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摘 要:儿童美术是儿童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它反应了儿童对周围世界得认识,情感与思想。结合幼儿的生活环境,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从已有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场景,将幼儿的生活与美术活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儿童的创造能力,可以让儿童的美术作品画面变得更加丰富、生动。
关键词:美术;创造力
陶行知认为,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的精髓。所谓创造教育,即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是培养儿童“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
绘画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绘画是儿童的视觉语言,在幼儿丰富的绘画领域中,形象和色彩是构成幼儿绘画语言的两大要素。幼儿学画一样东西,得有自信心;要完成一幅作品,需面对挑战,面临失败,应有坚持性;想画出有个性的作品,需有创造性;幼儿要掌握画画的方法,应具主动性;绘画形式多样,有时需独立完成,有时需分工合作,更需灵活性……
幼儿知识、经验、能力的获得并不是靠成人灌输的,而是通过他们主动参与活动从实际情景中去体验、认识的。老师在目标定位、方法引导、过程指导、评价展示时往往忽视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更新观念、改变方法,恰当处理幼儿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关系,让绘画活动从“教我画”到“我来画”,真正做到思幼所想,画幼所受。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更应该注重这些方面:
一.善于启发和引导培养幼儿对绘画对象的好奇心和兴趣。
好奇心是指人对未知的新奇事物的认识需要和探索的倾向;兴趣是指人对事物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好奇心与兴趣是人的内部动机的重要因素,对幼儿的认识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好奇心强的幼儿对周围环境充满探求的渴望,善于主动发现和探索事物的特点,在不断获取周围环境中的知识与信息的同时使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也获得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对某个事物感兴趣时,自然而然就会迸发很多绘画灵感,从而来丰富自己的画面。兴趣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首先表现在它对幼儿活动积极性的激发上。如果幼儿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萌发积极的探索欲望。其次,对幼儿的活动具有维持和促进作用。如果幼儿对某件事或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持之以恒地去探究。第三,可以对幼儿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幼儿对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持久兴趣,可逐渐发展为爱好并形成某些方面的能力。同时,老师的情绪、语言、行为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情绪与心态,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创造行为,教师在绘画教学过程中若不苟言笑或语言干涩,缺少情感渲染,缺少幽默,偏向于成人化,则活动的气氛必然会趋向于紧张、严肃,致使幼儿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绘画活动是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的一项艺术活动。当今绘画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从技能型转向审美型,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萌发幼儿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在绘画活动中采用引在前、导在后的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兴趣,让他们在探索过程中不断发现,在引导过程中不断探索。
二.解放儿童创造力,激发想象,促进幼儿创新绘画活动的开展。
陶行知认为,儿童的创造力需要及时、正确的培养。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陶行知提出了“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和时间。陶行知列举爱迪生、瓦特等发明家的事例来说明动手的重要性,主张我们教师要像爱迪生的母亲一样,让孩子们有动手的机会。传统的教育使儿童脱离社会实际生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我们应让儿童用眼睛看事实,让儿童观察和分析大自然、大社会,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孩子有问题要准许他们问,从问题的解答中来增长他们的知识,发展他们的思维、理解能力。要让儿童接触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以及社会的士、农、工、商、三教九流,空间解放了,儿童才能搜集到丰富的材料,扩大认识的眼界,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任何创新都是通过想象,对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形象、新假设开始的,这是创新活动开展的第一步。幼儿时期正是想象力发生和发展最为活跃的时期,而且创造性想象的能力也逐步发展起来。幼儿由于缺乏旧知识经验的束缚,想象会更大胆,更富有创新意识。正如心理学家考伯所说:“正是儿童期的幻想引发,才形成了以后所有创造性活动。”因此,促进幼儿创新教育的开展,想象力的培养不容忽视。
只要不断地引导孩子感知、欣赏他人的作品、激发孩子们的美感和创造兴趣,他们的绘画水平、鉴赏水平都会有质的变化。假如一味的急于求成,埋怨孩子,反而会适得其反,影响他们的绘画兴趣,扼杀他们的创作欲望。由此可见,想象力在创造性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只有激发了幼儿的想象,才能有效促进幼儿创新活动的开展。
三.操作、实践,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充分说明,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离不开幼儿的动手动脑。对于语言能力发展还不十分完善的幼儿来说,动作是他们思维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通过操作、实践活动,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不失为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
四.以积极的态度评价幼儿作品,善于发现幼儿绘画作品的闪光点。
当幼儿在胡乱涂抹一阵后,即使在老师的眼中这张画画的再难看,但在孩子心中的满足程度并不亚于完成一幅完美无缺的大作,这时的幼儿希望与他人共享这份喜悦,更希望得到老师、伙伴的肯定与赞赏。这时,老师应该认真、耐性的看待幼儿作品,鼓励幼儿做自己画的解说员,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创作内容,不能以画的“象”来判定幼儿画的好坏,而要以欣赏、理解、肯定的语气鼓励幼儿的创作。
教师应充分肯定幼儿的作品,采用幼儿自评、小组互评、全体讲评、分层主评等形式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对完成质量好的作品给予表扬,并引导幼儿谈一谈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对有进步的幼儿作品给予肯定,对其不足用商量的口吻、建议的方式提出改进意见;尤其是对那些有新意的作品,教师更应给予大力的鼓励和表彰,使幼儿的创新意识得到激发,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逐渐树立创新的信心,并能主动地进行创造,从而更有效的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保护、诱发幼儿可贵的创新能力。
上一篇:“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对策浅析
下一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