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江泽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的人学思想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其理论渊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学思想、经典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和中国共产党前两位领导人的人学思想。
江泽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的人学思想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思想精髓,其思想的起点和文化的背景最早要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江泽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人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学思想是密不可分的。
一、儒家和道家人学思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对人的问题比较系统地进行研究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人学思想是以“仁”、“礼”的理念为核心,而孔子所谓“仁”的理论就是关于人的思想,他主张“仁者爱人”。孔子所谓的“礼”主张的是“克己复礼”,即约束自己的行为而符合周礼的规范,是人格理想修养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孟子的“人性论”思想是孟子儒学思想中提出的“人性论”思想。孟子认为,天性和人性是相通的,人只有尽心去行善,才知其“性”,知道“性”才知“道”,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无为”是老子和庄子的共同思想,但其论说“无为”思想的重心又不尽相同。老子主于政论,无为政治是老子人学思想的重心。而庄子“无为”思想的学说重心在于人生论,他所提倡的主要是人在日常生活中“无为”的行为方式。庄子认为:“‘无为’正是上以自然天道为楷模,内依“无己”心态为本原的行为方式。”[1]然而“无为”这种行为方式不是绝对的无作为,而是维护自然状态,遵循自然变化的行为方式,要通过自然过程的变化调整人的行为,他所强调的是不要以人力逆反自然而强为,这才是老子人学思想安时处顺的“无为”境界之所在。
二、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批判地继承人道主义传统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不断的探索和革命的实践活动开始自己的人学思想发展历程的。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体论
关于人的本体论是马克思人学理论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理论研究的前提和出发点。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到:“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动物。其现实上,是它和社会关系的总和。”[2]也就是说,人的社会本质或现实本质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正是通过这种研究,马克思实现对以往人学的超越,也为自己人学理论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前提和理论的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历史观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人的本体理论中分析了个人和社会关系以及人的社会性,也从历史观角度考察了关于人的历史发展。马克思曾经说过:“在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与同一时期的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所以他们的历史同事也是发展着的、由每一个新的一代承受下来的生产力的历史,从而也是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2]马克思把人放到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来考察,着眼于人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发展,将个人的发展和人类社会关系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个人要想发展就必须发展其生活得以实现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这是人的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构成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历史观。
(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在人的本体论、人的历史发展观问题的基础上,同时又对人的价值观问题进行论述。在《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现实的人的生产劳动视角阐明了人的解放是劳动者的解放。到了《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又从人的生产的社会物质条件论证了人的解放时社会物质生活中的解放,而这些所谓的“‘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而不是思想活动。”[3]
三、中国共产党前两代领导人的人学思想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全面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不同时期的中国国情,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了不同的人学思想,并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
(一)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人学思想
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人学思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批判地继承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人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以民为本”的指导思想
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都是坚持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毛泽东也继承了这个思想,他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核心理念就是“以民为本”。在革命的过程中,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围绕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的人学思想展开,他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主张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总之,以人的本质的实现作为基础,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追求目标,这是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人学思想的基本依据。
2.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毛泽东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同时,也充分结合了中国国情的自身特点,总结并发展了适合于中国人民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和文化程度,毛泽东组织和领导人民群众通过发展生产来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
3.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关于人的价值理论是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理论。毛泽东认为,人的价值的实现是通过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来实现。个人价值是整个社会对个体的尊重和满足。对于社会价值,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人学思想的立足点是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为人民群众谋福利。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4]他之所以强调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关系,是因为毛泽东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在社会价值中体现的重要性,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价值。
(二)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人学思想
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人学思想发展了毛泽东提出的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他从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的发展战略高度出发,着力强调培养和提升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注重人的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尤其是通过提出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解决在了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需要什么样的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人学思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培养‘四有’新人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而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也是最活跃的因素。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目标是‘四有’,‘四有’就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来看,邓小平提出培养‘四有’新人的思想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符合当时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的。邓小平的提出的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精神武器,这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在继承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物质文明的发展,也包括精神文明的发展。只有通过发展生产力,人的物质需要才能得到满足,物质生活才能得到保障。我们在提高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人的科学技术水平和高尚的精神生活发展,只有这样人才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作者:鲍野 来源:科学时代·下半月 2014年1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65110.html下一篇:全纳教育理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