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资源,通常认为是“资财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1]1436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利用各种方法、手段,借助各类载体,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而这些方法、手段、载体等都可以称作资源’|21。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学术界有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1)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存在发生来分,可以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或主观资源和客观资源。(2)按地域来划分,可以分为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3)按时间来分,可以分为古代资源和现代资源。(4)按显隐程度来分,可以分成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5)按构成来分,可以分成主体资源、目标资源、方法资源、内容资源、环境资源、设施资源和领导资源等。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多种多样,本文按其时间和显隐程度来划分,把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分为两类:历史资源和现代资源。(1)历史资源主要讨论我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意义。(2)现代资源又划分为显性资源(人力资源、理论资源)隐性资源(学校的隐性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传媒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加载)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作为支撑,思想政治教育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2)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人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服务的。而社会是一个开放的大系统,它不断地与异族社会发生作用,进行不间断的物质和文化交流;同时,同族社会内部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也从来没有间断过,这就会产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不断的新需求,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满足社会和人的需求的物质保障。(3)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好坏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高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自然界物质资源水、电、煤不同,自然界的物资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储量有限,而用量无限'所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使用自然能源的速度要小于自然能源再生的速度”。但是,思想政治教育能源是智力型的能源,人类的智力是无限的,只是需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所以,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高低。
二、关于理论的哲学思考
所谓理论是揩‘概念原理的体系,是系统了的理性认识。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在人与世界的主客体关系中,“概念”的地位十分“显赫”。概念既是人类的思维形式,又是人类认识的成果。在人与世界的现实关系中,作为主体的人,既要以概念的方式去把握、描述、解释和反思人与世界及其相互关系,又要以概念的方式去理解、解释、规范和反思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还要以概念的方式去建构关于世界的规律性的图景以及对世界的理想性、目的性要求。这表明,人类在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必须以概念的方式去实现对世界的本质性、普遍性、必然性和规律性的把握与解释,也就是以概念的方式实现理想中的对世界的占有|3|54而“概念”的存在形式并不是单独的、孤立的、个别的,而是以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方式构成一个具有层次性和系统性的概念体系。
从人类把握世界的概念体系的层次性分析可以区分为两个最基本的层次:一个是常识的概念体系和科学的概念体系。所谓常识就是普遍、平常但又持久,经常起作用的知识。常识是人类世世代代的经验的产物,是人类在最实际的水平上和最广泛的基础上对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一般文化环境的适应。它是人类把握世界最基本的方式,一个没有“常识”的人是无法过“正常人”生活的。常识的概念体系是以人们的经验和普遍性为中介的,具有“直观性或给予性、凝固性或非批判性等特征'在人们以常识的概念体系去观察、描述和解释世界时,其实质就是以经验的普遍性去把握世界,从而形成具有经验共同性的概念体系。它符合经验主体的直接经验,经验主体以这直接经验去把握直观“世界”的存在,又进一步验证了、确认了、证实了这个直接经验。这种常识的经验经过自身的延续、积累、强化形成了一个僵化的、凝固的关于世界的概念体系,并通过共同经验的历史性遗传为中介,而实现世世代代的延续。它具有历史的惯性,也具有非批判性和非反思性。正如文化哲学家卡西尔所言:人总是倾向于把他生活的小圏子看成是世界的中心,并且把他的特殊的个人生活作为宇宙的标准。但是,人必须放弃这种虚幻的托词,放弃这种小心眼的、乡巴佬式的思维方式和判断方式。
为了超越这种小心眼的、乡巴佬式的思考方式和判断方式,就需要构建科学的概念体系,科学的概念体系不是以经验的普遍性为中介,而是以概念的规定性为中介而构成的世界的图景,它不是经验表象所给予的,也不是通过经验直观形成的,而是以概念的相互规定构成的。因而,它具有内容的规律性、解释的普遍性、描述的可证性和经验的可预见性等特征。同时,科学还具有自我批判、自我发展的创造性特征,从而能够实现科学概念框架的自我更新,形成历史性发展的科学概念体系。我们把这种具有科学性的概念体系称之为科学理论,“科学的理论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产生并经过社会实践的经验证明了的理论,是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性的正确反映;它是同错误理论不断地进行斗争中发展起来的,科学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能指导人们的行动。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但理论必须同实际相结合,脱离实际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典范,是最正确最科学最革命的理论。
科学的理论集中地代表着人类理性的进步,是在思维与存在的统一中为人类提供了真实的、可靠的、可以信赖的世界图景,它是人类运用科学的理论思维能力和理论思维方式去探索自然、社会和精神奥秘,获得关于世界规律性的认识,为人类造福的精神武器。马克思认为: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说服群众”,而“理论一旦掌握群众就能变成物质的力量'而科学的理论就是“彻底的理论,就是能变成物质力量的理论。所以我们要掌握科学的理论,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用‘科学的理论去武装人”,使科学的理论变成物质的力量。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中,我们也要利用科学理论的资源使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变成物质的力量。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分两步走:第一步要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资源;第二步是要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掌握这些理论,即“理论掌握群众”,使之变成物质的力量,获得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升。
三、挖掘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资源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资源,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介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中介,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介与方法中介的结合体。科学的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指路明灯,起方法论作用;同时,科学理论又能武装人,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内的所有人,提高人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九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介。在挖掘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资源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张耀灿、郑永廷等教授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提出“两个指导,一个借鉴’,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指导,坚持用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作指导,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要借鉴和吸收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陈秉公教授在《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理论体系》中提出了古今中外的“三点理论经验与三点理论分析”。即“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经验”、“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统理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经验”;外国的‘社会适应理论分析”、“人格自律理论分析”与“德性教育理论分析’。我们认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资源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资源等三种。
1.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
