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办好开放大学。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1]我国的开放教育领域主要有几大块:成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普通高校网络教育以及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的远程开放教育。目前,国家通过开放大学的试点建设工作,正在积极探索建立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探索建立优质资源共享机制,探索搭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建立开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构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以及建立开放大学的质量保障体系等等,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开放教育面临着教育质量不被普遍认可的现实问题,陷入开放教育与普通教育学习成果互相认证困难的窘境,阻碍终身学习“立交桥”的构建。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诱发开放教育的质量问题?或者说影响开放教育质量的因素是什么?笔者试图从宏观俯瞰的视角,基于自组织理论对影响开放教育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探究其内在逻辑关系。
一、自组织理论的定义与基本内涵
自组织理论主要研究复杂自组织系统(生命系统、社会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机制问题,即在一定条件下,系统是如何自动地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一般认为,系统的开放性、远离平衡态、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相互作用、涨落,导致有序是自组织形成的基本条件。[2]自组织理论中的耗散结构理论主要研究系统与环境之间物质与能量交换关系及其对自组织系统的影响等问题。自组织理论中的协同学主要研究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同机制,认为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协同是自组织过程的基础,系统内各序参量之间的竞争与协同作用是使系统产生新结构的直接根源。
由于开放教育领域是一个复杂的自组织系统,因此,应用自组织理论对其发展及教育质量问题进行探究和分析,将能使我们明晰影响开放教育质量的问题及其系统内影响教育质量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理清其内在逻辑关系,从根本上变革其影响因素,使开放教育由混沌无序的 “他组织”演变为开放教育共享有序的“自组织”,建立起开放教育主体适应环境的复杂性系统,打造新的功能与结构,创新开放教育质量保证和评价体系,实现开放教育的真正宽进严出。
二、影响开放教育质量的因素
快速变化的经济社会,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我国教育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和特点。一是传统的学校教育难以满足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二是传统的学校教育难以满足人们对终身学习的需求。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和特点,对开放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和任务。首当其冲就是要整体改变目前开放教育质量不高的状况。值得一提的是,从学历教育来说,我国开放教育已经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但还不是质量最好的教育,距离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大学的教育质量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那么,影响开放教育质量的因素究竟是哪些?或者说在自组织理论下影响开放教育质量的变量是什么?从宏观层面来看,笔者认为影响开放教育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教育政策、法律法规、教育体制和教育资源四个方面。
1教育政策
当前,国家在开放教育领域所采取的教育政策是不统一的。成人高等教育实施参加成人高考录取入学,录取分数线极低,采取的是“宽进宽出”的教育政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免试入学,实施的是开放式的入学机制,实行全国统一考试,采取的是名副其实的“宽进严出”教育政策;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和开放大学的远程开放教育实施测试入学,英语和计算机课程参加全国统考,采取的是部分“宽进严出”的教育政策。针对同一成人教育对象,国家采取“宽进宽出”和“宽进严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政策,导致开放教育质量标准的不一致,有宽松的,有严格的,这便诱发院校牺牲教育质量而激烈争夺生源,追逐利益最大化,致使开放教育领域恶性竞争、混沌无序,教育质量每况愈下,得不到社会的广泛认同。
