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 浅析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进展与成果

浅析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进展与成果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一、研究成果文献统计与分析

 

  随着国内外民族问题的凸显,促进民族团结教育,加强对社会成员民族观教育的研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界的学术自觉,相关的研究也不断丰富。根据中国期刊网和高校数字图书馆的文献资料检索,从2003年至今,以民族思想政治教育为标题的著作共18部,其中,2013年最多,共4部,占22.2%,其次为2012年,共3部,占16.7%;民族思想政治教育为标题的文章576篇,其中,2012年最多,共107篇,占18.6%,其次是2011年,共102篇,占17.7%

 

  为了进一步分析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具体内容,我们在2003年至今(检索时间为201441日的范围内,进行相关检索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以民族团结教育为题检索的文章共有1254篇。以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和以民族团结为题的论文总数都比较多,发表年份变化也大体致。

 

  另外,以中华民族认同四个认同为题检索的文章共有41;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为题检索的文章共有85;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题检索的文章共有91篇。虽然以中华民族认同四个认同为题,及以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为题论文的发表年份变化不大,但是与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为题论文的发表年份变化也基本_致。

 

  以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为题检索的文章共有94;西藏”(包含地区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题检索的文章共有42;新疆”(包含地区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题检索的文章共有182篇。再次证明,由于受到民族问题特别是民族性群体事件不断发生的影响,以相关内容为题发表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总体上来说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其发表年份变化基本一致。

 

  二、研究内容综述

 

  文献统计分析表明,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视角,学界对民族问题、民族关系、民族团结、民族教育、民族认同、民族发展、民族文化等不同的主题进行了的研究,形成了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民族团结教育、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主要的研究论域。

 

  (1) 关于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关于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有研究者认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某政权或国家尤其是多民族国家)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进行一定的民族观教育,使其认同民族、民族共同体和国家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有研究者认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是特殊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对特定的少数民族、民族地区或民族自治地方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特定目标、特定对象和特殊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前者主张以全体社会成员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后者主张以少数民族或少数民族地区群众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这就使得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形成了广义的社会成员论和狭义的少数民族成员论两种不同的理解。研究认为,两种理论实际上并不对立,少数民族成员论的相关研究为社会成员论的深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2. 关于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理论基础。

 

  有研究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是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直接理论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学是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具体理论基础;党开展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以及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所取得的基本经验、主要方法,奠定了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实践基础。民族学、社会学、人类学关于民族问题、民族关系、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关于民族团结教育的研究,不仅创造了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话语空间、学术平台和舆论环境,也形成了深化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相关理论条件。

 

  3. 关于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民族观教育是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其教育目的是促进社会成员达到对民族、民族共同体和国家的认同。有研究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宗教观、国家观、文化观和历史观是正确认识民族、宗教与国家关系以及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理论基础,是培养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观和民族价值观的理论基础。”“民族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包含一般性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内容之外,应着力凸显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加强民族认同观教育、民族国家观教育、民族宗教观教育、民族历史观教育、民族文化观教育、民族团结观教育、民族发展观教育。

 

  5. 关于四个认同的理论研究。

 

  关于四个认同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四个认同教育的内涵、意义和相互关系,并围绕着实证分析进行了相关的对策分析。有研究者认为,四个认同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三个离不开两个必须等民族理论政策的深化发展,是开展新时期民族团结教育的思想基础。与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认识相互衔接,相互影响,形成了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2) 关于民族团结教育研究

 

  (1) 关于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

 

  学界普遍认为,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是迎接国际国内形势挑战,防止敌对势力向学校渗透,与我争夺青年_代的需要;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是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需要” “是解决当前我国现实民族问题的需要;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进一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民族院校和谐校园促进其稳定发展的基础;是实现民族地区持续、稳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中华民族核心利益的根本要求和维护我国宪法和法律尊严的重要举措

 

  (2) 关于民族团结教育面临的挑战。

 

  研究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不同要素揭示了民族团结教育面临的挑战。一是来自现实环境的挑战,如民族主义思潮和民族分裂活动渐趋活跃,国家统_面临新的挑战;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拉大,社会和谐面临新的挑战;网络文化迅猛发展,传统民族团结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二是来自教育主体的挑战,如教育主体对于西方敌对势力和三股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加紧对我推行西化分化和遏制战略的严重性、复杂性认识不足;对新形势下民族关系的发展变化对民族团结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普遍认识不到位,准备不充分。对教育对象、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认识不清;教育手段过于陈旧,教育针对性不强,且未能形成一套有效的教育模式,以及对民族团结教育的淡化等等。三是来自教育客体的挑战,如大学生民族意识普遍增强,其获取有关民族关系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和便捷,对民族关系的分析判断独立性增强等。

