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 创造力经济对高等教育变革的期望

创造力经济对高等教育变革的期望

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4)05-0120-05

  时至今日,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变革之中,无论社会发展的拉力还是教育自身改革的推力,都迫使或激发高等教育与时俱进。尤其是经济社会演进所产生的拉力,对促进高等教育的变革更为直接和迅猛。西方学者断言:21世纪是“创造力经济(Creativi Economy)”,即以创造力为主要资源的知识经济[1]。由于经济与教育的相互作用,我们不能不关注创造力经济对我国高等教育期望的投射,并对此做出必要的变革响应。

  一、审时度势:创造力经济对高教变革期望之缘

  众所周知,高等教育是环境与遗传的产物。在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环境因素中,经济因素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高等教育发展的专家学者认为,在知识经济环境里,大学正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2]。这种发展趋势不仅是高等教育审时度势的选择,也是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变革期望的投射。

  大学走向经济社会中心,并不是一种具体的定向前进,而是指按照一定时期经济发展的大势和方向决定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以靠近和满足经济社会主流对高等教育的期待与希望。高等教育发展史表明,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中心距离是不同的。在农业经济时代,土地和劳动力是最重要的经济资源,低下的生产力与落后的生产关系,使高等教育对经济不屑一顾,是远离经济社会的象牙塔式的高等教育。进入工业经济阶段,大公司的工业流水线创造了整个社会中绝大多数的就业机会、产品和服务,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和社会福利的主要源泉。这一阶段的高等教育势必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作用,以提供工业经济所需的人才资源。这也意味着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有了不解之缘。人类进入知识经济阶段,强调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成为最主导因素,知识或智力被视为知识经济最重要的资源。现实中的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以及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集群,让人可以触摸到知识经济的脉搏。这时的经济社会必然要求高等教育在知识或智力资源的提供方面有所作为。其实,这也是高等教育所具有的潜能与优势。处在经济社会变革时代和教育生态圈竞争激烈环境的高等教育,如果不走向经济社会的中心,是难以发展的。

  毋庸置疑,知识或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处处可见。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经济发达国家,这种情况更为突出。据有关学者研究,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95%以上的财富是由一大批中小型创新创业者所创造的,他们拥有的创造力已成为美国经济增长奇迹的“秘密武器”[3]。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达地区的大量中小型创新创业企业的兴起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也有目共睹。从生产力经济学的视角看,创造力业已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强大动力。美国学者认为21世纪是创造力经济的观点,并不是空穴来风或主观臆想,而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和发展趋势。提出创造力经济的概念,有利于我们对知识经济内涵和特征的理解,有利于高等教育在走向经济社会中心时的方向感知和目标分辨。

  所谓创造力,一般理解为正常人在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文艺创作等创造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各种积极的个性心理的总合。它决定了作品、成果的水平和数量[4]。在发展知识经济过程中,创造力是一种宝贵的智力资源。无论微软公司、苹果公司、三星公司还是联想集团,在发展创造力经济的进程中,其创造力的贡献是举足轻重的。

  说到底,知识经济是人的创造力高度发达和广泛应用的智力经济,是以人为本的经济。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其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具有创造力的现代人与需要创造力支持的知识经济,在创造力开发应用上形成一种交集。这种天然的联系,是导致创造力经济对高等教育投射期望以及高等教育做出变革响应的客观基础。高等教育的审时度势,审的就是知识经济时空,度的就是发展创造力经济大势。

  虽然高等教育在知识或智力开发方面得天独厚,但并非依靠遗传就能心想事成。在新的创造力经济环境下,高等教育的变异在所难免。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基本上还停留在适应工业经济的思维阶段,培养的大多是满足“中国制造”的高级专门人才。高等教育如果不摆脱传统工业经济思维的约束与惯性,是难以有效和高效地造就满足“中国创造”需要的创造性人才的。促使高等教育变异的力量就是高等教育创新,即通过教育理念、教育职能、教育结构、教育模式等要素的变革与重组,形成新的教育生产函数。审时度势,我国的高等教育真正能够走向经济社会的中心,除了创新,别无选择。

  二、职能拓展:创造力经济对高教变革期望之基

  期望高等教育成为发展创造力经济的重要力量,需要教育变革或教育创新,这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和价值实现。在思考这种变革时,高等教育职能的拓展应当首当其冲。

