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大学排名自产生以来就备受争议,但大量现象与研究表明,大学排名不仅客观存在并蓬勃发展,而且已经对院校及其利益相关者如学生、用人单位及政府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政府和院校不能满足的公众对透明化和信息的需求,为学生、家长和院校以及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重要信息。因此,大学排名已经彰显的影响力是无法回避的。对于院校自身而言,大学排名就像一把“双刃剑”,对院校发展可能产生积极影响也可能带来消极影响,如何避免大学排名带来的消极影响,提高大学排名的科学性、合理性,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大学排名对院校受众群体的影响
1.对学生择校的影响。
当今社会,人们比较看重学历。当面临“好大学但专业一般”和“好专业但大学一般”的两难选择时,更多的考生和家长会选择“好大学”,认为只有上好大学才会有好的前途。1999年以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大学评价课题组连续发布“中国大学评价”年度研究报告,并从2003年开始出版《挑大学选专业: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尽管从发布开始就不断受到各种质疑,但事实表明,该大学排名已逐渐成为帮助高考考生及家长择校的有力工具。高考考生及家长在面临择校问题时,更希望大学排名的存在,认为大学排名能够帮助自己了解院校的真实情况,而这是在院校的招生简章中所看不到的。有关志愿填报的调查显示:56.9%的考生及64.9%的家长赞成或比较赞成大学排名,绝大多数考生和家长会把大学排行榜作为填报志愿的参考依据,甚至45.8%的考生和50.5%的家长会把它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2].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高考考生和家长在择校问题上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大学排名的影响,而这也会影响到院校招生人数及其生源质量。
2.对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尽管关于能力和分数哪个更重要的争议一直存在,但一个现实问题是,名牌大学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就职竞争力等相比于一般院校毕业生而言高很多。大学排名能够影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和潜质的判断,大部分用人单位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上更倾向于选择排名靠前的院校的毕业生。因此,毕业生就业也必然会受到大学排名的影响。而相关研究表明,“毕业后是否能够找到好工作”是高考考生及家长择校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大学排名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反过来又会影响到学生择校。
大学排名对学生择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使院校越来越关注大学排名的指标体系,重视对提高大学排名有利的招生、就业指标,并积极调整院校招生及就业政策:许多院校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招生、就业相关的宣传和公关活动,并通过增加学生财政资助、改善学生入学条件等方式扩大招生人数、提高生源质量。由于国际留学生人数也是很多大学排名的指标之一,一些院校在国际招生方面也采取了很多激励措施,目的是吸引更多的国际留学生。
大学排名对院校获取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资本能力的影响
大学排名直接影响院校的社会声誉,从而影响其生源质量、教育经费、生活待遇等一切需要政府、社会支持的资源。大学排名的先后使居于不同位次的院校在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的资本存量和资本更新能力上的梯度更加明显。
我国高校的经济来源主要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论文格式辅以征收教育税费、学杂费、校办产业收入、社会捐赠和建立教育基金等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其中,来自社会的资助作为院校教育经费的一个重要来源,更容易受到大学排名的影响。大学排名的层化作用将对社会中教育资源和教育资本流向、流量产生影响,排名的变化牵连着各个院校维持和获取不同资本能力的强弱[3][4].以校友捐赠为例,校友对母校进行捐赠,更重要的是源于对母校的办学质量、声誉的认同感,以及对母校对其教育成功的感恩与自豪感,学校排名越靠前,校友的捐赠热情往往越高。中国校友会网连续三年发布“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名列前三甲的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也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这一问题。
同样,大学排名靠前的院校也更容易获得社会资本、文化资本。这些院校更容易将自己展现给合作伙伴和资助者,与国内外知名大学、企业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进行合作性研究或开展产学研合作;其研究与学术成果的数量和质量都更具优势,且更容易得到市场的认可,从而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应用;其学历层次更为完整,且容易获得相关学科领域中的学术话语权;其毕业生也被认为有更开阔的视野、更高的能力及文化资本,从一进入院校便被带上“名牌”标签等。
因此,可以说,大学排名能够起到引导教育资源流向的作用,大学排名的出现使院校对自身的质量、地位与社会的认可程度表现出高度关注。一旦一所院校大学排名的名次靠前,优秀的生源、优秀的师资、经费的投入、社会的捐助、社会的认可等经济、社会、文化资本就会随之大大增加,就有利于学校的发展,而名次靠后的院校获得的资源则相对较少,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对学校的发展就不利。因此,各个院校为了使学校在大学排名中的名次靠前,就要通过种种策略来发展自己,以保证或改善他们在其中的位置,并不断地展开竞争。
大学排名对院校政策、组织行为的影响