 

  (3) 关于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

 

  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是民族团结教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政策的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理论的教育;民族工作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的教育;中华民族光荣历史传统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少数民族伦理道德中的团结、爱国思想的教育;加强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的教育,以及正确认识差距的教育等等。强调要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并不断拓宽教育途径,创新教育载体,强化组织保证,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

 

  (4) 关于民族团结教育的课程。

 

  有研究者探讨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如何渗透民族团结教育,如何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反映和突出民族团结教育的主题问题,如何改革民族理论与民族

 

  政策课教学来推进民族团结教育,以及如何通过民族问题概论课的教学加强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等高校民族团结的课程融入问题。有研究者在回顾我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历程基础上,对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及其定位进行了解读,就如何有效地组织和推进课程的实施提出了建议。有研究者运用多元文化课程理论分析了民族团结教育的课程模式,运用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探讨了民族团结教育的发展,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解读了我国的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24]有研究者认为,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要坚持教学目标设计的多维性、教学情景设计的真实性、教学资源设计的开放性、学习方式设计的主体性和教育途径设计的多样性五项原则;要根据个体文化身份认同形成不同阶段的特征设计不同内容的课程,以便于培育未来人们积极、反思性的文化身份认同。

 

  (5) 关于民族团结教育的方法、途径。

 

  有研究者认为,当前我国的民族团结教育存在着社会力量参与不强;舆论导向有偏差;教育形式单调;国家观、中华民族意识以及爱国主义教育不到位等问题,应把握好舆论导向,加强宣传,丰富教育形式,建立民族团结教育的长效机制,强化国家观、中华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教育。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一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扎实推进民族团结

 

  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二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民族团结教育的主旋律;三要积极拓展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通过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来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四要充分强调高校基层党组织、教师队伍和党政干部队伍的教育主体作用,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来进行民族团结教育28];五要积极占领并充分利用网络新阵地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有学者则从家庭、大众传播媒介、学校教育三方面论述了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实现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路径。

 

  (3) 关于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主要探讨了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和要求,分析了城市民族社区、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以及民族地区的移民、农民工、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状况,针对性地提出教育对策。

 

  受自然环境、历史因素、经济状况、文化传统、民族习俗等因素影响,民族地区群众的思想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自身鲜明的个性特征。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快速变化,民族之间的交流曰益密切,各民族社会经济差异缩小,文化价值观有着趋同的趋势。有研究者结合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论述了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对象、目标、任务、内容、环境,以及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原则、方法及其效果评估。有研究者探讨了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指出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一切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需要的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方式的总和,是反映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的制度规定和机构的统一,建立科学有效的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机构和制度,主要体现为完善接受引导机制、过程调控机制、结构优化机制和评估保障机制三个方面内容。

 

  也有研究者通过分析民族地区群众思想的民族化、层次化和宗教渗透等特征,探讨了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径。主要包括:加强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学科导向,大力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握好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点,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共性与个性关系;找准增强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切入点,着力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民族语言、历史传统、制度规范,是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还有研究者分析了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类型、特点及其开发问题,认为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民族性、地域性、针对性,包括主体资源、客体资源、载体资源和环境资源。加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民族差异,尊重不同民族地区的个性特征,探索和建立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有序管理和高效整合的方式机制,提高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体利用的效率和水平。

 

  (4) 关于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高度重视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保证国家统_、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有研究者分析了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他们认为,民族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制度、社会风气、社会思潮和国内国际形势等方面与其他高校基本一致,但由于少数民族学生成才的自然条件、生活水平、民族习惯、民族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教育对象的差异性;教育环境的特殊性;教育内容、方法的针对性。另有研究者阐述了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殊性,主要包括构成要素主体和客体的多民族性、教育介体的多样性、教育环境的融汇性,教育过程与外部环境、教育过程内部、教育主客体之间矛盾表现,以及教育过程模式三方面的特殊性。

 

浅析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进展与成果


  如何加强和改进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研究者认为,人的因素在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居于根本性的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加强和改进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将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稳边兴边、富民固边教育,创业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结合。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体现各民族文化特色,充分发挥民族院校中多元文化的隐性教育作用。

