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摘 要: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在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都急需改革, 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学语文现状的反思,就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特征及其如何营造进行探求,提出具体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方法,使其达到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管理;营造环境
正文
语文教学是以创新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的价值取向的思想和理念。语文科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社会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具艺术情趣的学科。但是,中学语文教材存在着许多问题,最为突出的是过分地强调语文教学的科学性,而漠视课堂教学中艺术氛围的营造。比如,课堂教学中太偏重理性分析,只顾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只晓得加大信息量的灌输,而往往把一篇篇意境优美、情趣盎然的课文肢解为零零碎碎的一串知识点、化为一道道令人生厌的思考题、练习题,因而忽视了内容的丰富深邃、结构的精巧多变、形象的生动传神、情感的跌宕多姿、语言的优美奇巧等特点,把语文课上成纯知识课,把学习语文变成纯技能训练。试想,在如此枯燥乏味、了无生趣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如何能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从而达到""提高思想认识,陶冶情感性灵,进行审美教育,开发智力,形成创造力""的教学目的呢?
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这""喜欢""之情,便是来自教师在教学中所创设的课堂教学氛围。试想,学生在教师所营造的氛围""刺激""下,充满了求知欲望,群情激奋,每个大脑都在充分运转起来,那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有多大啊!
那么,语文课堂教学气氛该如何营造?我认为,首先,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大胆独立发表自己的见解。语文教学是将新的知识深入学生的头脑中。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并且与学生自己的目标和现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教师自己必须有创新意识,改变单纯的灌输。教师自己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灵活的思维。这样学生才能大胆地发挥想象力。
教堂上,只有教师的思维活跃了,才能营造宽松气氛,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愿、主动地、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之中,大胆鼓励学生明确自己想要的知识能力,然后,然后教师以积极的态度,大胆的想象,充满乐趣的。话语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一种巨大的潜在的脑力等待被开发,教师通过自己高度的、富有神话色彩的教学,让学生从轻松之中获取知识。
其次,教师在教学时因生施教,构出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充分认识并尊重学生作为社会主人的权利,尊其个性特长,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向。因此,对每个学生不要千篇一律,限制学生的思维,造成学生的心理障碍,设置的问题每个学生都望题生畏,形成紧张严肃的课堂气氛,不能充分发挥各个学生的想象。因此,教师设疑一定要因人而异。
教师设置的教学内容要有梯级性、广泛性、选择性,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每个学生都处于毫无戒备的学习状态,努力学生一种新感觉,课堂是学生自己的,他们是自由、自主的人,有尽情说话的权利。让每个学生都放下包袱,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投入学习之中。
下面是我就课堂教学氛围的特征及创设的问题谈一些看法。
一 、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特征
语文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千变万化,课课不同,人人各别,然而富有特色和创意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我认为,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一)、洋溢热烈奔放的激情
语文教学不同于数理化课程的教学,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热情,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思想上的共振,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全班都活起来。教学中,教师则随教学内容的推进,不时地改变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感情不断激发出来,使他们能始终感情饱满、有滋有味地进行学习,让教师情、学生情、教材情始终充盈于课堂。如果教师面无表情,毫无激情,整个教学进程平平淡淡,就会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情绪淡薄、教学效果低微的结局。可见,感情投入多少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二)、充满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语文课本内容涉及古今中外、五湖四海、花草虫鱼,而这些内容又并非都是学生熟悉的、亲身经历过或亲身体验过的,不借助联想想象,根本就无法认识他们,至少不会认识得那么完整深刻准确。无论是文学作品的教学,还是一般文章的教学,莫不如此。我认为,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放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让他们跨越时空去与课本中的人、物相会,随屈原去两千年前的楚国会湘神,随莫泊桑去万里以外的法兰西见于勒与玛蒂尔德,随孙悟空去天庭吃仙桃,随凡尔纳去海底游玩,随贺敬之""回延安""、唱""桂林之歌""、会""白毛女""。在这样充满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课堂氛围中,学生就不会觉得语文学习枯燥乏味,而是意兴盎然、其乐无穷了。
(三)、具有扣人心弦的高潮
