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一、明确幼儿教育的目的――释放天性、塑造个性
在实施任何教育之前,首要任务是明确教育目的及教育理念。不同教育阶段,其具体的教育目的及任务不同。缺乏明确的教育理念及教育目的而实施的教育只是一种盲目、缺乏足够责任的教学活动,还称不上一种教育。
依照常规认识及理解,我们将幼儿教育界定为特殊又重要的阶段,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在这一幼儿教育期间,孩子的身心发展会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从而按照社会需求进入小学普及教育学习阶段。为此,我们认为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只是使儿童身心获得正常发展,从而为进入小学学习做好准备。中国虽然重视教育,但是教育本身却成了一种手段,而不是一种目的。相较之下,教育对于犹太人而言是一种不可颠覆的传统,他们把学习当成人生的一种乐趣,为学习而学习,从小培养及呵护孩子的学习爱好。这样的教育理念培养了犹太人普遍保持终身爱读书的习惯。在这样一个人口仅占全球人口0.3%的民族中,其获得诺贝尔的奖的比例却是其他民族的一百倍。德国的教育方式是故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们禁止对幼儿进行过早的智力开发,只为让孩子的大脑留有更大的想象空间。他们认为孩子在小学前,也就是幼儿教育阶段的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孩子的天性是玩耍,只是让他们做符合天性的事情,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德国人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获得的诺贝尔奖将近总数的一半。这样的反差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及反思教育目的及教育方式。
二、幼儿课堂教育的定位――缺乏个性化的集体教育
在明确了幼儿教育目的之后,我们将直面幼儿课堂教育的现状,探究内在弊端,提升教育品质,推动幼儿教育健康有效地发展。
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及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幼儿园教育根据幼儿身心发展需求及心理发展现状等年龄特性及发展规律,不断丰富革新教育内容及教育方式,顺应社会及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需求。然而,即使教育内容再丰富多彩、教育方式再多元化,都无法改变将一群3~6岁的小孩子集中到一起接受教育的事实。
虽然现在的幼儿园课堂教育相对宽松自由,而且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思考力、培养幼儿的社交生活能力、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及心智的成长等,但是这样的教育仍然是将所有幼儿的身心智发展水平等而划之的“一刀切”教育模式。它关注的是集体幼儿,而不是作为个体的幼儿,它忽视幼儿个体心智的发展差异。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具有与生俱来的不同禀赋天性,他们性情各异、擅长及不擅长的方面各异。规格模式化的幼儿课堂集体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幼儿的天性及个性的发展塑造,而且可能导致有些幼儿的先天禀赋被埋没,而先天的平庸或劣势的资质却被放大化,致使厌学自卑等消极心理及行为的发生。其次,缺乏独处的长久集体教学方式不利于孩子思考独立性及智能深刻化的发展与成长,这也是为何学校教育代替不了家庭教育的原因之一。为此,本文将幼儿课堂教育定位为缺乏个性的集体教学活动,希望如今的幼儿课堂教育能够关注每一个幼儿的特性,而不是集体特性,力求逐步实施个性化的教育改革。
三、幼儿课堂教育的个性化改革
如何根据幼儿课堂教育现状逐步施行个性化改革呢?下面从幼儿课堂教育环境和幼儿教师两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在幼儿课堂教育环境方面,建议采用分区多样化设置。因为孩子的天性禀赋、喜好不同,按照教学种类划分课堂区域,如音乐、绘画、手工制作、体育、舞蹈等多样化的教学课堂,让孩子根据自身不同兴趣倾向,做出选择。这样细致化的教学课堂一是尊重孩子自身的选择;二是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发挥其禀赋天性,有助于提高其探索事物的思考力及专注力;三是给孩子提供相对比较安静独立的学习游戏的空间,有助于孩子智能深刻化的发展。最好的课堂环境是广阔的生活自然环境,如果条件允许,走出小课堂、融入生活自然的大课堂更有利于孩子们的身心智力发展与成长。
其次,在幼儿教师方面,建议实行一对一或者一对少的方式对幼儿进行用心、耐心、细致的观察与教育。因为每个孩子的秉性不同、身心智力发展情况亦不同,采取一对一或者一对少的方式,有助于幼儿教师尽可能地将注意力放到每个孩子的身上,用心地观察各自的特性,实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引导与教育。这样的用心观察、思考与实践,对于幼儿教师而言是一项很费心力、精力、智力与耐力的考验,为此需要较高综合素质的教师担任此项工作。
总而言之,幼儿教育必须符合幼儿本身的成长规律及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幼儿课程,培养幼儿个性,提倡幼儿个性化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们一片湛蓝的教育天空。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201394.html上一篇:浅论中职语文的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