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 如何培养语感

如何培养语感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摘 要:

关键词:
  语感是指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是一个人语言素质的直接反映。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语感的形成来自长期、反复的语言实践,小学是学习语言的基础阶段,为了让学生将来具有敏锐的语感,就有必要在小学阶段进行语感的训练,使其终身受用。那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细细品读,是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最有效的方法。大凡一篇文章,一段文字,初次读来,粗粗浏览,虽然读后能了解大意,但对语言文字的感受总比较淡漠,至于语言的精妙,文字所蕴含的深义和种种说不尽的意趣要想深刻领会,只有通过品读。品读重在一个“品”字,是品味性的读。品读是理解,品读是对语言文字深层次的,同时又是一种直觉性的体味。
  苏教版第七册《燕子》一文中有这样美妙的句子:“嫩绿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一个“嫩”字,一个“痕”字用得多么传神绝妙!紧紧抓住这两个字可以作这样的品析,为什么不用“几根”而用“几痕”?为什么不用“蔚蓝”而用“嫩蓝”?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天空里只留下一丝轻轻的、淡淡的痕迹。而用“几根”却显得重了,深了,就没有那种朦胧、缥缈的水墨画般的感觉。至于“嫩”,更是妙不可言。是颜色浅?是蓝得透明?是春天的天空也充满了活力?是,但又不全是,里面更多的是作者的情,作者对语言的一种感觉。只要我们读得很美,很有味,就行了。于是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读得有滋有味。这样仅仅抓住“痕”、“嫩”两个字的细细品读,对学生的语感训练却是多么有效!
  二、想象中训练,感悟语句的意境
  文章是作者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进行思考后写成的语言符号,这些文字本身没有直接的可感性。阅读时,只有凭借想象才能走进作品所描写的世界,进入一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到气味,能听到音响,能辨出色彩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蕴含的情感。
  教学片段1  苏教版第十册《二泉映月》
  出示:“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师:找出这段文字中表现琴声特点的句子。
  生:乐曲久久的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师:表现琴声所抒发的丰富的情感的语句是?
  生:阿炳用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他爱……他爱……
  师:老师很想读一读这两句话,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有感情的朗读),读得可以吗?老师相信,如果能把自己当作阿炳的知音,你们也一样能读得很好。注意:现在我们就是民间音乐家阿炳的知音了!琴声的特点是?
  生: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师: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
  生: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
  师:他仅仅是爱这些吗?从哪里看出来?
  生:阿炳爱的事物很多很多。
  生:作者没有一一列举出来,用省略号表示阿炳爱的事物不胜枚举。
  师:省略号表示什么呢?可以联系课文来回答。
  生:阿炳爱家乡惠山上那葱茏的树木、摇曳的藤萝。
  生:他爱对自己恩重如山的师傅。虽然他的师傅早已离开了人世,但是,在他的心中,师傅永远活着。
  生:他爱那淙淙的泉声,因为泉水仿佛就是自己的知音,泉声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
  师:联系课文内容,想象丰富合理。总之,他爱一切事物。
  师:怎样的事物?
  生:充满活力的事物。
  生:给他带来恩惠的事物。
  生:美好的事物。
  师:请女同学齐读写琴声特点的句子,注意读出琴声的特点来。
    女同学: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师:请全体同学齐读写琴声丰富内涵的句子,注意读出阿炳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无比热爱之情。
  课文“回响”部分最后的省略号,是作者精心处理的艺术空白,也是一个可贵的教学资源。教师给予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使人物内心世界更加细腻,让人物形象更加饱满,顺利自然的充实了文本内容。由此可见:语感的产生是以“感”为主,它离不开具体生活的想象。因而,要得到敏锐、丰富、深切的语感,应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品味语言文字,启发想象,达到“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的境地,让学生在心中产生“内心视象”,感悟课文的意境,获得丰富的语感。
  三、通过比较 揣摩品味词语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培养语感精确性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往往发现课文中有些词语虽然并不深奥,表层意思也不难理解,但用得精妙传神,耐人寻味。推敲、揣摩语言运用的准确精妙,挖掘其蕴含意义,从而有所感悟。
  教学片断2  苏教版第十册课文《灰椋鸟》
  要求学生读下面的句子,说说这两个带点的词语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1]我们选好观察的位置,便在那儿等候灰椋鸟归来。
  [2]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学生1:“观察”和“观赏”可以调换。因为“观察”和“观赏”都有看的意思,把“选好观察的位置”改成“选好观赏灰椋鸟归来的位置”、把“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改成“到哪儿去观察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的意思没有多大的不同。
  学生2:不可以调换。我查过词典,“观察”是仔细察看,“观赏”不仅是观看,还有欣赏的意思.
  学生3:从文章的内容看,这两个句子里的“观察”和“观赏”不可以调换。“我”起初认为灰椋鸟没有什么好看的,但一个偶然的机会,看了一个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忍不住想去看了。既然是忍不住想去看,在这种情况下,一定会找一个能仔细看到灰椋鸟的地方,这里就应该用“观察”;后来发现灰椋鸟归林,太有意思了,场面也非常壮观,就欣赏起来,最后说“到哪儿去观察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这里用“观赏”比较好。
  培养语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当然在语感的领域中尚有许多课题有待我们去探索。语感的形成也不是立竿见影的训练,而是来自长期反复的语言实践。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只要我们重视语感的培养,并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必将会探索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65755.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