2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在国家层面尚没有一部针对性强的终身教育法或继续教育法之类的有利于开放教育办学的法律法规。而与终身教育或继续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大多零散地出现在各种教育法律法规的相关条款之中,缺乏系统性、具体性和针对性,致使地方政府对开放教育缺乏刚性约束。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开放教育依法治学的缺失,使其在办学过程中为图一己私利,罔顾教育质量,违背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利益。更何况对于普通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和一些办学机构而言,开展开放教育是他们的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副业”。如此这般,没有法律法规的约束,在利益的驱动下,为了降低办学成本,教学过程均可缩减,教育质量亦可忽略,一切以招生为重,规模为大,利益为上,因而,教育质量低下不言而喻。凡此种种,是直接导致开放教育质量差强人意的根本原因。
3教育体制
当今,我国的宏观教育结构是分割的,不同的教育类别之间执行不同的质量标准,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实行的是“双轨制”,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普通高等教育通过普通高考进行招生录取,属于择优选拔入学,录取的理所当然是优质的生源,执行的是高水准、高要求的教育质量标准;而成人高等教育是通过成人高考进行招生录取,虽然名义上是“择优录取”,但录取分数线之低使得录取率非常之高,有的省市甚至录取率高达90%以上,其生源质量可想而知,且执行的是较为宽松、要求普遍偏低的教育质量标准。因此,现行教育体制早在学生入学时,就注定了学生的“身份”级差,也给普通高校学生和成人学生的身份打下了“高质量”与“低质量”的鲜明烙印。特别是国家在网络教育试点期间,宽进机制和市场机制下的网络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在招生环节和学习中心管理两个方面,使网络教育的质量受到质疑,声誉受到一定影响。这充分说明,开放教育质量仅仅靠高校的自律是不够的。
4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按其知识层次区分,可分为生源资源、师资资源和品牌资源。长期以来,承担开放教育的各院校或教育机构自成体系,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条块分割和低水平重复,各自为政,壁垒森严,竞争激烈,彼此之间缺乏沟通与共享,造成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首先,生源资源差强人意。如前所述,开放教育的学生分散就读于各自报读的高校或教育机构,总体生源质量较差。其次,师资资源实力欠佳。报读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的学生,完全不能享有该校优质的师资资源。院校为了控制办学成本,聘请青年教师或在读研究生上课,鲜有优秀教师和知名教授上课。无论是报读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的学生,还是开放大学的学生,虽然可在网上利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但很少得到面对面的辅导。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学生,大多自学,考试通过率较低。而成人高校的师资资源相对较差且与该校的整体实力相关。除此之外,69所网络教育试点高校的招生规模和2 000多所高校的规模相当,造成了网校的生师比过大,这绝对不利于开放教育质量的提高。再次,政府对普通高等教育和开放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一。前者有生均教育经费投入,而后者很少获得政府的教育经费扶持,仅靠收取学生的学费维持日常的教学开支。故而,举办开放教育的院校或教育机构为了追逐利益,扩大办学规模,唯有降低教育质量标准。他们在利益诱惑和无序竞争中,忽视教育质量,有些院校招生时甚至向学生承诺只要报名就能通过考试,致使大多就读成人学生并不是根据教育质量选择学校,而是根据文凭获取的难易程度选择学校。其引发的最终结果,就是开放教育质量和品牌得不到社会的公认,没有成为学习者的首选,而是学习者求学最后考虑的对象,处于求学供应链的最末端。
三、自组织理论下开放教育质量因素分析
那么,从宏观层面,教育政策、法律法规、教育体制和教育资源究竟是如何影响开放教育质量的?下面用自组织理论去分析其内在逻辑关系。
1教育政策的巨涨落促使开放教育领域重新洗牌
涨落即是系统状态此起彼伏的波动,或者说就是一种随机的扰动或波动。[3]当系统达到临界点,某些小的涨落可能会被放大,形成“巨涨落”,使系统从不稳定状态进入一个稳定状态。[4]其实,开放教育领域在本质上就是一个开放的自组织系统,影响其教育质量的各个变量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相互作用,涨落便是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不均衡的体现,由此成为系统自组织演化的原初诱因。然而,开放教育领域这个社会系统的进化取决于哪一个涨落首先引发较大波动,并驱使系统由没有差别的均匀状态,变化到一种新的有差别的然而是稳定的状态。
让时间往前回放,2014年1月8日,新华社的一则电讯给现代远程教育行业带来了极大震撼。在“国务院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再取消和下放70项审批事项”的消息中提到,“取消和下放利用网络实施远程高等学历教育的网校审批”。这则消息昭示大学利用网络实施远程高等学历教育市场的开放,意味着开放教育的发展达到了临界点,致使教育政策这一变量的涨落被关联放大,于是形成巨涨落。事实上也是如此,“取消审批”无疑是一根导火索,给开放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给整个开放教育的前景带来了很大的希望。
在“取消审批”前,举办开放教育的院校或教育机构,为了维持生源,需要拿出很大一部分费用去做招生宣传,这就会减少在资源建设上的投入,也会出现很多违规的事情。这种方式下监管成本很高,也会给学校的声誉带来损害,况且,将来的学历需求会逐渐减少,因此,现有的开放教育办学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也就是说,在“取消审批”前,开放教育处于一个没有差别的均匀状态和混沌无序状态。
