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1 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学科整合中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仍具有很大的优势。如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较之屏幕更具亲和力,适当的板书,板画可以给学生一个短暂思考、回味、休息的时间。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的课堂教学,应该在教师的主导下,各种教学方法互相协调,相互促进,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才能真正得以发挥,因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应遵循适时、适用、适度的原则,即应在某些需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题中,在恰当的时候,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而不能滥用,绝不能喧宾夺主,取代学科教学。
2 运用信息技术,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生本课堂的教学过程是认知建构、师生互动、情感体验多向交流的过程。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要以自己的“迟钝”激发学生迫切交流的愿望。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主体保持浓厚的兴趣,使之在最佳的状态下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从而能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利用平移、旋转、叠加、渐变等动态效果将某些难点的思维过程清晰呈现出来,从而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及教学需要,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的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体验学习。在优美的情境中去观察、发现、质疑、思考、探究,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3 搭建探究环境,有利于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生本课堂”应把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探究情景,搭建探究平台,问题让学生自主发现,知识让学生自主生成,规律让学生自主归纳,最后通过旧知衍生出新知。在教学“中点四边形 ”时 ,我们可用计算机来演示一个形状不断变化的四边形,让学生观察它们四条边中点的连线组成一个什么样的特殊四边形,在学生完成猜想和证明过程后,我们进而可提出如下问题:“要使顺次连接四条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菱形,那么对原来的四边形应有哪些新的要求?如果要使所得的四边形是矩形,还需要有什么新的要求?如果要使所得的四边形是正方形,还需要有什么新的要求?”通过这些改造,常规问题便具有了“开放题”的思想,学生的学习方式被转变为“发现学习”、“创新学习”。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只给出一些事实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自己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规则,在经历观察、分析、推测、计算、筛选、决策的过程中,使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4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源于生活的教育是最无痕的教育。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但并不是生活本身,知识与生活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加之他们生活经验匮乏,许多数学问题如果脱离生活讲解就难以达到透彻的理解。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体验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可以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道理,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程改革最大的亮点就是要求数学问题情境化、生活化,信息技术巧妙的应用,有利于沟通生活中数学与课堂上数学的联系,从而丰富了数学教学的内容,让它充满了生活气息,使它不在是一些枯燥乏味的数字和定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巧妙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教育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留心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孩子们就不难发现,生活中到处蕴涵着数学,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等着我们去研究。
5 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学科知识
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未来社会接受教育将越来越个性化,学习是一种各取所需的过程,信息技术教学网络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生动、完善的教育环境,打破了时空范围,实现了资源共享,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网络是我们获取有效信息的最便捷的方式之一,同时也是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主渠道之一,因此为支持学生的主动探索知识的愿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这里利用的媒体和资料并非用于辅助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而是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需要教师辅助学生帮助解决的是学生对于信息资源应如何获取、从哪里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加以利用等问题。当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获取信息资源的本领后,不仅对于将来增长计算机知识有帮助,而且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总之,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我们要坚持信息技术为数学学习服务的原则。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着手,掌握并巧妙的运用信息技术,才能“还学于生”,让课堂真正走向“生本”。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201168.html上一篇:探讨如何改善公路职工教育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