大学排名对院校的政策、组织行为产生影响,其作用机制是:大学排名在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因而形成一种对院校发展策略、政策及组织行为的文化期待和非正式压力。在这种影响及压力下,院校往往会通过研究大学排名指标体系及指标的各项得分,发现自身在大学排名中的劣势,通过调整政策或组织行为的侧重来提升其在大学排名中的指标表现,从而提升自身竞争力。相关课题组[1]关于“‘211工程’大学对大学排名影响的评价”调查显示,89.47%的受访院校认为大学排名可以激励院校向更高层次的院校看齐。大量研究表明,大学排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院校的内外部管理、政策与决策制定以及改革思路与举措等[5],并体现在资源分配、招生政策、人事聘用和其他决策等诸多方面。
在对各大学排名指标体系的差异比较中发现,由于目的不同或院校所在地高等教育体系的特征不同,各大学排名通常会采用不同的指标体系,在指标设置或权重上有一定侧重,但总体上各类大学排名均主要通过投入、过程与产出及声誉指标来关注院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表现。投入指标主要关注校舍面积、图书总量、仪器设备数量、生师比、毕业生人数等,但受到院校规模、政府投入力度等因素的影响,这类指标表现提升难度较大,有一些院校在师资力量匮乏、教学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盲目增加专业、扩大招生规模,而基本办学条件的缺失必然导致教学质量无法保证、专业难以长久维持,久之会影响学校声誉。过程与产出指标主要包含学术成果、科研获奖、教学成果、科研项目与科研经费等,所占权重较高,往往采用定量的方法对院校过去一年的产出进行梳理、评价,是各院校非常重视的一类指标。由于很多大学排名主要通过政府部门、高校网站等渠道获取数据,因此很多院校成立了专门机构监督院校各部门的数据发布情况,使大学排名数据能够尽量完备、准确。其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崇尚论文数量、引导相互模仿,不利于扎实、严谨学风的树立;另一方面过分强调科研,则会忽视院校最重要的人才培养功能,造成科研与教学失衡,不利于院校的健康发展。声誉指标近年来在各大学排名中的权重呈现增长趋势,主要采用定性调查方式考察学界及社会对院校的认可程度,通常会滞后于当前的表现,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院校为提升声誉,通常采用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媒体关注度的方式。我们可以看到,大学排名指标体系涉及到院校发展的方方面面,低于预期的排名则会促使院校通过型塑自身的组织结构和组织行为进行改进、整合资源,以便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处于有利的位置。[论文网 LunWenData.Com]
对于排名结果的正确应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院校的质量保障起到积极推进的作用,而处理不当则可能产生很多负面影响,甚至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因此,针对大学排名的政策及组织行为调整应当是慎之又慎的。
如何正确应对大学排名对院校的影响
大学排名对于院校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并在一定程度上对院校起到质量评估、监督和保障作用,对高等教育质量具有潜在的积极影响,但不可否认,大学排名也存在很多消极影响。同一个大学排名在对个性迥异的不同院校进行评价时,往往采用的是同一套评价指标体系,且指标体系涉及的范围大多面面俱到,这对于规模大、开办时间长的院校十分有利,但对于开办时间晚、规模小或者学科单一的院校而言则极为不利,过低的排名可能会挫伤其发展积极性。大学排名标准的统一性将所有院校都置于一个模子中,不利于院校的多样化发展和展现高等教育活动的复杂性与多样性[5].高等教育系统是多种目的、多种价值与多种质量的组合[6],因此,要把所有院校放在一种价值判断的结果下进行评价,其所带来的问题可想而知。盲目追求排名名次,或以关键排名指标的改进取代院校综合性的战略规划,可能会迫使院校放弃排名中无法体现的特色。而一些院校对大学排名过度重视,为提高排名可能会作出一些与高等教育使命相悖的举措,遭到公众热议的“咨询费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但如果院校对大学排名结果完全不理会,也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对于大学排名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于综合竞争力名次的追逐上,这只是对院校进行评价的一个方面,远远不能显示一个院校真正的优势或劣势,对综合竞争力排名的过分关注和渲染是违背公平原则的。针对这个问题,各大学排名在争议声中也在不断的改进,以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大学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为例,除发布综合竞争力排名外,还同时发布各院校的类型排名、学科门类排名、一级学科排名及专业排名等。只有对这些详细数据进行分析,才能更深入地发现院校在大学排名中的优势、劣势及存在的问题,才能进一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大学排名的积极影响得到充分发挥。
面对大学排名,被排名的院校应该保持冷静的头脑和平静的心态,既不能无视大学排名的存在,也不能让大学排名牵着鼻子走。正如香港大学教育学院程介明教授所言:“从一些大学排名可以看到我们的优势,从另一些大学排名又可以看到我们的缺陷。大学排名是工作成果的检阅,不是工作的目标,更不是奋斗的动力。大学排名的高低可以引发我们的思考,但大学排名不会为我们指出方向。最成功的大学,也许可以符合大部分排名指标;符合所有排名指标的大学,却不一定是成功的大学。醉心于大学排名的,把攀升大学排名作为办学目标的一定成不了‘世界级一流大学’”.[7]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高水平的院校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炼成的,需要精神文化、学术资源、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等多方面长期的积累和沉淀。
总之,针对大学排名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或消极影响,各院校应当科学认识,并在充分的自我认识与需求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大学排名,综合各方力量,有效调整院校相关政策及发展战略,推动院校改进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学术质量与办学水平。[论文网]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201935.html上一篇:关于人生与职业规划的思考
下一篇:关于我国高考加分政策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