  高等教育职能,是指高等教育所具有的职责与功能。从宏观上说,期望走向经济社会中心的高等教育,其职能拓展的大方向是服务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并在其中成为知识传播和知识创造的主体。从生产力经济视角看,高等教育应当将发展知识生产力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能。在知识生产力体系中,创造力具有明显的知识经济时代特征和蕴含巨大的创造力经济能量。   就高等教育内部而言,则需要在立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三大职能的基础上,进行职能拓展或功能升华。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最重要的职能。处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正面临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空前压力,这种局面致使高等学校陷入以“就业”为导向的困局,培养“就业者”几乎成为高校招生培养的不二选择。存在即合理。但“就业”问题的存在不应当动摇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时代理念与决心。创造力经济的发展,期望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当高瞻远瞩,积极主动地引导社会转型,大力造就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创业者”,实现“就业”与“创业”的双赢。换言之,创造力经济期望高等教育具有创造新职业或新职位的新职能,发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能量。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研究美国科技经济发展的专家指出,在过去的30年里,美国培养出自1776年建国以来最具革命性的一代人――创新与创业一代。他们彻底改变了美国和世界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它将比其他任何一种推动力量更能决定美国和整个世界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并将继续成为新世纪科技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5]。由于美国前瞻性的教育理念、系统化的课程改革以及鲜活的教学模式,使其高等教育坚定地处在经济社会的中心,并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优质的人才资源。

  我国的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职能上也应当拓展视野。一般大学可以面向市场需要培养合格的就业者,鼓励他们在经济社会中建功立业;对高水平大学来说,则要着力培养和造就“最具革命性的”创新创业一代,让他们进入经济社会后逐渐成为创造力经济的弄潮儿或高新技术产业的领军人物。为此,高等学校必须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将教育变革期望投射到实实在在的教学与实践环节中去。

  科学研究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科学研究重在发现新的科学事实和建构新的科学理论,这对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经济发达国家的高等学校科研更注重为新兴产业提供技术创新的“种子”,因此更容易走向经济社会的中心。相对而言,我国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比较“学究化”,重科研成果的获得和对自我发展的作用,轻科研成果的生产力转化和知本创业价值,因此徘徊在经济社会的边缘。创造力经济对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职能变革的期望,就是要求高等学校在科学研究方面突破纯学术研究的约束和个人功利的追求,而要立足知识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需要,选择有利于技术创新的项目或课题,进行应用性研究,并且尽快地通过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实现研究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高等学校的科研成果比较多地应用在高新技术领域,显然是有利于创造力经济发展的。同时,能够满足创造力经济发展需要的科学研究活动,也才更具活力和价值。

  服务社会,是现代大学的一项拓展性职能,对大学走向社会具有更实在的价值。但是,传统的高等教育评估模式,导致大学重教学和科研,轻社会服务。在思想观念上,普遍认为这种职能只是高等教育的附庸,无须加大力度。大学开展社会服务,一般停留在社会培训、科技咨询以及信息服务等方面。这些传统的社会服务形式对大学来说是完全必要的,但就主动适应创造力经济并进行服务来说则是远远不够的。鉴于社会经济的动态多变性和新兴市场竞争的激烈性,大学(特别是高水平大学)有必要拓展直接服务社会的职能。基于自主知识产权进行“知本”创业是其中力度最大和影响最广的举措。学科性公司本质上是一种知识型企业,其基本框架是:以人为本、立足学科、要素组合、产权明晰、知识营运。一般说来,学科性公司制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强调“知识制造”,即学科性公司依托学科而产生,与学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科的发展为学科性公司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制造”和强大的人才与技术支持,学科性公司的发展为学科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和适应市场需求的项目来源,加速“知识制造”,二者之间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二是强调创新思想作为产权要素参与分配,即为学科性公司提供创新思想的科技人员和学校(学科)均在公司持有无形资产股份,学校持股所获权益全部用于支持学科,这就确立了科技人员在利益分配中的主导地位,从而赋予了“知识制造”最直接的动力源泉和最广阔的运作空间[6]。

  三、大学转型:创造力经济对高教变革期望之核

  高等教育具有发展创造力经济的潜能,应当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高等教育能否在发展创造力经济的过程中做出突出的贡献,则属尚未确定的问题。

  在我国,经过多年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资源的重新整合,已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的格局。不同能级的大学处在高等教育生态圈内,为应对社会的需要和自身的生存发展可谓煞费苦心。其实,当今社会对大学的多种需求和挑战本身并不会决定大学的命运,大学应对这些挑战的对策和实际行动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尽管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性政策造就了不同能级的大学,但是高等教育生态圈内所有的大学都应当摆脱“钦定能级”的困惑,在安居其位的基础上参与发展创造力经济的实践,在“高原造峰”或“平原造势”的竞争过程中逐渐转型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自主创新型大学”。实现这种大学转型,正是创造力经济对高等教育变革期望的内核。

