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一、育人思想贯穿备课之中
音乐教学中含有丰富的理想教育内容,不论是中国歌(乐)曲,还是外国歌(乐)曲;不论是现代歌(乐)曲,还是古典歌(乐)曲,抒发情怀、展望未来、追求美好明天的很多。
《爱我中华》唱出了爱我中国的决心永不动摇;《我的祖家是歌乡》倾诉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和憧憬……诸如此类具有明显育人目的的歌曲均属显性教材。在这些教材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歌唱,更要让学生领悟歌曲的内涵,从而达到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育人的目的。有些教材属隐性教材,如《葬礼进行曲》,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育因素,让学生通过了解创作背景感受爱国之情。
备课中做“有心”的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音乐教育中的艺术素材,从多种角度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产生对他人及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形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创设合适的育人教学氛围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完善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的个性和谐地发展。在实施育人目标的途径及手段上,音乐教育通过感知、表现、塑造鲜明的音乐艺术形象,体验、理解音乐中丰富而深邃的感情内涵及深刻的哲理思想,鉴别音乐艺术的真、善、美及假、恶、丑,并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达到育人目的,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确立美好的愿望。
在《让世界充满爱》一课的教学中,通过课前音乐欣赏时配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后的图片,学生知道这个世界还有一群需要我们关爱、帮助的人,紧接请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创作音乐,初步感知音乐要素在这种主题音乐中的特点,进而让学生模拟百名歌星赈灾义演的演出现场活动,激发学生体会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每个人都有援助的义务。最后学生通过对歌曲内涵和创作背景的理解,有感情地演唱这首作品。整个过程没有语言修饰、没有说教,只有音乐的美,彼此在音乐的交互中传递着那份“爱”。
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叩击人们的心灵,而教育者要善于发现这些作品,挖掘作品的深层内涵。只有让学生在自然的情景中深切地感受情感,才愿意将自己感受到的付诸行动,这正是教育的最终期望。
三、学科育人不可忽视音乐学科特点
育人必须突出学科特点,也就是说,音乐教育应该在音乐中进行,通过音乐进行,避免空洞枯燥的说教,寓教育于音乐教学之中,实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中学音乐教学主要包括歌唱教学、演奏教学、欣赏教学、综合教学等,教师要认真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积极寻找教育元素,积极引导学生感知、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
《义勇军进行曲》是前进的号角、冲锋的鼓点,召唤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团结起来,为自由而战,为民主而战,为解放而战,实现国家的民族理想。在学唱歌曲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起来”、“前进”,以及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这些既准确地表现歌曲,又激起学生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学生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实践证明,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把育人教育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经意间受到感染,犹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四、育人教育渗透各种教学活动之中
学校音乐教育分为课堂音乐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两部分。课外音乐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对审美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音乐教师应好好利用。
我担任校舞蹈队指导老师编排舞蹈时,将教育元素融于舞蹈之中。先后编排的《红旗颂》、《保卫黄河》体现的是华夏儿女不畏困难、自强不息的捍卫民族理想的共同追求。当舞蹈高潮――一面巨大的五星红旗、领袖毛泽东肖像在音乐声中冉冉升起的时候,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演出获得成功,可见凡是美好的,定是大家欢迎的。
舞蹈队的成功,并不是舞蹈本身,而是舞蹈反映的追求民主、追求自由、追求理想,以及反压迫、反剥削的爱国主义精神打动了学生。
实践证明:育人的教育首先是感染。音乐教学中的“育人”不是空洞地说教,也不是喊喊口号,而应是有机地融合、自然地渗透,真正做到“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使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自身情感体验得到积累、升华。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201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