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摘 要:
关键词:
爱因斯坦提出“唤起创新的表现和求知之乐,是为人师者至高无上的秘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善于应变、勇于创新的素质已成为现代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作为中小学语文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和途径,适时做好创新能力培养的工作。
一、创设师生平等、民主研讨的课堂情境。
在阅读教学讨论中,教师不要轻易做优劣正误的评判。对学生的发言,要鼓励其创造性的大胆质疑。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个性会得以张扬,会时不时冒出智慧的火花,因而我们要尽可能的给与正面评价,哪怕是极微小的合理成分,都要充分肯定。即使完全错误,也不要直接驳斥,而应该从发言的勇气、态度等方面加以鼓励。当然错误还是要指出,不能模糊过去,但语气要委婉,态度要恳切,措辞更让人容易接受。在讨论中教师要尽可能以讨论者的身份参与进来,尽量淡化“裁判”的色彩。这样才能让学生敢说敢讲,引发学生创新的激情,激励学生进一步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的课堂气氛才是平等、民主、融洽的,学生的创新能力才得以尽情发挥。
二、启发创新性思维,培养独到见解。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思考的创新者。”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所以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地畅谈自己创造新的解读。在阅读教学中,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高质量地完成预习任务,看谁对教师的提问能给以准确的回答,看谁对文章的内容记忆得快,如此等等。也就是说由学生来解决一切问题,同时老师对表现好的学生及时予以鼓励。总之,教师不失时机地让每一个学生感受成功,而这也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启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创新求异。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就是一问。”因此创设积极思维的问题情境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创新求异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中心环节。创新的本质在于求新求异,在于发展。因而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探索和实验,紧密联系教学实际,深入钻研阅读。从教材中发掘,而不是简单的临摹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以多样的形式将其设计转化为问题情境,已触发学生的思维的兴奋点,启动学生思维的激活点,进而引发学生探求的欲望和动机。教师不断变换设疑的方式和策略,使这种欲望和动机得以维持和强化,这样学生在疑和思的循环和矛盾中一直面临“愤悱”情景,始终保持着高涨的情绪和亢奋的思维状态,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创设自主探索环境,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不能有别人代替的。学生只有在读书中才能学会读书,在说话中才能学会说话,在作文中才能学会作文,别无选择。在自主学习中认识自己的能力,感到“我能行”,这样才能毫无顾虑地自由选择学习的方式方法,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愿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应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自主探索的环境,维他命提供主动探索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获得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这就是在培养创新能力。
五、利用活动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的发展,仅依靠课堂四十五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实施创新教育要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创新性活动,要构建一个课内外开放的教学环境,增加活动课,在活动中进行挖掘学生的创新素养,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总之,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是实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战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下一篇:语文教学中的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