的比较

  以图案为设计基础的教育体系和以构成为基础的教育体系因为根植于不同的文化中,所以在设计手法、设计思维、表现语言以及设计效果上都存在着差异。下文将详细地进行分析:

  首先,在设计思维上,图案创意来源于生活,只有对生活中大量的图案进行反复的描摹、体悟之后,才能逐渐把握美的内涵,这不是一种简单的摄取,而是一种感性的把握。人们之所以不厌其烦的反复描摹一个图形、图案,不仅仅是因为其具有审美意义的外形,还在于这些我们看到的图形符号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深层的象征意义,图案只是这些内在意义借以表达的外在方式。如中国民间图案“金鱼数尾”(图1),因“鱼”与“余”同音,故隐喻富裕、有余,亦用以称誉才学过人者;再如“象驮宝瓶”(图2),象比喻好景象。宝瓶,传说为观世音的净水瓶,内盛圣水,滴洒能得祥瑞,形容河清海晏、民康物阜。

  构成的观点与图案的观点有着巨大的不同,如果说图案以感性认知为主,则构成主要以理性认知为主,而此与西方侧重于纯美学的审美观念息息相关的。也正因为如此,构成的创意来源于概念,西方的艺术家首先对美的概念进行抽象的定义,美的概念一旦抽象化之后,美学便独立出来了,美学的内涵、美学的规律等一一被解释清楚,设计便是以美学规律加现代技术手段来进行的。

  在表现语言上,图案设计更加注重形象、寓意和象征的表现方式。它往往体现了特定环境下的文化背景和时代精神。由于图案本身来源于生活,所以它又非常和谐的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存在着,它即反映了设计者的一种自然的审美情趣,同时也给观众以亲切的心理感受。而以构成为设计基础的现代设计,主要从点、线、面来诠释空间构成,以色彩规律来注解观念的美学规律,以形式法则规范艺术创作。不同于图案设计,它主要以观念先行的美学概念出发进行设计,从而是一种抽象概念的外化,并且往往脱离了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与时代精神,其展现出来的往往是一种视觉的感受。

  由于二者在设计思维及表现语言上的不同,其最终的效果也完全不同。图案设计由于从自然中提炼感觉,追求心中的意象,并且表达方式不拘一格,所以能够达到气韵生动、造化自然的境界。三大构成从透视、几何造型、色彩规律等入手,从方法到法则,追求形式的变化和视觉的感受,带给观众同样也是不错的视觉盛宴。但细看之下,这些作品似乎缺少艺术内涵和文化底蕴,新颖但乏味。

  二、以构成为设计基础的教育体系的理论缺陷

  以三大构成为基础理论的现代设计脱胎于西方早期的纯美术教育体系,这个体系可以追溯到16世纪卡拉契兄弟在意大利波伦亚建立的美术学院,经过两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成熟的教育体系,旨在培养学生的写实技法和美感教育。虽然其纯美术教育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对图案设计给与了足够的重视,但是,纯美术自其产生之初便与西方文化理念一脉相承,他们追求的是技术的高超,以完美的逼真的形象给人以美感,而这种高超技术的延续就是机械化设计的可能。他们用点线面说明透视现象或用几何方式理解空间,并探讨颜色的物理、生理和心理特征,通过调整色彩关系、运用色彩规律、把握色彩调配等以获得和谐的色彩组合。这些理论本来是人们通过长期实践才能领悟的法则,而适时地通过机械工艺的控制轻而易举地达到对产品进行批量生产的目的。这时,美术设计再也不是一种艺术而是一种工作了,这种设计模式的转变后果是真正的美术大师或艺术作品的瓦解,艺术滋生的土壤被破坏。

  西方美学规律认为人的美观感受可以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进行标准化的分析,通过形式法则的运用,可以对任何作品找出最佳的设计方案,从而生产出需要的设计作品。比如曾任教于包豪斯学院的俄国画家康定斯基,名著有《点线面》一书。他在作品《构图九,第626号》里,用了两个相同的三角形,一正一倒,把画面的两端截开,建立了一种数学模式的色彩基础。两个三角形之间的平行四边形,又被分为四个更小的同样大小的平行四边形。在这个严格限定但色彩缤纷的背景中,他散布了一些各色各样像是疯狂起舞的小形体:有圆形、棋盘方块形、窄长的矩形和变形虫式的图案。这些形状似乎是从微观世界的幻想中浮现出来的,作品本身充满了神奇的意味。康定斯基对点线面的运用当然是炉火纯青的,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他的作品。

