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摘 要: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主旋律,体育课不但要通过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更重要的是通过锻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体育课对培养学生的意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只要坚持对学生有意识的培养,我们学生的意志品质就会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小学时期是意志品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重视小学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培养对其一生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体育活动 意志品质
新课程改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不但解放了教师,也解放了学生,更解放了课堂。新课堂的内容丰富了,形式生动了,气氛活跃了。但是过度采用“人文化”教学容易导致学生忽视受教育者的身份,课堂上纪律涣散,效率低下,学生自由有余,约束不足。现在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意志品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小娇生惯养,极少吃苦,怕摔、怕累、怕冷、怕晒,遇到困难就后退、遇到挫折就灰心,身体与心理的承受能力极差。在体育课中发现他们对一些“较累”的内容(如长跑)容易产生厌恶、反感的消极情绪。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在体育课中应采取一些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方面受到较好的效果。
体育课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是:(1)学生上体育实践课不是静坐在教室内听讲和读写,而是在操场从事各种肢体练习。(2)学生在上体育课时身体都要承受一定负荷的运动。(3)上体育课时,学生之间对抗的活动较多,容易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因而,体育教育也就成为学生受“罪”吃“苦”的重要阵地。
为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教师可以在体育课上,有意识,有计划的安排一些“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活动,让学生体会磨难和艰苦,从而达到“增益其所不能”的目的。不过针对现在学生的心理和特点,在进行教育时一定要注意方法。稍不留意就可能引起同学们的害怕、逆反的心理,自己界影响体育课的质量,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因此在进行教育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激发学生增强意志的愿望
让学生明确这是他们成长中必需的教育,是培养个人坚强意志品质的重要手段。使学生明白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有坚强的意志。结合实际,讲一些我国优秀运动员取得成功的经历,用他们坚强的意志鼓舞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意志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性。另外,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激发学生增强意志的愿望。如体育课上分小组评比,对于能主动、努力完成一些“较苦的”、“较累的”内容的同学进行奖励,激起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
2、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快乐中培养意志
实践证明,有兴趣,学生就会主动的进行有效学习。运用情景教学能使枯燥的教材、单调的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学的愉快,练的高兴。既然感到快乐,兴趣高,投入就会认真,再苦再都愿意去干了。教师把学生以为难的,累的一些内容都编到游戏中去练习,并给这些游戏取一些新鲜的名字。这样使游戏更情景化、游戏化,学生虽然在游戏中训练、流汗,但是兴趣浓,气氛活跃,积极性高,苦点累点也就顾不得了。因此经常变换练习手段,更新内容和游戏的名称,运用形式多样的训练方法,变“让我练”为“我要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
3、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传
教师以身作则,对学生是无形的激励和鞭策。有了榜样,再苦再累学生还是要跟着一起做的。在练习中,教师要积极的进行示范,只要教师示范到位,学生就会毫不犹豫地模仿教师去练习,也就很少去考虑怕不怕,难不难了。这对培养学生的意志,同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体育课上要勤奋,尽量给学生做示范,要求学生的,自己也一定要做到。
4、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运动过量了学生承受不起,量少了又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在上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量力而行。在学生达到极限时,鼓励学生咬牙坚持多做一次、两次,这样对他们在心理生理上都有所收获。在让学生在练习时要遵守人体机能活动规律,循序渐进的进行。大运动量的练习,可以课课练,但是不能满堂课练。必须和快乐教育相结合。这样学生的负担不会很重,就不至于对体育产生畏怯思想。
课改以后,学生的学习过程少了一些统一的要求,多了一些自主的创新,这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还给学生发展兴趣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但是学习不能凭好恶,不能上课时让学生总是自主学练,想练什么就练什么,想怎么练就怎么练。尊重学生个体与严格规范的要求两者并不矛盾,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严师才能出高徒。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为目的,体育课上没有什么运动量,根本就不可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体育健康知识画刊 2005 第三期
[2]、谨防体育教学中的“过度”现象 2006 体育教学 第五期
[3]、让学生成为意志坚强的人 2005 中国体育教学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65852.html
下一篇: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