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一、美术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关系分析
1.美术教育可以促进人性趋于完美
正如美术课程标准中讲到的,美术学习已经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学习美术,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人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另外美术教育通过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帮助学生认识到美术的特征和美的体现,从而培养学生树立起对我国优秀美术的热爱,更加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2.人文精神培养促进美术教育发展
人文精神的培养能够进一步让学生在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不断形成人文素养,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不仅如此,人文精神可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从而使审美和创造得到提升,这有助于丰富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味。
二、当前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现状及问题
1.重功利轻价值,制约学生本性发展
虽然我国提出素质教育已经很多年了,但是因为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学生当时选择美术只为了应付高考,很多高中学校在设置美术课的时候,也是完全遵循考试的要求,这样导致学生不是真正为了美术而学美术,学生的本性价值被忽视,这直接弱化了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目的。长期下去,美术教育的内在价值逐渐被功利价值所取代,这样培养出的大量对美术具有别有用心的学生,很难真正领悟美术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2.轻视美术创造,难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从当前学校开展美术教育来看,绝大部分都是以教师在学生面前进行讲解和示范,学生再根据教师的师范进行模仿,并将此作为学生学习好坏的衡量标准。这种规范化和集体化的教学其实是根据学生的共性进行施教的,也就是主要是将培养学生的共性作为教学的重点,忽略了学生个性发展教育。这种将学生的共性作为目标的教学模式,不断削减了学生的创造性,忽略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美术创造中失去了培养灵感的土壤。
3.忽略了学生情感体验的需要
为了充分顺应素质教育,当前美术欣赏教材的内容也更加趋于丰富,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片面的注重对学生教学知识和美术技巧的传授,忽略了让学生自己体味教材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导致学生很难将美术作品跟生活有效结合起来,内心很难跟作品产生强烈的共鸣,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这容易导致美术课堂缺乏生气,学生不能体会到学习美术带来的喜悦,甚至存在想换专业的想法。
三、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途径
1.转变美术教师的人文意识
要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作为美术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的观念,通过不断学习、充电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在自身的教学环节中更加透彻地展现人文精神,不断感染学生,这样也容易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从教师那里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培养自身的人文素养。因此美术教育教师要充分意识到人文精神在教学中的作用,充分把握人文精神对学生学习美术的巨大作用,让自己成为人文精神的受益者,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将人文精神培养贯穿在自身的教学中。
2.通过生活不断丰富美术教育的人文资源
生活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因此美术教师要充分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感受生活体味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美。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一是指导学生养成尊重和热爱生活的态度,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并实现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二是教师可以将自身的生活经历和美感通过美术作品的方式展现出来,跟学生共同分享美术产生的美。美术教学跟生活联系越紧密,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将生活带入课堂。充分利用生活这个宝贵资源,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进行艺术选材。
3.通过所感体会美术教育中的人文精神
从古自今,通过美术形式对情感和思想进行传递已经是整个人类社会中一种重要的方式。纵观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阶段的美术作品不仅概括了人类历史,更是对人文精神的一种肯定和赞美。因此可以让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视觉体验和触觉感受,不仅能够可以帮助他们准确捕捉到作品内涵,从而加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
4.通过情感体验表达美术教育中的人文精神
美术作为人类情感和精神表现的一种方式,是情感交流的一种媒介。不管哪种表现形式的美术都必然具有一定的情感和思想,美术作品中的形、质、色作为人类情感的载体,是体现在人感官的一种直观形象和符号,容易唤起人们内心的情感体验。学生将美术学习跟自己的情感生活联系起来,运用美术方式对情感进行表达,可以及时让学生的不良情感、情绪得到释放和宣泄,从而不断健全自身的人格、陶冶自己的情操。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200815.html上一篇:初探职高学生素质教育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民国法学教育的审视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