  显然,这种构成的设计理念忽略了客观世界的复杂性,也夸大了人的理性认识。爱美是人的天性不假,但美更是一种复杂的人类情感,我们不可能进行公式化的描绘、演绎式的推理。如果一个作品的设计方案可能有无穷多种类,在这无穷无尽的方案中可能根本就没有最优秀的方案或者说每一套方案都很优秀,而设计的目的就是要在这中间找到最优的方案,所以从这个角度讲,设计的结果可能是使我们不知不觉中放弃了众多的本来很优秀的设计方案,最终留下的不过是其中一套方案而已。长此以往,生产出的产品越来越相似,我们世界将缺少了多样性从而变得越来越单调,美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三、以构成为主的教育体系在我国出现的问题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在引入西方的三大构成理论之后,原来的工艺美术开始转变为以西方现代设计理论为基础的“艺术设计”,以构成为主的西方现代设计理念的传人,由于西方文明与中国文明的冲突,导致在中国的美术设计教育出现很多问题:

  1、信息时代对现代设计人才需求的高起点、批量化,逼迫着中国未成熟的艺术设计教育尽快为设计行业提供必需的现代设计人才,然而中国的设计教育根本就是提供着力不从心的服务。很多艺术院校毕业的学生无法满足客户提出的设计要求,也谈不上胜任设计岗位。

  2、中国现实的艺术设计教育实践中教学的无序、师资队伍的不整、教材取用的随意、教学方法的陈旧、招生制度的落后,教学正渐渐失去自己独有的宝贵传统与文化积淀,失去个性与光彩。学生思想过时,设计作品缺乏创意,只会盲目追风国外的设计作品,毫无自己的意识与思想。有些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学校里做设计就是东抄抄,西借借,工作之后这个“习惯”依然存在。事实上,他的头脑是不清晰的,换句话说他不知道他设计的土壤扎根在哪里,而他的观众又是谁。

  西方设计基础教育体系在中国遇到种种问题,固然由于起步较晚不很成熟,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基于西方文明的审美标准与基于中国文明审美观念的冲突,以及理性设计理念自身所具有的缺陷。可见,尽管以构成为主的教育体系在我国已经实施了很多年,但虚有其表。

  四、基础图案设计与三大构成整合进课堂

  21世纪初,教育界强调文化传承、创造能力与民族个性的体现在设计中的地位,以图案为设计基础的教育方式开始重新得到强调。艺术设计再重新提倡以图案为设计基础教育方式的重要性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注重对文化传统的吸收与传承,但并不意味着对以三大构成为主的西方现代设计理念的彻底废弃。基础图案设计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一系列以各种物象为对象的装饰造型训练,形成整体的图案设计的基本思路。当然,这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出几张作品,重要的是运用构成的原理形成有秩序的设计思路,提高图案造型的能力。这需要教师从一开始就必须强调“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感性”与“理性”的反复交错可以说是基础图案设计与构成训练的灵魂所在。对于初接触设计的学生来说,基础图案设计与构成无疑是分不开的,如通过对基本形态――点、线、面构成的基本形象的研究,学生学习造型规律和构成方法,探索和发现各种造型语言,并以此开发创造和构想的智能,以达到训练有秩序、开放性的思维的目的。再如图案设计的变化体现了设计者对于形式原理的理解程度,如“调和”“对比”“均衡”“韵律与节奏”等,这些都是贯穿图案设计过程的高层次的,学生应该在图案训练的实践中自觉地运用这些形式原理,并在运用中不断加深对形式原理的理解。

  笔者所在的院校前几年是把图案设计作为选修课设置,课时非常少,这就意味着一部分同学不会选修这门课程,而选修到的同学可能也只是混混学分,教学效果往往乏味。但是近两年,把基础图案与构成设计整合成了一门专业必修课,课时达到100多节,这无疑重新加深了对基础图案课程的认识,也明确了图案与构成的紧密关系,使学生收获颇丰。

  当我们引导学生去感悟自然的时候、去设计时代美的时候,我们始终应该坚持中西结合,以中为主;古今结合,以今为主;源流结合,以源为主;注重原创精神与文脉相承。这才是教育、艺术创作与文化传承的完美结合。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200346.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