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摘 要:所谓“万教与求真”,就是在中学语文的作文课堂上,以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写出生活中的人和事。在这个命题中,“万教”是方法和途径,“求真”是目的和宗旨。本文将从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个性化、生活化、开放性,来探讨万教与求真的问题。
关键词:作文教学;个性化;开放性;生活化.
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1]
陶老先生说的万教有多种含义,我只取语文作文中的教学方法一意,同样,求真不仅仅是在教学作文中求真,还有求做真人等含义,在此,我也只谈学生在学写作文时要体现真实的情感。简单的说“万教”就是指作文教学中的方法,“求真”即学生在写作时表达出的真实感悟。所谓“万教与求真”,就是在中学语文的作文课堂上,以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写出生活中的人和事。在这个命题中,“万教”是方法和途径,“求真”是目的和宗旨。如何做好语文作文教学的万教与求真,将是本文着重探讨的问题。
目前中小学生的作文,内容贫乏、干瘪无味、假大空套话比比皆是,写人作文的主人公满身优点、无可指摘;写事的文章凭空编造、不合常理;写景的文章胡乱渲染、乱加修辞。久而久之,学生们便习以为常地写假事,说假话。这样的作文不但偏离了语文写作求真务实的要求,也反映出学生缺乏责任感、使命感以及自欺欺人的心理。我们经常讲文如其人,就是说作文要像做人一样真实。真实,才是作文的生命。求真,才是写作的灵魂。那么,如何能使学生在写作时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并用完善的语句理顺文章,我认为应该从三方面进行教学。一是努力建设个性化作文教学课堂,二是培养学生在写作中的开放性思维,三是积极倡导学生进行生活化作文。
一、努力建设个性化作文课堂.
在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中,通常是以教师为主导,教授学生各种写作方法和内容要求,甚至有时候会要求学生背诵一些套路化的模板,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多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大量的读写积累,背诵了很多的优美语句,这本身是一件好事,但是,他们却盲目地认为有些写法就是好的、美的、高人一筹的,所以在作文中就经常出现套路化的开头和结尾,开始朝着模式化发展。比如谈到感恩时,很多学生就写到“如果说爱是三月淅沥的春风,感恩就是小草吐露的新绿;如果说爱是初夏生机的日光,感恩就是材木成长的浓绿;如果说爱是冬日洁白的雪花,感恩就是颗粒饱满的小麦。”写到亲情时,很多学生会联想到类似“亲情是朱自清文中父亲的背影,亲情是孟郊慈母手中的针线,亲情是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叹,亲情是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这些语句本身是好的,然而一旦被模式化、套路化,成为一种模板和范文,就会呈现出一种千篇一律的僵硬和呆板。这种作文少的是创新,多的是匠气。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就会使他们的个性受到限制,这样的模式下写出的作文也是毫无生气、毫无个性的。
笔者以为,若要摆脱当今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尴尬困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更新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建设一个充满个性化的作文课堂,让学生进行自命题写作,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2]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这就是让学生倾诉自己的心灵话语,表现出学生的个性思想。在写作中,真实情感才是作文的灵魂,拥有个性化情感就需要学生有一颗敏感易动的心,真真切切地投入生活,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去留心生活、观察生活,这样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文章。
努力建设充满个性化的语文课堂,教师就应充分发挥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积极带领学生练习作文,在作文教学上求创新。在中学语文的课堂上,作文的评阅方式也是有多种多样的,传统的作文教学主要是由老师进行批改,写上评语。虽然老师相比学生见多识广,有着较为宽阔的视角,但是毕竟还是一己之见,很可能忽视一个文题的某些方面,也有可能忽视学生的写作特长和文章优点。因此我们要改变这单一的作文评价方式,由学生参与批改作文。
同时,在作文课堂上,我们还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比如一节课的时间来讲解作文种类,文体等基础知识,下一节课进行课上现场作文,考验学生的临场作文能力,第三节课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生互评。[3]再比如让学生写周记日记、在讲评课文的同时灌输学生以作文的知识、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的作文更加个性化,更加新颖。也使得学生更加愿意练笔,爱上作文。
二、培养写作中的开放性思维.