  什么是自主创新型大学?目前学术界尚无共识。在此研究方面影响最大的学者是被称为“自主创新型大学教父”的伯顿?克拉克。他在《自主创新型大学:共治、自治和成功的新基础》一文中,分析了“自主创新型大学(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ies)”产生的原因和它的基本特征。在伯顿?克拉克看来,在当今高等教育快速增长、需求多样化和快速变化的时代,传统大学底部沉重的核心特征及所期待的共治特征有所削弱;有些大学表现出适应需求变化的新的态度。正如环境能够影响大学一样,大学同时也能影响环境。简单地说,它是自我生存、自我生长、自我控制、自我调整、不断发展变化的。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有了自主创新型大学成长的土壤。伯顿?克拉克还认为,自主创新型大学是一个综合概念,指自我领导、自我依赖的进步的大学。这一综合概念强调向前看、探索知识前沿的愿望、强调努力抓住尚未具备条件的机遇;强调发挥共治精神,而不维护现状,通过共治精神和个人化的权力、领导作用,采取适应性行动,以适应变化。自主创新型大学的概念,能够说明那些立足自身适应高度复杂和高度不确定性的世界的现代大学的特性,尤其能够说明这种大学的优势[7]。   基于创造力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变革的期望,我国的一些大学有能力和有必要朝着自主创新型大学转型,这也是走向经济社会中心的通途。为此,这种大学必须不断地创造知识,高度重视科学研究职能,并追求学术卓越。他们的转型,能够有效地传播和转移知识,直接影响劳动者掌握知识的数量与质量,影响技术进步的速度,藉此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当然,从传统大学转向自主创新型大学,应当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到大学发展战略、学术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和创新生态环境建设等四个着力点[8]。

  四、资金运营:创造力经济对高教变革期望之利

  创造力经济发展,不仅期望高等教育进行职能拓展和大学转型,而且还期望在大学资金运营方面有所创新,因为建立科学合理的资金运营模式对大学主动适应创造力经济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任何国家的高等教育投入总是有限的,对我国来说更是如此。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策略体系中,应当包括投资理财之道,即要求高等教育机构除了管好用好政府财政拨款外,还应当将资金流动过程中部分沉淀下来的资金进行运营,使其发挥作用,获取收益,壮大学校发展创造力经济的经济实力。具有这种理念与实践的大学,不必等待进展缓慢的大范围系统的变革就能够走到改革的前列。

  在大学内部财务管理中,人们往往重视资金的支出而轻视资金的运营。资金运营不同于资金支出,资金支出是资金运营中的一项具体活动,是实现资金运动的方式。高校的教育支出中的资金运动只是将资金在校内进行运转,并不强调资金的资本属性。资金运营是资金活动主体借助资金载体在一定的资金环境中进行运动以实现资金活动目标的策划、实施与控制的实践。一般来说,大学资金运营指的是大学在有效聚集学校内部资金的同时,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投资工具,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计划,在控制风险的条件下,发挥货币的时间价值和派生能力,使学校资金达到保值增值的实践活动[9]。

  从管理的观点看,大学选择资金运营的方式或策略,实质上就是选择了一种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即从传统的“账房型”财务管理向“理财型”财务管理转变,由单纯追求资金数量的增加向追求资金效益的提高方面转变与创新。在近些年的高等教育变革中,一些大学已敏锐地觉察到高校资金运营、投资理财的重要性,较早地开始了进行资金运营的创新尝试。20世纪90年代,有一些高等学校为了管理好“财、税、费、产、社、基、科、贷、息”等渠道筹措的办学经费,以“资金结算中心”的制度形式,引进金融机制,开始了“聚财、生财、理财”的资金运营的初步探索。实践证明这一改革是有效果的,是从财力方面支持大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发展创造力经济需要较大投入的现实,大学仅仅停留在资金结算中心模式上已经不适应了,有必要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开拓,将大学资金运营的实践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即需要在资金运营决策体系构建、资金运营风险管理和资金运营内部控制等方面下功夫。

  大学的资金运营决策,主要指科学地确定大学的资金运营方向、选择合理的资金运营工具、构建体制成本最小化组织结构以及制定资金运作的绩效评价体系等。

  大学资金运营风险管理,是指在资金运营活动中,针对事件的不确定性而进行的谋略及规划过程。由于考虑了风险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管理过程相对来说较为复杂,一般可以把资金运营风险管理分为风险管理目标确定、风险分析、风险控制设计和风险管理经验总结等具体工作。风险控制设计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它主要由预警、防范、控制、应急等子系统组成。预警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监控可能的风险因素,尤其是重点监视风险值较大的关键要素,及时敏锐地发现非常征兆,并准确地预报风险。风险预警一般通过设置临界值来实现,如大学资金运营的内外部条件变化处于临界值以内,说明资金运营过程处于安全状态;当变化超出临界值时,则表明状态异常,应及时发出警报。高水平大学的资金运营机构要准备一系列的应急措施,以便在发生意外风险的情况下应用,尽量减少风险带来的资金损失。

  高水平大学的资金运营管理必须有相应的内部控制。资金运营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为了防范资金运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保证资金的安全、会计记录的完整真实和运营环节的合理合法,以实现运营目标、取得运营效益。为此,高水平大学在资金运营管理中必须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即为大学资金运营而设计的制度、组织、方法、程序等的管理体系。由于大学建设的复杂性,其资金运营的内部控制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一些制度,它已演变成集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沟通及监督检查等一系列活动的系统工程。要真正使内部控制在大学资金运营过程中发挥作用,必须制定和执行好整个过程控制的各个环节。但是,目前有关高水平大学资金运营的内部控制还没有形成比较理想的体系,这需要人们做进一步的探讨。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201255.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