马克思主义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思想理论体系,是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地表述了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并依据这一世界观提出了一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与途径,从而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南。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宄,是全面系统地研宄马克思主义的基础性任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必须坚持的,丝毫不能动摇。世界社会主义运动150多年的实践和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的基本原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广大理论工作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认真研宄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介,“在党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公有制实现形式、国有企业改革、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西部大开发、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建设等重大问题上,推出了一批有价值、有影响的研宄成果,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151同时,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介,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者)的理论水平和理论觉悟,帮助他们认真领会和贯彻党中央的精神,在实践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当前,为了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宄和建设,深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巨大潜力,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中央决定‘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宄和建设工程'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和研宄工作,重新审核和修订马克思、恩格斯重点著作的译文,使译文更加准确地反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意;研宄和编写充分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理论教材;研宄和编写全面反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史学、新闻学和文学教材;把高校思想理论课列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宄和建设工程”中来,并于2006年9月陆续出版并全面使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i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四本教材,取得了良好的宣传和教学效果。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一定会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大舞台上找到自己的施展空间。
2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
胡锦涛同志在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强调指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具有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坚持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根据实践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先进性,不断推进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我们党从诞生之曰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长期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倶进的科学体系。从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的深入研宄,是全面系统地研宄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任务。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科学地回答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问题,是指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成功地走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集中全党智慧,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倶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一脉相承而又与时倶进,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胡锦涛同志指出:新的时代呼唤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加强马克思主义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的研宄,从理论和实践双重探索的角度加强对马克思主义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的研宄,是全面系统地研宄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
当前,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正带领全国人民以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理论指导的伟大实践中,更加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与时倶进的理论勇气,从中国和世界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着眼,准确把握时代特点和党的任务,科学制定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认真研宄和解决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加强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并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在实践中进行新探索,总结新经验,作出新概括。坚持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既可以警惕右,又可以防止“左”;既能防范教条主义,又能避免经验主义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史表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前提,否则就会迷失方向,就会走上歧途;而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以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为条件,否则马克思主义就会丧失活九就不能很好地被坚持下去。“左”和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都是无产阶级政党和革命建设事业的大敌,可以危害甚至断送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前途。
3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资源“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十分完整而严密的理论体系,它不仅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组成部分,而且各个部分又有着内在的有机的紧密的逻辑联系。思想政治教育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遵循这一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防止和克服过去出现过的教条主义、实用主义等不良倾向,坚持用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作指导’|6142,包括“传播马克思主义和革命战争的需要,毛泽东创立政治思想工作理论”;突破传统模式和改革开放的需要,邓小平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应对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生活现代化、信息化的需要,江泽民和胡锦涛在创新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毛泽东创立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与作用,两条“生命线”理论的提出^1929年提出‘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1955年提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毛泽东在三个不同的时期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929年提出“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要算是教育的问题”;945年提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1957年提出“需要在群众之间经常进行生动的、切实的政治教育,并且应当经常把发生的困难向他们做真实的说明,和他们一起研宄解决困难的办法”。
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军事工作结合起来一起抓的理论。1929年提出“为了红军的健全与扩大,为了斗争任务之能够负荷,都要从党内教育做起”;955年提出“一方面抓好政治思想工作,一方面要抓好经济建设”,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实际工作紧密地联系起来,防止“空”对“空”,防止“两张皮’现象发生。
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在基层。1928年提出:党代表制度,经验证明不能废除,特别是在连一级……”1957年提出:
“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间,最近一个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减弱了,出现了一些偏向,针对这种情况,现在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邓小平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包括“四个定位,三个有利于’。“四个定位”主要包括:指导思想上的定位——思想政治工作要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服从和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工作任务上的定位——坚持不懈地抓好思想教育,着力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四有”新人;地位作用上的定位——思想政治工作从“压倒一切”到突出“保证”和‘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巩固执政党的地位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思想支持和精神动力;工作方针上的定位——坚持疏导方针,吸收国内外各种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倡导精神文明建设和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方式方法上的定位——综合运用思想的、心理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诸多手段,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体系。“三个有利于”是1992年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评价一切工作的标准,也是评价思想政治工作的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江泽民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前两代党的领导集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成果,提出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新观念和新方法。提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提出了既要强调‘依法治国”,又要强调“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提出了应对‘四个多样化”回答“四个如何认识”;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也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南,推动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八个人”——“教育人、引导人、鞭策人、鼓舞人、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的工作方针和基本原则^2006年3月4曰胡锦涛又提出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了“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明确了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法规相协调、与中华民族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系统总结,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65181.html下一篇:江泽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人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