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一、生源减少背景下江苏高职教育发展趋势分析
1.建立职教集团。一些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高职院校,已经和其他具有同样核心竞争力的高职院校联手,在招生、教学资源、专业设置、学生实践等方面进行磋商,使双方在招生和就业等利益上获得双赢。针对省政府高职教育经费投入较少的状况,结合高职教育市场的需要,目前可以考虑由省、市、区各级政府与院校方合作出资建立职教集团,走集约化发展之路。职教集团是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促进高职院校优势互补的职业教育发展的新途径、新模式。它可以优化高职院校教育资源的配置,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开放性强、通用度高、共享性强。在建立起职教集团后,可以选择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作为重组龙头,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互利为目的、政府为引导并以学校为主体进行全方位运作。以骨干特色专业为纽带,吸收一批职业院校在平等合作、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自愿加入。在组建过程中,也可以突破省份限制,与相邻省份的职业院校跨省组合,吸引优质学校参与,以便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开发职教资源。③这种以特色专业、优质学校为基础的强强组合,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2.促使学校转型。高职院校的转型不仅表现在内涵建设的加强,而且表现在外延建设的转变上。高职院校应尽快调整办学理念,改“被动挨打”为“主动出击”.在内涵建设方面,实现由单纯规模发展向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转型。首先,高职院校办学的根本宗旨是为社会服务,为社会服务也是转型时期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高职院校必须改变封闭状态,面向社会办学,根据社会需要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这也是高职院校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有效措施。其次,高职院校管理的基本导向是市场就业,其管理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就业率。再次,学校发展的主要途径是“产、学、研”的相结合。高职教育是直接为经济建设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能够及时满足社会市场需要是它的生命力所在。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围绕市场的需求不断深化改革,改变过去“闭门施教”的状况,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只有坚持“产、学、研”结合,高职院校在转型时期才能持续、稳定、健康、和谐地发展。④另外,高职院校外延建设的转型,目前必须考虑学校办学模式的转型,和成人教育、广播电视大学、职业培训并轨,采用它们的招生办法,逐渐使学历教育向非学历教育转变。
3.加强校社合作。职业院校要达成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只依靠校内资源是无法实现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依托行业、企业,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把教学与行业、企业一线多变和多样的关键岗位技术结合起来。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已经比较普遍,虽然它们为高职院校提供了实习、就业的支持,但涉及面还是较窄且深度不够,而且不稳定。政府及有关部门应采取积极措施,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出台有关法律,使行业企业能合理、合法和有力地介入与行业产业息息相关的高职教育,并有可供操作的政策法规加以保障,充分发挥行业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要进行制度创新,调动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学校职业教育过程的积极性,使“学校学习”与“职场学习”真正紧密结合起来。总之,应在资源共享、共同受益、共同发展的原则基础上加强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协作,让它们更主动、更自觉地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一步激活办学机制,使办学主体多元化,走开放式、外向型办学之路。高职院校要取得社会和企业的支持,必须不断创新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同时,树立和加强为社会、地方经济、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战略,从而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同和广阔的发展空间。⑤。[论文网 LunWenData.Com]
4.降低分数录取。2011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的报到率低已经接近红线。在2011年3A批次(专科)录取中,广东省内高职高专院校普遍出现较大生源缺口,征集志愿(类似补报)计划最多的一个学校达1412人,多家理科3A院校的计划征集志愿人数在500以上。河南专科二批公布的分数线为200分,计划招收专科考生30.3万余人,最终录取27.9万余人,生源缺口达2.4万。湖南专科理工类最低分数线为200分,文史类为205分。计划招录14.4万考生,首次征集志愿公布缺额达4万,二次征集志愿公布缺额2.4万,最后一次征集志愿缺额仍有六千余个。近几年,山东专科分数线也连年下降,2002年专科二批分数线为350分,2003年跌至280分;坚守3年后,2007年下滑至文科220分,理科210分;2009年文理科均为210分,2010年文理科均为190分。到2011年,该分数线再次下调至180分。即便如此,山东省专科招生计划仍然无法完成。2011年山西为保障录取工作,取消了三本志愿,专科分数线降至150分,为历史最低点。该省当年计划录取24.1万,实际录取22.9万,出现1.2万缺口。而2011年陕西三本录取结束后,7.6万高职线上考生放弃填报志愿,造成高职院校生源严重不足。⑥有些高职院校被逼无奈,只能将录取分数线一降再降,我省也不例外。
