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总所周知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目的的一种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也是人类文明的基石和发展的载体。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出现了教育圣人孔子,封建社会时期的统治者们都明白教育对国家的重要性。就算文明发展相对我们晚一些的欧洲国家,以当年“微服私访”于英、普鲁士的彼得大帝的俄国为例,教育成为该国改革的一个重点。由此可见教育的重要性。而如今我们中国在高速发展经济、政治之时,文化的速度不仅不快,甚至有些悲观的退化模式,文化后面所折射的就是教育问题,但是由“中国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为起点进行思考与分析只是一个中国教育现象问题吗?
为探索上述问题,本文试图从我国的高校教育的现状出发来分析教育困境的成因。因为我国现在进行的教学筛选还是以高考为根本模式,这就导致我们所有的教学都以为考上大学“服务”,从教育的本质上来说,这就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源头了。
1 我国教育的基本理念――教育的本质是成人还是成功的定位
“教书育人”可谓我国教育史上对教育目的和本质根本总结,就是要通过对被教育者进行间接经验的传授,让他们学会做人,以达育人之目的。在我国古代,无论是启蒙的《三字经》还是《弟子规》,都是以浅显易懂的字词、道理教孩子们从小要学会如何正确做人,以此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可见就算我国古代的教育目的是以社会本位论在进行指导培养人才,但重心还是放在育人上面,并没有离开以培养人为目的的这根主线,在功利主义的目的里还是重视人们的道德品质与思想的,这才是教育支撑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然而,我国现阶段的教育事实上还是以社会本位论为培养人才定位,可重心却在教书上面,至于育人,连我们的教育者自己都要惭愧的自我反省,是否真正做到了“慎独”,你才有育人的前提与条件。相反,我们的目标是学校、年级、班上有多少同学考上了大学,这才是教育成功的标准,这才是教育者成功的典范。当整体的教育本质都变味了,哪还有什么原滋原味的教育了?虽然一国的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是相互制约和影响的,但纵观历史和现状,只有统治阶级对教育本质和定位有正确的判断,实施相适应的教育政策和制度才可对本国发展进行促进。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强调人的思想素质教育的基础性是其关键,故我国当前对国家教育本质的非准确定位是教育困境的第一大原因。
2 在适应了国际经济、政治的世界里,我们应如何反思文化、教育的的变迁,教育体制的改革在何方
当世界人民都在瞩目和惊讶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腾飞时,大家似乎被什么蒙住了双眼,一味的去和国际接轨,为了达到某些目的而不惜以牺牲代价来适应,于是中国教育进入了一个让人进退两难的局面。就以我国高校的现状来进行分析,从建国以来的绝对政治控制教育到改革开放后适应性的变革――民办和私立高校的出现,对中国教育的整体有所改善吗,人才在何处?以为民办和私立高校与国立高校的竞争就能提高教学质量,将经济学原理引入教育界不是“不行”,而是应如何正确的“行”。这就涉及我国的教育目的了――我们的社会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是人才,培养的人才如何为社会服务?这也正是我国教育界现在提及以及贯彻的要让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融合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于一体。目标很明确,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就看到了下述一些现象。
(1)办学模式的单一性,培养的学生模板性,缺乏素质教育。这让我们从小学教育上就开始一刀切,对于什么是人才的问题从起步就存有问题,也是我国社会整体素质是否能得以提升的关键的一步。
(2)高校学术自由问题。我国遍地大学,却甚确大师。作为人才培养者都有所欠缺的话,人才培养的知识源泉就被砍掉了一半。在党的十八大后强调的行政放权的问题上,能否也放放教育行政方面的相关权力。
(3)由上述两个问题所引申的社会和家庭教育问题。作为中国被教育者的大群体就是在校的学生,能进入高校的学子们基本是应试教育的成功典范,然而他们隐形的素质呢?这想必也是人才的一个硬件吧。
(4)国家财政的教育经费问题。就在上一届政府的财政预算报告中,我国用于教育的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只是一个与世界各国持平的水平,甚至在实践中可能是低于这个数据的。欧洲各国的相关费用是高于这一数据的,而就在亚洲的以色列,他的支出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8%,这也是为什么经常受到战争影响的该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还是相对稳定,且国家的人才教育质量如此的高,获得诺贝尔奖的就有121次,占所有世界获奖者的18.76%。
我们的教育体制在与时俱进的改革,但真正的实施呢?我们不能掩耳盗铃,需正视体制改革的问题,并一一解决,否者这就是我国教育困境打不开的又一大难题。
3 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隔甚远
如果说从小学开始,教育需要全面的打基础,所以孩子们什么都要学,而且都学的是课本上的理论(间接经验),那么高等教育呢?我们知道从高校出来的毕业生就是社会的劳动者了,他必须有实践的能力与常识,然事实上并非如此。三一重工作为我国最大、全球第五的工程机械制造民营企业,虽然每年都在重点本科院校招收本科及硕士、博士毕业生,但该企业最头疼的是进单位的毕业生不能直接上岗,必须培训1~2个月才能较熟练的适应自己的岗位,这为企业增加了不少成本,但收益却较少。学校本来就是为社会培养劳动者和人才的,结果社会还要负担“人才”的再次培养。
大家都知道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学习来丰富自己,只有两者有效配合才可真正的掌握和运用知识。然而在应试教育的模式里,人才培养合格与否不是靠实践,而是靠成绩、靠学历、学位。将教学理论与实践分离,是我现阶段高校教育的严重弊端之一,也是我国的教育目的实施的不完善的体现。正是因为在实践教育的过程中将理论(间接经验)与实践(直接经验)或完全或间接的分开,并倾向于理论,剥夺了被教育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说这是我国教育困境问题中的关键性问题。
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和建设的我国,在经济、政治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是否应看到,社会各个方面只有相对平衡才可稳定向前的发展,而作为一个民族存在与核心根本的文化发展,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就在现在我们看到问题了,发现了不平衡性,也找出了原因,更应积极面对,并改革实施。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201038.html上一篇: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下一篇:浅议远程教育中的面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