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立项课题“四川省县级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TER2011-021)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0-0081-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提升质量已成为必然诉求,而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提升质量的根本保证,基于此,本文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背景下,审视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趋势,探索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可供选择的路径。
一、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背景下教师整体素质提升的必然要求
“十一五”期间,教育部、财政部正式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这一质量工程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形成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2012年3月23日,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上强调,教育规划纲要应该得到全面落实,在高等教育领域,应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深入推进,坚持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促使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顺利迈上新台阶,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转变。为了深入贯彻“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精神,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继续推进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该质量工程建设主要目标之一就是针对高校教师培养和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引导创新中青年教师培养培训模式,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可见贯穿“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的质量工程都将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作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
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趋势
(一)超越“质量”追求,实现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
就当下的教师教育而言,“育人”成为教师专业发展所追求的终极目标,这种异化的目标追求使得教师的专业发展丧失了“育己”的考察,“质量”成为教师的唯一追求,“工具性”成为教师价值的终极体现。这就必然导致教师在其专业发展过程中处于“被发展”的客体地位,自主发展意识严重缺失。
不少研究者认为,我国高校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意识缺失的根源在于高等学校缺乏自主权和高校教师缺乏自我控制力等两个方面。目前,由于高等教育管理中权力相对集中,使得政府对高校管理干预过多。同时,在我国高校内部也还存在严重的行政化现象,使得师资队伍建设等事务缺乏相应的专职师资机构的监管。而国外发达国家大多主张由教师进行自我管理,如美国许多高校就在其内部管理中实行“专家治校,教授治校”,使所有的教师享有充分的“学术自由”。
“专家治校,教授治校”的自主管理体制和“学术自由”的校园氛围等外在条件有利于高校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但是,在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教师要实现其专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外在条件的辅助,还需要教师个体的自主性,以及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树立强烈的自主发展意识,理性分析和规划自我的专业发展。
(二)关注生命价值,追求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境界
德国著名哲学家西美尔曾对个体的生命价值进行过论述,他指出:“个体的生命过程实质上就是对生命个体本身的不断超越,对自身不断发展的过程,这种生命过程不仅会创造更多的生命,而且会创造出具有自身规律和意义的东西,正如教育、文化、艺术和科学一样。”因此,关注生命的价值理应成为教育的终极追求目标。然而,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教育仅仅追求学生个体生命的发展,忽略了教师个体生命的成长。叶澜在其研究中曾指出,教师个体生命质量的重大意义在于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追寻。这种追求是教师内在的职业尊严和愉快的本源。因此,作为一个追求“卓越”境界的高校教师,不仅要形成强烈的学生个体生命发展意识,成为促进学生个体生命有序成长的“育人”专家,还要形成强烈的教师个体生命发展意识,成为促进教师个体生命持续成长的“育己”专家。
如上所述,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包括其专业素养的发展,还应包括其生命质量的发展。然而,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国家的行政性指令、学生个体的生命发展和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的挤压,教师个体的生命价值逐渐趋于弱化,因而,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背景下,对教师生命价值与活力的有效激发,促使其专业的自主发展,把教师职业视为体现教师个体生命价值的事业,才是追求卓越生命价值的主旨所在。因此,在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过程中,高校教师要在认同自身职业的基础上,关注自身专业发展的成效,重视自身专业的持续发展,达成教师追求卓越理想的专业发展境界。
三、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选择路径
学术界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界定有所差异,有研究者指出,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由“新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也有研究者从“知、情、意”三个维度进行分析,认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指高校教师在专业意识的健全、专业知识的拓展以及专业技能的提升方面的发展。笔者倾向于第二种界定,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背景下,为了促进高校教师在上述几方面的专业发展,我们应在已有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开拓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可供选择的新路径。 (一)立德为本,健全教师的专业意识
专业意识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维度。“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设高层次、高水平师资队伍,提出做到四个“切实”,加强高等教育的发展:一是教师思想素质得到切实加强。二是教师的权益得到切实保障,促进教师待遇的公平。三是“教师专业素养强化工程”得到切实推进。大力开展“以创新能力的提升为核心的高校教师研修计划”,着力培养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倾力打造创新科研团队,大力扶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重点培养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四是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大力支持高校根据专业发展的目标和学科建设的需要,引进一批业务能力强、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优秀人才。在高校中,要不断提高外籍教师在整个教师队伍中所占的比例,要不断扩大“海归”教师在整个教师队伍中所占的比例。构建人才共享机制,使高校的优秀人才与企业的高端人才能够流通使用,在企业选聘一批高素质的专家到高校兼职。重点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加强学历教育,拓展教师的专业知识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高校教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高校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得到明显提升,我国高校大多数教师重视自身的学历培训,并希望通过学历培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成效显著。据调查显示,我国高校专任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人数分别为:2010年200337人,占当年高校专任教师总数的14.9%,与2009年相比,增长率为10.5%。 2009年181327人,占当年高校专任教师总数的14%,与2008年相比,增长率为12.3%。2008年是152221人,占当年高校专任教师总数的12.3%。我国高校专任教师中,拥有硕士学位的人数分别为:2010年463401人,占当年高校专任教师总数的34.5%,与2009年相比,增长率为9.5%。2009年427414人,占当年高校专任教师总数的33%,与2008年相比,增长率是8.3%。2008年394786人,占当年高校专任教师总数的31.8%。
(三)重视职后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
通过职后培训的途径,既能促进高校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又能促使其专业技能的发展。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背景下,对高校教师职后培训的新路径、新方法积极探索,有助于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以江苏省为例,第一,江苏省启动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工程”“高级人才”等项目,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第二,高校实施“青蓝工程”项目。省内各高校进一步深化人事体制改革,选拔1000名高校教师作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进行培养,选拔600名高校教师作为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进行培养,选拔60个团队作为科技创新团队进行培育。第三,高校高端人才和学术大师引进工程。江苏省积极实施省级“特聘教授”培育工程,支持江苏省面向全球选聘250名左右教授作为江苏省的特评教授。到2012年,让300名企业界的科技专家走到高校担任高校兼职教授。实施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在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增选100名教师作为重点对象进行培养。
(四)完善制度,保障教师专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促进高校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两个层面的制度保障,一是管理机制的完善,二是经费投入机制的完善,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正处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时期,这一背景为此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在管理机制方面,教育部为推进质量工程建设,成立了本科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和本科教学工作专家指导小组,负责质量工程的政策制定和顶层设计,并对质量工程各研究项目进行立项审核、咨询检查和质量评估。还启动了“十二五”期间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工作,并拟在全国重点高校资助建设30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此外,通过政策导向,引导各级各类高校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展校级师资培训教学研究、教学改革、质量评估、咨询服务等业务工作。
在经费投入机制方面,自“十一五”期间启动质量工程项目之初就明确了项目建设经费的基本构成: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高校自筹经费三个部分,实行统一规划、专款专用、单独核算的经费使用原则,并通过政策导向,引导地方财政、教育部门和高校制定质量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201558.html上一篇:开放教育任务型在线学习模式的构建
下一篇:大学生人生态度教育的挑战与着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