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1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第一、目标引导法
目标具有引导和激励功能。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主动求知和自觉进行品德锤炼的最基本方式。合理的教学目标设置既要有育体目标,又要有育心目标。每堂课教师都应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提出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与任务。如中长跑教学,既要向学生提出掌握跑技术与呼吸方法的学习目标任务,又要向学生提出战胜困难,克服“极点”,磨炼意志品质的目标任务。学习目标设置科学合理,明确具体,针对性强,指导作用就越大。
第二、游戏比赛法
体育游戏具有强体、育心、培德功能。游戏比赛法的“社会性”特点鲜明,教育性强,它具有明确的活动目标与目的,有具体的规则与规范要求,是既有团结协作,又有竞争对抗的群体性活动。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习惯了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因此,教师应善于利用游戏中特有的教育因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关系,承担起群体赋予的职责,扮演好游戏角色,并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与他人互相配合,共同努力,争取获胜。游戏比赛法是一种寓德于体,寓德于乐的特殊德育方式。不同的游戏内容,具有不同的教育作用,因而,体育教师应依据体育课的内容、任务和大学生的身心特点,精心组织安排游戏活动,寓德育于体育游戏之中。
第三、评价激励法
评价激励是指利用体育课中各种时机进行评价活动,对学生在课中所表现出来的良好思想行为及时做出充分肯定,对以往表现差的学生更要发现他们的优点,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激励竞争意识,倡导积极向上的良好学风。评价具有导向和激励功能,对学生教育影响极大。教师要善于运用评价的导向激励机制,对于严格执行课堂常规,学习态度端正,刻苦努力,乐于帮助他人,学习进步明显、幅度大的学生给予表扬,以激励他们更严格要求自己,促其形成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对于不良的现象,也应进行客观公正,以理服人的批评教育,使其错误得到纠正。只要能做到评价内容准确到位,评价场合选用得当,评价时机把握得恰到好处,就定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第四,对抗竞赛法
竞争是体育的突出特点,各项体育运动项目都具有对抗性和竞争性,尤其是在比赛状态中,其对抗和竞争因素体现得更为强烈。有意识进行对抗性、竞争性较强的教学与训练,就可以使学生的身心承受力提高,获得勇敢拼搏、顽强进取的心理和行为品质。例如短跑训练,仅在“预备一跑l'‘这短暂的时间里,为了比别人更准确地抓住起跑时机,学生就要集中全身精力,在一方面提高自控能力的同时,一方面又要全力准备果断行动,一刹那松劲就意味着难以挽回的失败。在长跑训练中,采用竞赛形式,形成竞争对抗,这就自然意味着学生不仅要坚持跑完全程,而且要有一定速度,使长跑训练实际上变成为一场意志力的较量。另外,教师还可有意识地将学生分为强弱两队进行对抗赛,或在各种教学正规比赛中,诱导学生排除场内外不利因素的干扰,以此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品质,并且在接受成功与失败考验的同时,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五,困难训练法
体育课教学对学生的意志品质教育是其他专业课程所难以取、代的。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增加困难、设置障碍,以促使学生努力去克服,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体育既是一项趣味活动又是一项艰苦性活动,学习困难与障碍较多,诸如天气障碍:严冬与酷暑给室外的体育学习设置了天然障碍;生理障碍:运动中产生的疲劳、酸痛、极点、极限等生理现象;}L}理障碍:活动中相伴随的紧张、焦虑、害怕、胆怯、沮丧等心理状态。学生完成一定的学习目标任务都需要付出意志努力,克服来自自然、生理与心理方面的障碍。运用困难训练法时,教师须依据学生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健康状况及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恰当地设置学习中的困难与障碍,并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通过主观意志努力,去战胜困难与障碍,按量完成预定的学习任务,以达到磨炼与培养意志品质的目的。高校体育教育工作应充分地开发体育学科的丰富的德育资源,并结合体育教育的特点,通过多层次、多渠道,以生动活拨的形式施教于学生,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亲身感受德育教育,加深对体育活动的认识,真正体会到体育教育在实际生活中的需要,从而更加重视参与体育锻炼。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201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