 

  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民族院校又是多民族师生组成的大家庭,必然呈现多元化状态,需要对民族文化加以整合并为思想政治教育所用。有研究者认为,大学生民族文化的整合教育,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为主体,容纳和接受大学生非主流文化,在把握差异,寻求共同点的基础上,引领当代大学生完成与主导价值观的磨合37];爱国、民主、法治、自主、公正、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等,继承了现实社会需要的优良传统,突出了反映时代要求的人格特征,是整合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价值支点。

 

  有研究者认为,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根据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思想特点及其民族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而确定的,它在保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共性的基础上,突出社会对民族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以及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思想实际水平和现实需要,强化教育内容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包括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国家观、宗教观、历史观和文化观等方面的教育。

 

  三、进一步深化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思考

 

  与当前国内外的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要求相比,该领域的研究在总体上还不够系统,不够成熟,研究的视角和方法比较单经验型、对策式研究过多,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衔接研究、国内外民族团结教育的比较研究都不够充分,研究力量还相对薄弱,缺乏厚重的理论成果,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提升。

 

  ()基础理论研究有待于深化

 

  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已经得到广阔发展,但研究质量总体上并不理想,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研究的方法和视角相对比较单重复性研究过多,研究的规范性、理论性和实践应用性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大量的研究局限于现象分析、经验总结和对策研究,集中于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内容、机制、对策等方面,研究缺乏必要的文献回顾和理论支撑,在整体上还停留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现存框架之内,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损害了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持续性和可积累性。只有不断深化理论研究,才能完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理论支撑,夯实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微观基础,并由此建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教育的中观理论。对此,一方面,要聚焦于经验资料的收集,继续鼓励和支持开展经验型、对策性研究,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经验性基础;_方面,要突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民族性的特点进行研究,避免相关理论的简单移植,深化、细化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研究,由实践关注、经验研究转向理论研究和问题研究的统_,服务于体系性的理论研究与学科建构的深化发展,形成对开展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的实践方案。

 

  ()跨学科研究有待于加强

 

  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基于问题导向的跨学科研究,需要融合民族学、人类学、文化学、德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不同学科的理论成果。现有研究借鉴了相关学科的成果,但跨学科研究的成果相对缺乏,跨学科研究的人才机制、组织机制也尚未形成。由于学术思维和学术话语的差异,研究呈现出_定程度的碎片化倾向,研究资源、研究力量的整合和交融尚不能满足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深化和实践推进的需要。当前,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队伍主要来自民族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相关学科和社会参与的力量相对薄弱。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者缺乏对民族理论政策的把握,以及对民族学、民族工作、民族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对此,需要注重学科之间智力协作,加强学科人才的培养,通过举办学术会议、创办学术刊物,回应当前我国民族问题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特点,促进相关学科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集聚相关研究的社会资源,搭建跨学科研究的平台,扩大研究的社会影响。

 

  (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体系有待于完善

 

  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及民族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对社会成员进行民族观的教育,揭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律、原则和方法,用以指导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一门科学。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是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实践基础,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是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理论概括,离开了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将是无源之水,而没有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指导,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效果就不可能达到预定的目标。近年来关于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围绕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内容、过程、环节、机理、资源、载体、方法及其评价等,初步构建了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体系,初步厘清和把握了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理论框架、逻辑结构、学科归属等基本问题,阐明了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社会基础、实践基础、研究基础。

 

  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后续研究,必须拓宽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覆盖面和边界范围。完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就是要遵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规律和要求,加强对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历史发展和实践方法的研究,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公民意识教育与民族团结教育的相互衔接,形成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多元结构_要深化对民族、民族教育、民族工作、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关系、民族矛盾、民族隔阂、民族认同等基本概念和范畴体系的研究,丰富学科的话语系统,夯实学科的理论基础;二要结合民族交往、民族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进程,探讨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本质和客观规律,为深化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三要结合新时期我国各民族和民族地区开展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按照三个离不开两个共同四个认同_系列目标要求,广泛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加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研究,完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参考文献:

 

  [1]徐柏才.建立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思考[M].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pool®.

 

  [2]陈文阁.中国共产党培育民族精神的基本经验与启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3).

 

  [3]徐柏才.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39.

 

  [4]徐柏才,刘启春,等.中国共产党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简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6).

 

  [5]韦国善.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10,(8).

 

  [6]康春英.对民族院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认识和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1)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65200.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