二、生源减少背景下江苏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对策
1.调整教育经费投入。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经费除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外,论文格式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经费、学费和杂费、事业收入和其他教育经费也占教育经费总投入的一半。在江苏省对于教育还是高度重视,所投入经费还是属于较多的,特别是2005年以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及预算内教育经费总投入呈缓慢上升趋势,分别占到经费投入总量的60%和50%以上。而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经费和其他教育经费最近两年下降趋势较快,三者之和都达不到投入总量的10%.自2005年以后,学校收入增加了事业收入这一项,而且所占比重大大超过了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经费、学费和杂费和其他教育经费。就目前来看,除了预算内教育经费之外,学费和杂费及事业收入成了高校主要的教育经费来源。而就这10年的教育经费来看,学费和杂费所占比重一直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多数占到教育经费总投入总量的17%,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所占比重会达到20%以上。江苏财政性教育经费及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大部分还是投入到本科院校教育之中,对高职院校投入比例较小。如果生源减少,作为高职院校主要的经费来源就会告急,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将成为很大问题。因此,国家政府目前应该有重点地加大对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公平对待本科教育与专科教育,从上到下高度重视高职教育,使高职教育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
2.扩大招生地域范围。从我省高职院校招生范围来看,目前还存在空间上的限制。对于我省招生工作而言,应该突破国家省份地域的限制,到当年高考人数较多的省份和比较贫困的省份去招生。我省的高职院校更应扩大自己的招生范围,在全国范围内做好宣传,使学生对许多地方性强的高职院校能够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吸引他们报考该类院校。扬州市职业大学是一所地方性高职院校,从2004年在安徽、山东招生以来,到2011年在全国14个省份(加上本省江苏,共15个省份)招生,即使在生源减少和注册入学政策之下,招生情况还较好,没有受到多大影响。但苏北地区较多高职院校以及全省较多民办高职院校招生情况却很不妙。2012年,我国高考人数只有915万,呈下降趋势,现在各省都非常重视高职院校生源不足的问题,有的省份取消三本,有的省份禁止省内学生报考外省高职院校。对我省而言,吸引省外学生报考省内高职院校,扩大招生地域范围,是解决生源问题的一个当务之急。
3.实现区域统筹发展。经济越发达的地区,越会吸引众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只能吸引更多的贫困地区的学生,所以苏中地区的高职院校80%以上的学生来自贫困地区农村的学生,苏北地区的高职院校的生源绝大部分就是本区域的学生。在生源减少背景下,我省苏北地区高职院校受到的冲击是最大的,它的考生在省内绝大部分都流向了苏南和苏中地区。那苏北地区的生源缺口只能依靠两种方式来弥补:一是前面所说的扩大招生范围,到省外去招生。二是省内自己协调,三大区域高职教育共同发展。第二种方式可以更容易掌控些,我省相关政府部门应对省内高职院校教育资源做个总体调查与了解,无论是省属还是地方高职院校都应该统筹规划,不可各自寻求发展,更不可只重视省属高职院校,而忽视地方高职院校。特别是苏南地区生源充足情况下,要考虑到苏中、苏北地区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双方可以就招生和学生就业方面进行深度合作,苏北地区的某些高职院校可以作为苏南地区某个高职院校的分校,为其定向培养某专业的人才。省内高职院校之间的协调,将有利于我省高职教育和谐、均衡、可持续发展。
4.降低学生学费标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之间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农村在贫困线以下人口随着农村人口的减少反而越来越多。高职院校的生源绝大部分来自农村,每年5000~7000元不等的高学费,使得一些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无奈选择放弃读书而去打工。政府如果从整体上加大对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特别是对高职院校预算内教育经费的投入,那高职院校教育经费的主要收入就不会是学杂费和其他事业收入,对学生学费就可以适当降低。就目前九年义务教育书本、学费都可以免除的情况看来,我国完全有能力解决对高等职业教育经费加大投入的问题。降低学生学费的标准,要视生源来自的省份是否贫困来定。降低学生学费标准,并不是说学校教育经费的总量就会减少,而是必须在国家增加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基础上所进行的。
三、结语
生源减少会造成一些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在未来濒临关门的危险,但这种“严峻”的形势也将进一步驱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更加深入。自2009年以来,我国高考报名人数连续下降,社会对于下降原因有诸多分析,除了适龄人口下降之外,还包括当前就业难导致民众对高等教育的“放弃”、高中生出国热等。⑦我省率先对此做出了大胆的改革,于2011年成为全国第一个在民办高职院校试行注册招生的政策,2012年又增加了一些公办学校,对高职教育改革迈出了关键性的也具探索性的第一步。在政府、社会和各个高职院校的共同努力之下,我省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目标一定会实现的,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也会实现的。[论文网]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201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