所谓开放性思维,是指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和狭隘眼界,多视角、全方位看问题的思维;它与把事物彼此割裂开来、孤立起来、封闭起来,使思维具有保守性、被动性和消极性的形而上学思维是根本对立的。体现到作文当中,就是要培养学生能够不拘泥于给定资料和题目,充分地拓展视野,打开思路,创新内容,能做到平中见奇,淡而有味。具备了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就能够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创造性属于开放性思维的一种,应当是人类思维的本性,是人类思维得以发展和进化的内在活力和内在根据。在作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时刻注意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与学生紧密配合,创设适合创新性思维的情境,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发散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呈现出开放、多样的特征。这样难免会出现一些学生思维的怪异、独特,甚至不符合实际情况。这些可能对训练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有好处,但在教学初期,教师还应该注意他们的思维的准确性、完整性,有些问题老师有责任引导其向正确的思维方向迈进,除此之外,在作文教学中还会出现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4]如:培养开放性思维中会出现的共性特点,课堂的实践活动如何开展才有效等,这些都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认识,及时总结反思,再到实践中去完善提高。
培养开放性思维,还需引入联想。所谓联想,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活动。特别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相似联想、相关联想、相反联想等思维方式,拓展思路。比如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一个文题或者意向,让学生以此来想象并作文,这期间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教师的选题中来,通过学生们的联想,使得文题得以多角度剖析,同时也达到了调动学生们的热情、开放学生思维的目的,可谓一举两得。但是要注意的是,联想不是乱想,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最要紧的事虽属想象,而不违背真实。换句话说,想象必须入情入理,使人觉得确然有此情景,方才可以作为写作的材料。”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教师在此基础上加以正确的指导,使学生的联想不至于天马行空,漫无边际。
三、让学生的作文生活化.
所谓生活化作文,是指学生在深入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写出的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作文,让学生把生活写入文章。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材注重对生命教育感悟的情境化编写,注重生活化的体验。因此,作文教学也应当从生活中入手,关注生命的完整体验。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作文的过程应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过程,是学生对生活的再创造的与审美的过程。因此,我们应指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不但要留心观察,认真体会,更要用心思考,积累生活材料,寻找作文的真实题材。
一篇好的生活化的作文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体验生活化。即作文中反映出来的内容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真人真事,所表达的是学生对真人真事的真情实感。二是事件生活化。既作文所叙述的事件有生活的基础,让人看了以后会认为“确有其事”。三是人物行为生活化。既无论人物的语言还是动作行为,都是从生活中来的,或者是生活中“可能”会有的,让人看了以后觉得“确有其人”。四是细节描写生活化。既作文中的某些细节,是学生生活经验积累的反映,让人看了以后觉得“确实是这样的”。[5]如何使“作文生活化”?有各种途径,也有各种方法。关键在于教师心目中要有“作文生活化”的地位,真正把“作文生活化”当作一回事来对待。在这个基础上,才会去想方设法。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源泉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所以说学生写作文,一定要从生活出发,让学生们发现生活,靠近生活,领悟生活,撰写生活。
教师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主导,也应该时刻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们生活的引导,经常练笔,让他们记录自己生活的点滴,或者做课前演讲,讲述这一天或者这段时间发生在同学们之间的事,让学生们充分领会在生活中学习的乐趣。在“作文生活化”方面,让学生走出课堂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途径。走出课堂,也就是走向课堂外的世界。相对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的学习,这种加入生活的学习也更让学生们接受。这对于扭转作文教学“闭门造车”的坏风气,对于倡导“作文生活化”,都是极为有益的探索。[6]
四、结语.
作文最关键是要抒发学生心灵中的真情实感,这是作文教学最具魅力、最能打动人心的环节。教学是一种互动的过程,相互交流,相互对撞,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更是生命交错的体验。只有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作文教学,才能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与帮助。正所谓教师有千万种教法,学生有自己学法,“万教与求真”最重要落在“真”字上。
作文教学应改变应试作文的教学模式,从生活中寻找素材,把握生命作文的现实意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视野,让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使学生能够在写作的过程中展现真实的自我。也在中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中真正的达到“万教与求真”。
参考文献:
[1]董宝良.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张春霞.中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浅谈[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06.9.
[3]赵世金.怎样让学生评改作文[J].语文教学通讯,1995(8).
[4]罗会英.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学习心得体会[M/OL].
[2011-9-30].http://www.docin.com/p-671512156.html.
[5]方翠美.新课改教学过程中对中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认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1).
[6]刘玉泉.中学语文教学中实现作文教学生活化的体会[J].基础教育,2012(4).
上一篇: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完善
下一篇:浅议语文学习中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