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教育实习是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关键的实践课程。特别是在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广适应、强能力、重创新”的复合型体育人才方面,教育实习更显出其独特的作用与功能〔1〕。因此加强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关键。笔者作为中小学体育教研员和体育教育专业校外辅导员,结合带队实习经验做了一些体探讨和研究,为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提供有力依据。
1研究对象
对参加教育实习的100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解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现状。
2研究方法
2.1问卷调查法
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单位的教学主管领导和优秀体育教师共40名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实习生职业技能现状。
2.2访谈法
根据研究需要,访谈了部分地市体育专干和部分优秀体育教师了解实习生职业能力现状。
2.3观察法
通过认真观察学生在教育实习期间在育人、教学、训练等方面的具体表现,为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提供客观的依据。
2.4逻辑分析法对整理的资料进行归纳、演绎、综合等方法,进行分析与探讨。
2.5数理统计法对调查所获得的有效数据进行统计与处理。
3研究结果与讨论
3.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构成
为了确定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所需职业技能能力的构成,课题组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调查、访谈等方法,对体育教师职业技能能力等资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结合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基础教育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实际要求,通过综合分析,初步确定问卷内容,在此基础上,由12位教育专家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各项职业技能能力进行两轮筛选。最终确定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所需培养的职业技能能力由知识结构(体育理论知识掌握状况,专项运动技术掌握状况,体育教育理论知识掌握、人体科学知识状况)、能力结构(体育教学执教及评价能力、训练比赛裁判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通用技能能力)、心理素质状况(角色适应能力、情绪控制力、人际交往、合作能力等)3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组成,构成情况详见表1。
3.2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现状
3.2.1知识结构现状
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经过专门学习培训后所拥有的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与结合方式。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担任现代社会职业技能岗位的必要条件,是人才成长的基础。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掌握的专业知识结构包括:体育理论知识掌握状况,专项运动技术掌握状况,体育教育理论知识掌握、人体科学知识状况。
通过表2数据可知:15%的教师认为体育理论知识掌握状况为较好,有65%教师认为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掌握状况掌握一般;22.5%的教师认为项运动技术掌握状况为很好,42.5%的教师认为专项运动技术掌握状况为较好;通过访谈了解到运动技能中篮球、排球、韵律操的掌握情况较好,而足球、武术、田径水平整体较差。42.5%的教师认为体育教育理论知识掌握为较好,35%的教师认为体育教育理论知识掌握为一般;70%的教师认为学生的人体科学知识状况为一般。可见:学生的专项运动技术基本能够得到教师的认可,体育理论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有待提高,人体科学知识需要加强学习。因此,在教学方面,应该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教育,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特别是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如《心理学》、《解剖学》、《生理学》、《保健学》等,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的体育教学,符合《标准》对《体育与健康》课的新要求。
3.2能力结构现状
能力结构,指一个人所具备的能力类型及各类能力的有机组合。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力结构主要包括:体育教学执教及评价能力、训练比赛裁判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通用技能能力。
执教能力就是教师在正确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指导下,通过运用科学的、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有效的将知识、能力及其他素质传授给学生的教育能力。评价能力每次或单元教学结束后,对中小学生进行恰当的考核评定,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了解、掌握学习情况的重要依据。通过表3显示:执教技能55%为一般,17.5%为不好。可见,学生的执教技能亟待提高和加强。
运动训练能力是指在学校运动训练中,以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为基础,并用科学方法指导学生不断提高并保持高层次运动水平成绩的训练能力〔2〕。从表2中可以清晰的看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训练及比赛裁判能力状况整体水平有57.5%的人数在较强以上,这对于基层学校中的体育训练任务已经能够满足需求。
科研创新能力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核心。而且是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专业人才科研创新能力的高低是提高河南省教育整体科研水平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入职后是否能成为创新型教师的重要标准,也是提高职业技能质量的必要保证。由表2可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创新和科研能力很好和较好的分别为12.5%和22.5%,有15%和12.5%为不好和很不好,可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创新和科研能力需要提升的空间较大。
通用技能包括处理偶发事件的能力技能,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技能,规范汉字书写能力、外语阅读理解与运用能力等,由表2可知:10%和25%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为很好和较好。由此可见,实习生对处理偶发事件的能力技能,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技能,进行教学研究技能还欠缺,需要提升的空间还较大,同时也反映了用人单位的需求规格。 3.3心理素质结构现状
林崇德教授将教师心理素质定义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职业技能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3〕。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将进入中小学任教,成为一名体育教师,而心理素质作为教师素质的核心,对学生的成长和素质教育的推进都起决定性的作用。
通过表4可知:22.5%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角色适应能力”较好,52.5%为很好;但是,47.5%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自我表现能力为一般,在这方面的能力需要加强;实习生的心理承受力和抗挫能力较好,由表4可知,我省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心理素质状况整体还是比较好的,这些都与学生所学的专业有密切相关的。体育院系学生性格开朗善于交际,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和较强的抗挫能力。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体育课以实践教学为主,在知识结构方面技术、技能方面表现不错;在文化课方面的知识结构有所欠缺。从能力结构来看,教学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还有待于提高;在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教学方法方面的运用,应该进一步加强;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有效的教学模式,成为高效课堂,是学生应逐渐掌握的素质。体育的专项特征使得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经常参加运动,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运动时经常被体现出来,所以体育学生的性格开朗,并善于交际,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较强,在竞赛中,常受胜利和挫折的双重考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4.2建议
改革现有实习学习模式,增加教育实习的次数和时间,可采取“二次实习”或分阶段实习,促进职业能力的提高,从而更快更好的胜任入职后的工作。建立建全高等师范体育院校学生的基本功竞赛工作。扩大学生参与面,把基本功的培养与校外实习基地结合起来,提高培养效率,缩短培养时间。构建校内外教育实践的互动网络体系,建立大学和中小学的伙伴合作关系,聘请体育专干或体育专家型教师及管理者参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发展方案的制定,实行“双导师”制,增强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200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