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1、对接受新知识具有一定的“排斥性”
由于成年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已经成熟,在生活体验中逐渐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认知概念和思维模式,他们对已掌握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习以为常,自我更新周期缓慢;同时,受生理因素及社会因素影响,多数人在25岁以后,记忆力、精力及专注度都会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趋势,对学习容易形成“事倍功半”的印象,使得成年人在接受新观点、新知识方面形成一定抵制,甚至是排斥心理。这种心理直接影响教学培训的有效性。
2、对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功利性”
激烈的社会竞争与工作压力,促使成年学员更加追求速度、效率和解决方法的捷径。他们在接受信息时,更倾向优先满足克服眼前工作困难、短时间实践应用的需要,呈现出功利性的一面;而拓展上升空间、充实精神世界、加强自我修养等高层需要则很少在考虑之列。这种学习内容选择上的功利性是一种短视行为,对开阔视野、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十分不利。
3、对培训考试具有一定的心理“恐惧性”
培训考试旨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反馈学员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具备端正成年学员参培态度的功能。即使是成年人,依然会对假想的考试结果与随之而来社会评判产生焦虑。与未成年人相比,成年学员的恐惧更多来自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不自信。恐惧心理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即排斥接受新知识导致无法深入掌握所学,对自身所学不自信导致面临考试的心理恐惧,这种恐惧一旦构成心理负担,则进一步加深对接受新知识的排斥,从而使教学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4、对学习氛围具有明显的“不适应性”
社会对成年人有着诸多不同于“校园――学生”的角色要求。校园里的学生以学术为业,整个大环境对其有种无形的敦促、引导作用,他们习惯于听课、读书、考试占据其生活的重心。而社会、职业、岗位、包括家庭,则要求成年人以工作业绩、薪资报酬及社会影响力为目标,学习退居次要地位,甚至在以日继夜的忙碌中失去学习的动力和状态。在“工作、社交、家庭”生活惯性下,以社会人身份面对阔别重逢的学习氛围,自然呈现明显的“不适应性”。
二、对成年学员实施培训的方式方法探究
(一)练好内功,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
1、具有教学理想和培训热情
有人称培训结果就是传授培训者自身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一位悲观厌世的教师难以给予其学员积极的学习和工作态度,没有活力的授课也无法打动、感染听讲者。唯有具备美好的教学理想,在理想的指导下热情洋溢地进行教学,才能充分释放培训者的个体情感,发挥其人格魅力,用气质和风度征服学员,唤起他们对知识的共鸣。
2、行业背景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广博积累
要给学员一杯水,教师需备有一桶水,这是不证自明的道理。虽然教师不能做到全知全能,但术业有专攻是对为师者的基本要求。唯有“博”方能“通”,唯有“专”方能“精”,这就对授课教师的行业背景知识和专业知识提出“广博”和“纵深”两个方向上的结构要求,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知识储备,才能找到激活课堂的源头活水。
3、持续提升表达能力
基本的课堂讲授要求教师事先做好课堂设计,同时充满自信与亲和力,能够与受众形成信息沟通与交换;更深层次的表达则需由丰厚的学养、清晰的思路、严密的逻辑以及对学员思想状态的深刻理解作为支撑。真正优秀的教师善于将深奥的理论知识深入浅出,而非大量专业词汇的简单叠加和繁琐枯燥的照本宣科。
(二)根据成年学员的需要进行培训
成年学员的的培训需求主要体现在:一是希望自己的个人能力和成就得到他人的认可;二是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三是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他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四是能充分发挥自身所长,体验到自己的用处和价值。接受学习培训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教师在传授知识与经验的同时理应启迪、激发、鼓舞学员,促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上述需要,满足这些需求的课堂一定令人心驰神往。
(三)营造开放的教学氛围,有效使用各种教学技巧
1、营造浓郁的教学氛围
①抛砖引玉、启发学员思维
启发式教学是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促进知识技能学习与智力发展相结合的有效手段之一。首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有纵深性、延展性和发散性。问题太过直白,思考层次简单,答案显而易见,缺少讨论价值;问题答案过于明确,那么学员容易众口一词,难以形成观点碰撞,讨论过程也不够饱满丰富。其次,教师在启发思考时既要多角度、立体化地起到恰当的提示作用,又要点到为止,把思考的空间和权利充分留给学员。
②善于倾听和引导,激发学员学习兴趣
为了让学员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教师应鼓励他们从不同方位、不同立场对问题实质和解决方法进行分析,营造一个各抒己见、言谈无忌的开放氛围,激发学员学习兴趣。此时,教师不应轻易流露自己的倾向、观点和意见,要善于倾听和引导,这是满足学员参与需要的重点环节,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学员的机会。
③营造沟通氛围,交流不同意见
学习的灵感极少在静寂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来自积极的发言、观点的碰撞和激烈的辩论。持不同意见的学员会在讨论过程中自动划分成几个阵营,给予他们相互交流、切磋的机会,通过对不同观点的阐述、论证、诘问与申辩,使他们始终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紧张氛围中。这种充分体现自主、合作和探究精神的学习方式,能够启发新思路、拓展新视野,促使学员更全面地思考、理解所提出的问题,增强课堂投入度,激发学习兴趣。
④善于总结归纳,正视个体差异
在学员充分交流观点,讨论达到一定深度后,教师应着重对不同观点,尤其是对立观点予以梳理、概括和归纳,根据学员讨论的具体情况对发言进行总结,并由此推出问题结论。总结过程中,应正确认识学员之间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员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获得成功体验,树立学习信心。
2、教学技巧应用
(1)图文声并茂,增强感观效果
由于科技进步,生活节奏加快,现代人进入了一个“读图时代”。照片、视频、幻灯片等图片形式相比文字,其优点在于形象生动、信息量大。对一时之间不适应学习氛围的成年学员来讲,可以减少枯燥的文字带来的阅读压力,使课堂信息传递简单直接,富有效率。
(2)语言幽默风趣,活跃教学气氛
教师以生动有趣、诙谐幽默的语言讲授知识,可以使学员直接感受到教学过程本身的乐趣,享受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变机械接受为心领神会,从而活跃课堂氛围,摆脱“苦学”、“厌学”状态,进入“乐学”境界。同时,睿智、幽默的纠错方式既能达到警示效果,又能照顾到成年学员的自尊心理,是一种高端的授课技巧。
(3)知识案例丰富,加深理解掌握
多数成年学员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及技能,他们能够将案例中的描述与实际中遇到的情况联系在一起,从案例分析和讨论中学到更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和道理,自觉地改进以前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必要之时,还会自觉查阅他们认为有必要掌握的理论知识,无形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4)善于教学交流,引导学员思考
教学中,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掌握教学进程,引导学员思考,组织讨论研究;同时,教师也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尽可能多地给予学员展现自我、表达意见的机会,不但可以发现自身在教学内容、方式方法上的缺欠,还能从学员那里得到大量感性材料,真正做到集思广益、教学相长。■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201126.html上一篇:现阶段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剖析
下一篇: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