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摘 要:创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受教育者的综合创新素质,包括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是促进个人自由、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英语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在大学教育中举足轻重。大学英语教学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构建新的模式,探索新的途径,在继承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新的探索。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创新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课题。笔者结合多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创新教育的作用
创新教育是以开发创新性思维为核心、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教育是在创造教育思想基础上, 根据“创造学”和“教育学”原理, 针对传统教育中有碍人的创造力提高的问题而提出的。所谓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综合的创新索质。它包括创新意识与动机(想不想创新)、创造精神(敢不敢创新)、创新能力(能不能创新)和创造个性(善不善创新)等要素。创新教育是通过“创造的引导者”一一教师应用创造性思维教学策略提供创造的环境, 能激发“创造者”一一学生的创造动机 , 培养“创造的人格物质” , 以发挥创造的潜能, 而有创造的行为或结果。就其目的而言,创新教育在于启发学生的创造动机, 鼓励学生创造地表现, 以增进创造才能的发展。就其内涵来看, 它是教师通过课程内容及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和增长学生创造行为的一种教学模式。就教师本身来讲, 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因时制宜, 变化教学方式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学。
二、转变教学理念,发挥英语教育的复合功能
教学理念指导着教学实践,制约着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各个方面,所以,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Jean Thomas有句名言:“革新的成败最终取决于全体教师的态度。”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教师必须冲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彻底清除传统教育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而树立起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素质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其次,要正确认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教育部2007年7月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尽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不可否定,但教学是为学生而进行的,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的语言最终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因此,教师应将学生置于语言学习活动的主体和中心位置,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该围绕着学生进行。
英语教育的复合功能主要包括工具性功能和人文性功能。工具性功能的主要内涵是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人文性功能的主要内涵是历史、文化、审美和伦理。发挥语言教育的复合功能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既传授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又启发对历史、文化、审美和伦理的感悟与认识,树立对自己、对他人、对自然、对社会的正确态度,培育良好的人文精神。
对少年儿童和初学者而言,工具性功能较为重要,因为他们此时需要提高基本功,夯实语言基础。就大学生而言,人文性功能则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他们正处于重要的人格发展期和社会关系建立期,需要人文教育来帮助他们完善人格,发展个性,陶冶情操,为他们客观评价人生和正确处理各种社会问题提供基本尺度,为立身、处世、做人提供基本准则。英语作为文化载体,传承人类的文明和智慧,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容,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培育。此外,英语作为信息载体,包含着丰富的知识。众所周知,创新能力的形成发展要以深厚的知识底蕴为基础,英语阅读和听力材料通常广泛涉及政治、经济、科技、历史、地理、社会、艺术等诸多领域,因此学习英语有利于开拓知识面。
外语教育家认为,外语教育的最佳途径是用知识和思想去影响学习者,使他们在受到知识熏陶和思想启迪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吸收语言。这种教育理念及方法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推动英语教学走出目前“高投入、低产出”、“费时多,收效低”的困境,使其成为一种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活跃思维、丰富情感、发展个性、完善人格的综合素质的教育。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语言技能,既能满足应试等功利性学习目的,又有利于个人素质长远发展。因此,“大学英语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英语不仅是交流信息的重要工具,而且可以有助于学习者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加深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精华,提高自己的素养。
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关注学生的情感,给学生安全、自由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机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微笑和点头,专心听他说,鼓励和赞美”。“微笑”代表了一种亲密关系,是一种“我不讨厌你”或“喜欢你”的个体表现。微笑是增进师生关系的营养剂,也是教师态度改变的第一步骤;“点头”,表示接纳对方,是一种鼓励,是一种增强,让对方继续表示他的想法。学生看到老师对自己点头,常会受宠若惊,对教师倍感亲切;“专心”是一种专注行为的表现。教师通过眼神、手势、姿态以及适当的口语反应的方式,集中精神与学生沟通。专注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是鼓励自由地说出他们的观点和想法,也就是说教师尊重学生,有一
