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随着现代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及进步,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自身的生存状况选择外出打工,其中多以青壮年男女为主;但由于无力负担过高的城市生活成本而不得以将孩子留在家乡或寄宿在亲戚家,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弱势群体因此形成。以下,笔者将结合西南彝族地区留守儿童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以及如何有效改善其不利现状展开细致的分析与探讨。
一、西南彝族地区留守儿童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1.学习问题。
西南彝族地区留守儿童多由祖父母或者其他亲友代为监护,这些临时监护人要么年事已高,要么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严重缺乏对留守儿童学习进行有效辅导、监督和帮助的水平与能力。孩子学习进步了,没人进行表扬与鼓励;学习成绩退步了,也没人出面进行否定与指导。长期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很容易致使这些留守儿童对学习、对知识产生一种无所谓的错位观点与认识。除此之外,受到教育水平、师资力量以及教学理念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及限制,西南彝族地区小学无法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也无法提供直接而有效的学校监护。监护人以及学校在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种种无力之举都使得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了较强的厌学、逃学和辍学倾向,其学习成绩以及实际就学率更是远远低于正常家庭教育环境之中的儿童。
2.心理问题。
长时间的隔代监护、单亲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一方面使得父母无法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变化进行随时而全面的了解与把握;另一方面也使得留守儿童无法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即时享受来自父母的关爱与呵护之情。情感需求长时期得不到父母的回应与满足,心理问题与障碍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沟通与疏导。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到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也极容易导致他们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的认识偏离与行为偏差,甚至因此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有着强烈的自卑或者自暴自弃的倾向,甚至有的留守儿童则因为长期孤独无靠产生了怨恨父母的心理,这都说明了父母教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心理发展方面产生的恶劣影响。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西南彝族地区留守儿童面临着严峻的学习和心理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与方法真正改善留守儿童所处的不利现状。我个人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尝试。
二、解决西南彝族地区留守儿童问题切实可行的措施与方法:
1.学校要肩负起对留守儿童的主要教育责任。
学校是留守儿童最主要的学习和生活场所,因此,我个人认为,要想改善留守儿童所处的不利现状,西南彝族地区小学必须自觉肩负起对留守儿童的主要教育责任。
学校可以建立包括留守儿童家庭情况、思想品行、学习状况等信息在内的“留守学生”专门档案,并由留守学生所在班级的班主任专门负责管理。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加大家长会或者学生家访等学校活动的召开力度,通过同代理监护人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向他们反映留守学生在校的表现,帮助他们分析留守学生在学习以及心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促使代理监护人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配合学校教育实现对于留守学生更好地管理与教育。
2.充分发挥社会帮扶的作用及职责。
⑴西南彝族地区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加大寄宿制学校的构建与建设,在规范学校结构与布局的同时,提供给留守儿童在校更多的时间及机会。
⑵分别建立以代理监护人、父母、学校教师等为主体的社会管理网络,在给留守儿童提供充足的社会保障的同时给予他们实际的帮助与援助。
3.务工父母也应对留守儿童多加以关注。
务工家长虽然不能像正常家庭的父母一样长期同孩子生活在一起,但他们在留守儿童的教育方面同样有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与义务。因此,从这层意义展开来讲,务工父母对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呵护就分外有必要了。
例如,外出打工的父母可以通过发达的电话或者网络等途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他们的心声、掌握他们心理思维的最新动态,让子女切实感受到来自家长的温暖与呵护,这样他们才能形成一个端正且健康的心理状态,也才能真正做到茁壮、快乐的成长。
总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构成学生整体教育的关键因素,缺一不可。需要各界的相互协助与共同努力,唯有如此,方能为西南彝族地区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更好地学习、生活与健康成长提供充足的保障。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201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