在“取消审批”后,意味着教育政策这一变量的巨涨落首先发生,诱发行业巨震,使开放教育竞争更为激烈,于是驱使系统的各个变量间的差异和不平衡被进一步扩大,会使更多的大学参与网络教育,这就会给整个行业带来竞争,促使行业进行重新洗牌,优胜劣汰。正如早期物质自组织原理的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结论所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放开之后,会有更多资金的流入、更多机构的参与,更多高校的合作,形成合作共赢的办学模式,而这将催生新的网络教育模式。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举办开放教育的院校能否立足市场,关键看教育质量。而教育质量的好坏,需要院校加强教育资源的建设,提升学习支持服务的能力,以质量品牌、以证书的含金量来赢得学习者的青睐,才能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2影响开放教育质量的各变量竞争与协同的相互作用机制
诚如前面所述,充分开放是系统自组织演化的前提条件,只有开放,系统才可能自发地组织起来,形成更有序的状态。自组织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开放的系统,只要其内部要素间存在差异,就会形成竞争关系,而且竞争总是与协同相伴相随。[5]当下,“取消审批”教育政策的调整,是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既有利于优胜劣汰,又有利于竞争与协同,因而,影响开放教育质量的各个变量之间既相互竞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相互协同,它们将会在市场化改革中实现内在统一。
第一,开放并不是放弃监管。在我国诚信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之前,他律是绝对必要的。国家需要做到“放”、“管”结合,从战略发展的高度规范和指导开放教育,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定开放教育质量标准,探索建立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有监管,也要有退出的措施,要有制度,更要有标准,这样才能形成正能量、正淘汰,从而规范办学秩序,营造公平环境,促进开放教育的“宽进严出”,使开放教育借助网络教育的手段得到更好的发展,教育质量得到提高,学分及证书得到社会的认可。届时,开放教育与普通教育学习成果的互相认证将走出困境,由混沌无序状态走向有序健康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开放意味着网络教育试点工作的结束以及网络教育市场的开放,亦意味着开放教育应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统筹。社会在发展,应用在普及,个人学习习惯在改变,开放恰逢其时。只有开放才能淘汰落后,才能让优质的教育资源释放出去,让更多的院校参与网络教育,让更多的教育机构与院校合作办学、共建共享,发展高质量的网络教育,让更多的人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因而,开放绝对是好事,将激活各类优质资源的涌现,优秀网院的脱颖而出,促使开放教育市场朝着高质量迈进。回顾历史,社会系统在任何领域出现问题,都是由于政策环境造成的。有鉴于此,开放之后,谁能给学习者提供优质资源和服务,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谁就有资格受益,而不是谁拥有试点资格谁就受益。要让社会决定高下,让市场决定取舍。只有开放才能让更多的院校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改造成人高等教育,最终实现网络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的融合,从而促进信息化主导下的我国开放教育综合改革。在我国,网络教育已率先引入宽进严出机制,随后将会是整个成人高等教育引入宽进严出机制。当开放教育真正实施宽进严出这一涨落性的微小改革,将使其有序进化,随之将会汇合成必然性的改革洪流。
第三,科学的开放理应导致健康的发展。随着教育政策的调整、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优质教育资源的释放以及教育资源的统合与共享,开放教育将会在规范之中有序发展,在标准之下公平竞争,办学质量会越来越高,将来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将会同普通高等教育的质量一样得到社会的认可,它们的学分可以得到互认,到那个时候它们之间的身份级差将不再存在,自然教育体制中成人高等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双轨制”也将消亡。
诚然,社会系统内部总是竞争与协同并存,由此推动社会向高级有序发展。开放教育领域亦不例外,只有当成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普通高校网络教育以及开放大学的远程开放教育这几大块教育在办学资源上达到统合与共享,在办学质量上达到真正的宽进严出,在办学模式上全方位彻底开放,相互间协同作用,才能推进开放教育事业向有序化发展。一言以蔽之,影响开放教育质量的各个变量是紧密联系的,彼此之间相辅相成、合作互动,使其形成了一种既竞争又协同的关系,从而推动开放教育质量的提高。
3社会使命序参量的涌现引发资源整合与秩序重组
按照自组织理论专家哈肯的解析:一般地,不论什么系统,如果某个参量在系统演化过程中从无到有地变化,并且能够指示出新结构的形成,反映新结构的有序程度,它就是序参量。[6]由此,序参量完全确定了系统的宏观行为并表征系统的有序化程度,且决定整个系统的性质。众所周知,任何一个组织都有其所承载的社会使命,或被赋予某种预期价值,或被赋予某种责任担当,亦即其存在必须承担一定的历史责任,完成某种社会需要的使命,才有其存在的空间和意义。同样地,开放教育领域作为一个社会系统,它亦必须完成当今社会发展及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某种使命,才会有自身存在的空间和意义。那么,开放教育的使命是什么?“取消审批”这样一个小小的教育政策波动,不但会产生“蝴蝶效应”,而且会引发行业重新洗牌,于是形成巨涨落,使开放教育领域处于失稳状态,从而诱发影响开放教育质量各变量间的整合,由此激发序参量的涌现,亦即社会使命的出现。笔者认为,任何一类教育都有其社会使命,开放教育亦不例外,其社会使命便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因而影响开放教育质量的各变量都必须伺服于这样一个社会使命,教育政策要调整,法律法规要健全,教育体制要改革,教育资源要优化。