我认为,一堂比较成功的语文课最好要有高潮。这个高潮就是教学目的的完成,重点难点的解决。教师上课之前,要明确本堂课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并围绕它们设计一套系统连贯而又有梯度的问题,上课时通过引疑、激疑、释疑,逐步完成对问题的解答。这个问题的引入、提出、思考、讨论的过程就是多方铺垫、渐入高潮的过程,问题的解决就是高潮的完成。 上课时教师用描绘的语言渲染一种气氛,创造出与学习内容相适宜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进入到某种境界。这样的环境就很有利于学生学习。事实证明,环境气氛好,学生心情舒畅,精力集中,憎爱分明,情绪热烈,学习起来就会感到轻松活泼,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反之则心情压抑,注意力分散,空气沉闷,事倍功半。
二、营造语文课堂教学氛围
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必须要讲究课堂教学的艺术。要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合理诱导启发学生,灵活娴熟地掌握教育的机智(契机,应变能力等),精选适度有趣的训练,公正、准确地评价学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激活每个学生,使之共同参与,形成良好的充实有效的课堂气氛。
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语文学科的性质特征,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我认为,课堂教学氛围营造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情感交流法。苏霍
姆林斯基曾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和种子就播在这块土地上。""一个教师冷冷冰冰地进行知识发售,而没有情感的交流是上不好课的。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通过情感交流,去完成预定的教学计划,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譬如,当课文的基调清新爽朗时,教师应以愉悦欢快的讲授心情去感染学生;当课文的基调哀怨悱恻时,教师应以沉郁凄凉的讲授心情去影响学生。又如,说明文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清晰的条理性,教师的心情则应平正、舒快;议论文的思维逻辑严密,或深沉,或激昂,教师的心情也必须随之或严肃,或振奋。教师的这些情感借助教材,通过形象的意境语言,传示给学生,从而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
(二)、动作启示法。语文教师的手势、表情及走动等能传递管理信息,是课堂上师生相互感知到的各种意识信号。语文教师的手势具有状物、言志、传情的特殊本领,当它被""引进""语文课堂领域后,就成为辅助课堂管理的非语言的外部表现形式,可以对学生作意识上的导向,可以把课文的表现意图和学生的接受意向牵引到一起,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空中按照自己所启示的思路去领悟,去融会贯通,并有所发明。语文教师的面部表情也有一定的潜在调控作用,表现理解的微笑和思考式的点头,则流露出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期待;表示满意的微笑和赞许式的点头,则流露出教师对学生的热诚和喜爱,可以收到移情传神之功效。
(三)、语气导航法。听觉信号输入是语文课堂管理信息输入的主要形式。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声音的音质、音量、声调、语速和节奏等加以组合变换、把声音的声、色、情三者融为一体并运用到语气上,用含蓄的方法对学生在上课时的问题行为产生迅速的诱导性影响。教师在课堂上范读、讲话时,应该抑扬顿挫。同是诗歌,《回延安》与《一月的哀思》的朗读是不相同的,一个心情激动,因而激扬;一个心情悲痛,因而低沉。用声调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用声调感染学生,并使他们和作者发生共鸣。有一位教师讲《为了忘却的记念》时,对文中第四节""原来如此!……""的感叹号和省略号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的:先用饱含感情的语气分析课文,讲解鲁迅先生对烈士的担心、关切和惦念的不能自抑的心情,紧接着充满感情地诵读:""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原来如此!……""随着诵读,教者的感情越来越炽烈,尤其是""原来如此""四个字,读音更为缓重。教师的情绪深深地感染了学生,以至教师读完之后,教室静悄悄的。这位教师没有立刻往下讲,而是留下了""停顿"",让学生体味。教师不失时机地抓住这机会,说:""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这么安静?为什么沉默无语?因为你们的心此时也是多么不平静!(就象这感叹号)因为你们也有多少话要倾诉!(就象这省略号)。""然后,引导到这两个标点的含义上。至此,学生思路已开,且能抓住本意。这就是运用""停顿""所产生的艺术魅力。
(四)、视觉暗示法。视觉信号输入是语文课堂管理信息输入的重要形式。讲课前,学生从室外蜂拥地跑进教室。这时,他们的心情激荡,很不平静。有的还沉浸在刚才的嬉笑追逐之中,有的则陶醉在课间休息时的趣谈而未清醒,具有这些心态的学生,突然集中到课堂中来,正如奔腾的激流,一下遇到挡住去路的闸门一样,会出现反激的浪花和一股回旋的倒流。在这时,教师应该用眼神扫视全班一周,形成一种引力,把他们""散放的心""吸引到课堂语文学习的目标上来。教师不论分析课文、范读,还是提问、解答问题,都要不时地环视前后左右,要给予满腔热忱的关注。教师的视野所及,以目传神,促进学生专心听讲,通过目光把教师想要表达的愿望、态度、思想感情和言语迅速地传送给学生。淡漠、严厉、责备的目光使学生触目知错,立即醒悟;热情、慈祥、赞许的目光使学生触目会意,精神振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以眼传神,使学生对课堂上教师讲读的东西自始至终都能保持浓厚的兴味。
语文教学工作是很深的一门艺术,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著《大教学论》的副标题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普遍艺术""。教学方法的运用不是一种机械运动,而是熔教师的思想、情感、审美、知识、能力与智力为一炉的富有个性特征的创造性劳动。""我以我法上讲台"",在尊重课堂教学氛围特征的基础上求异、求新、求变、求实、求活、求巧,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艺术更臻完美。
综上所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营造学习化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角度去思考,构建,如能这样,语文课堂一定能焕发一种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 引自《教育艺术》
[3]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著《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上一篇:职业中专英语口语教学方法探究
下一篇:浅谈让语文课堂闪烁人文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