种强而有力的增强作用。“听他说”是一种倾听,除了以耳朵听学生的话外,更要用眼睛注视学生的身体语言。“听”也是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在人与人的相处上可以发挥很大的力量。听可以减轻情势的紧张与压力,因为不管是一个多么狂暴、愤怒或冲动的场面,当一方在专心倾听的时候,整个气氛已被缓和了。
(二)构造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1、巧设问题,启发、引导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多方位、多角度设计各种思考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思维,使学生不受思维定式等心理因素的干扰,把知识简单的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上,要让学生利用正在学的知识,结合已有知识
去创造、探索,想别人之未想,求别人之未求,标新立异,开拓创新,使思维有创新性、批判性、求异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增强其创新能力。
2、丰富课堂,改变教学方法
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教育,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用大量生动有趣的题材去刺激学生的创新思维。然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从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入手。如复述,复述过程实际上就是大脑思维的过程,可以训练学习的各种思维能力。
3、营造适宜的学习气氛和环境,平等教学
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和环境,对学生的精神面貌、学习动机、自我形象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课堂上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往往是在情感融洽的气氛中进行的,知识的接受以及学生技能的培训是以师生心理的互相影响为背景的。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信任、热情鼓励以及耐心期待都可能转化为学生的自信、对知识的滋求及对课堂活动的主动参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把真挚的爱传递给学生,学生在这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下处于亢奋的状态,养成乐思、善思、敢思的思维品质,形成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学习心理。
(三)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有位名人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有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
1、讨论策略
讨论是日常课堂教学常用的一种方法。当讨论问题时,每一方为了讲清自己的基本思路和观点,并批驳对方的基本思路和观点,需要调动各自的智慧和积极性,使自己的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同时,由于每个人的知识背景和思维习惯,观察问题的角度和方法都不相同,通过讨论可以互相启迪,达到思维的互补。讨论时一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讨论的题目必须是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第二,讨论的题目是不能用Yes或No直接加以回答的,否则就失去了讨论的意义;第三,在讨论前,可就某个话题让学生列出与他们的经验或经历有关的主要事实;第四,教师可给学生一定时间做准备,以便学生进行思考或做笔记;第五,讨论最好以竞赛的方式进行,这样更能调动双方的积极性。
2、近义的发散策略
一个句子用不同的词汇或句式表达,不改变原句所要表达的意思。以原句子作为发散点,表达方式越多,说明发散思维的流畅量越大。发散思维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变通性。在近义发散中,普遍采用的是不同句式的变换,通过句型变换,学生的思维自然而然地形成新的变通性思维。
3、话题发散策略
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相关问题作为发散点,让学生各抒已见。需要指出的是,话题发散往往是伴随常识发散进行的,也要借助常识才能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4、侧向发散策略
在创新思维中,将思维的流向由此及彼,从侧面扩展和推广,使新问题得到解决。在教词汇时,常常利用学生已经获得的某个词的特定意义来猜测新词及短语的意义。
(四)强化创新意识,发挥想象力策略
想象力是一种能动的思维能力,它是通过形象和抽象思维,对头脑中已有的各种素材进行加工,重新排列组合,创造出未曾感知过的新形象的过程。想象力的培养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和存储,但平时的训练和开发更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从每一个环节上重视想象力的训练。
1、单词联想
在学习单词时,要求学生就最近学习过的一个单词发挥联想,让他们写出与这个单词词意有关联的任何单词。在进行这种练习活动时,事先可给他们一两分钟的准备时间。
2、标题竞猜
让学生通过阅读一些文章的标题来猜测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的形式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种好方式。这些文章可以从代表各种观点的报刊或网上摘引而来,题材不同,体裁各异。让学生一方面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进行猜测,另一方面也能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找到差距。
3、故事续尾
在阅读一篇文章或一个故事时,在结尾处留有悬念,要么提一个问题,要么让学生把故事的结尾续上,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这种方式给学生留有充分想象的空间,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结尾,教师不要急予做出评刿,而应鼓励每个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
解决学生的疑难后,教师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深化小结,这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创新学习的点睛之处。教师不能只将知识简单梳理或机械重复,而应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在总结中要特别注意将深化的知识留给学生思考,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65547.html
上一篇:浅 谈 “ 自 主 学 习 ”
下一篇:论如何构建农村自然小班化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