值得注意的是,社会使命序参量一旦涌现,它就必然会介入到各变量资源整合与秩序重组的协调过程中去,并将主导开放教育质量提高的方向和模式,而这都是由序参量的自身特性所决定的。于是,在社会使命形成的场域力量直接支配下,各变量原来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且各变量间既有的秩序也因资源的整合而被打破,所有的一切都被社会使命这一“看不见的手”给予重新的安排和规定,因而,开放教育的运行机制由他组织变为自组织。也就是说,国家制定与终身学习理念相适应的开放教育政策和法规,治理开放教育环境,整顿开放教育秩序,就是通过调整控制参量,使系统自动形成宏观有序结构,并形成一个开放教育的社会治理体系。根据以上分析,这个社会治理体系应包括三个层次:第一是由教育部进行宏观管理;第二是省级行政部门进行监管、检查,由行业组织进行认证、评估;第三是高校的自我约束机制,用人单位和学生的反馈机制等。
开放教育的有序发展,是教育政策、法律法规、教育体制和教育资源各变量不断调整、不断完善、不断变革和不断优化的过程,也是改革创新、转型跃迁的过程。必须处理好发展过程中某些环节、某些局部和某些方面出现的“突变”现象,用改革和创新眼光看待出现的问题,变革那些不适应开放教育发展的因素,致力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比如:加大开放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建设的呼吁力度;突破开放教育领域内的壁垒,破除利益的藩篱;消灭教育质量的宽进宽出;引入竞争机制,让更多有使命感的人和学校参与进来,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在一个规范的市场机制下优胜劣汰等等。因此,社会使命序参量的涌现将引发开放教育领域的资源整合和秩序重组。
4巨涨落、序参量、竞争与协同共同作用推动开放教育质量的提高
在“取消审批”教育政策的巨涨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序参量的涌现、开放教育法律法规、教育资源及教育体制的竞争与协同的共同作用下,将会给开放教育带来一系列革命性的改变。然而,教育的变革与社会其他领域的变革一样,必须分步实施、渐次推进、示范引领,最后规范有序、全面进行,形成新的形态并在新的形态基础上有序健康发展。为此,开放教育改革,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搭建优质公共服务平台,另一方面要严把教育质量关,真正实行质量的宽进严出,缔造开放教育的质量品牌,为学分的互认和转换以及各级各类教育的纵向衔接、横向沟通,乃至终身学习“立交桥”的搭建迈出关键的一步,它们一环紧扣一环,形成一个庞大的教育系统工程。
毋庸置疑,社会系统要向有序方向进化,必须远离平衡态。开放教育壁垒森严、利益藩篱高筑,这种不能随时间发展变化的畸形教育结构,必然会被历史淘汰。因此,开放教育若要远离平衡态,必然以教育的开放和公平来动摇和打压教育差异化的合理生存空间,必须要让教育在开放中服务社会,为所有学习者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正因如此,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必须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和质量标准,秉持质量为上的办学宗旨,建立符合开放教育特点和终身学习理念的多元化质量评审标准和机制,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办学的价值追求和社会使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开放教育质量的可靠性,才能为学习者学习成果的认证和转换提供支持,这与自组织理论指出只有远离平衡才能达到新的有序状态的结论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在教育政策的巨涨落、社会使命的涌现以及影响开放教育质量各变量的竞争与协同共同作用的推动下,要提高开放教育质量,必须实行四个统一。一是统一称谓。开放教育领域的对象其实就是在职成人,开展的均是成人学历教育。因而,有必要对这一类的教育统一称谓,即凡是主要面对在职成人、以远程教育为手段开展的学历教育,如“网络教育”、“成人教育”等,均应统称为“开放教育”。二是统一入学要求。取消成人高考,实行注册入学,共同执行宽进严出等教育政策。三是统一教育手段。开放教育都是面向从业人员的,都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都是业余学习的,只是教育手段不同。因此,在“互联网+教育”的社会发展态势下,应该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开放教育进行统筹,开展信息化主导下的混合式教学,实现开放教育形式的统一,并推动开放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四是统一质量标准。不管是成人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还是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和开放大学的远程开放教育,理应与普通高等教育执行统一的质量标准,这样有利于学分的认证、积累和转换,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沟通与衔接,从而促进开放教育质量的提高。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65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