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摘 要:
关键词:
2011年5月27日,中国·甘肃“感恩我们要行动”讲师团莅临我校进行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激情演讲。生动鲜活的生活实例,声情并茂的激情演讲,再现了父母老师的无私奉献,让孩子们第一次对父母、老师表达了真挚的谢意。孩子们一句句发自心灵深处的“我爱你”和一个个亲密的拥抱,在感动我的同时,也让我懂得:学会感恩,快乐生活应是小学生品德教育的主话题
曾几何时,领导苦口婆心地强化学生思想品德理论知识;曾几何时,班主任老师大声的斥责学生无视校规校纪……然而,收效甚微,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成了每位班主任老师最无耐而又每天挂在嘴边的话题。通过这次演讲会,我茅塞顿开,学会感恩,快乐生活,才是学生品德教育的主话题,才是学生将来走上人生道路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奠基石。“百善孝为先”, 中国自魏晋开始,至唐、宋、元、明、清一直下来,就提倡“以孝治天下”。 清兵入关,从上到下所有官员,有三本必读的书,其中之一就是《孝经》。《孝经》中告诉我们怎么样才算孝呢?不仅仅是对父母要孝,还要扩而广之大孝于天下,爱天下人才为大孝。孝的真意是什么?就是爱,也就是回过来要还报的爱。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孝道,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当今社会,很多孩子的孝敬意识越来越淡薄,感激别人的情感越来越麻木,只知索取,不愿回报。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孩子的自私和贪婪。因此,对小学生开展感恩教育刻不容缓。
一.感恩教育-----品德教育课的主旋律
其实,小学品德教材中,感恩教育是贯穿于整个小学品德教学中的,有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老师—感恩学校—感恩社会,教学内容呈纵向不断加深。可又为何收效甚微呢?素质教育下品德教育得到了重视。但是德育的首要地位还是不断受到冲击。应试教育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许多教师认为:语数等学科是重要的,因为要考试。而学生的爱心品质在试卷上不能体现。因此不去特别重视,只要学生不出大问题,品德课好坏无所谓。正因为学校教育对孩子缺少感恩教育,让孩子的感恩行为缺失。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们认为自己有义务、有责任教育学生,却碍于面子,从不对学生提出“感恩”两字。尽管有的教师对学生的一些行为认为“没良心”,但更多的教师是从未意识到需要“感恩”,直至学生变得自私、任性、冷漠。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并开展积极有效的“感恩我行动”活动,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逐步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 如: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学会感恩”单元第二板块“感恩”这一环节的教学,教者可以设计“亲情小测试”,创设情境,让学生写下自己生活中最亲、最爱的五个人,然后逐一划掉……这种活动,使孩子们在不断割舍中忍受心痛,体验感动:当爱包围在我们身边,我们往往习以为常,感觉不到,不知道去珍惜。有时候还会与亲人赌气,让他们牵挂,让他们伤心。感恩吧,不要等到来不及,不要等到一切成空,就在现在,把握住我们忽略的亲情,在与亲人同行的路上,让我们学会珍惜,学会感恩,幸福快乐地度过一生。此时此刻,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积淀在孩子们的心灵中。
更重要的,我们要把思品课中的感恩教育要从理论传授提升到生活体验的高度,如教学生制作“赠送感谢卡”、提议搞“我为班里做好事”等活动。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了感恩教育,教育学生要学会感谢老师的批评教育,因为老师使你一天天懂事起来,是老师给了你智慧,给了你知识……;要学会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帮妈妈拿一双鞋,一句问候“妈妈辛苦了,谢谢妈妈……”;感谢同学在你摔跤时扶你起来,在你画画时借笔给你等;总之要感谢的事有很多,在你受到帮助的同时,别忘了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使学生明白,心存感恩是人际交往的起码原则。
二.感恩行为-----生活德育课的主话题
当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物质极大丰富,加之独生子女政策的贯彻执行,孩子们都成了家中的掌上明珠,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孩子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中国的父母最无私,把自己所有的爱都给了自己的孩子,从不要求回报。但这种最最无私的爱,孩子们会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从而导致了孩子内心感恩的缺失。小学阶段的孩子,十多岁的生日隆重而热闹。呼朋引伴,许多同学都去庆祝,从他们欢乐的脸上,能看到他们沉浸在自己的幸福之中。却从不知道自己“呱呱”落地时令自己的母亲承受了多大的痛苦。问这些孩子们:你们知道父母的生日吗?你们为父母庆祝过生日吗?全班竟一片沉默。感恩是有意义的,有了感恩之心,才有爱之情,有了爱之情,才能推动这个世界旋转,人与人之间才会和睦、有快乐,有彼此的敬重。
对父母有感恩之心是一种狭隘的感恩。但对自己的父母都不爱的孩子,他们又能爱谁呢?因此,生活中,倡导孩子们每日为父母做件事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为父母做事的过程中,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与不易。从而有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的心态。“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是众所周知的古训。感恩,其实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是一个人自觉的行为。现代社会,我们要明确认识到感恩话题的重要性,它是我们生活最起码的道德准则和历史责任感。家长和老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孩子说“谢谢”,让孩子表达感激之情,从而,学生会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的。
三.感恩延伸------社会德育课的主方向
孩子生活在社会中,社会中成人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价值观、道德观。“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这种行为意识在成人的世界中似乎已渐渐远行,而我们的孩子得不到这种耳染目睹的感染,对社会对他人自然缺乏一种回报的心态。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心灵境界。我们要认识到感恩教育不光指引着孩子的人生道路,更体现着孩子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生价值。所谓“母慈子孝”,为了孩子,为了家庭,为了社会,我们责无旁贷地要引导孩子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为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受到心灵的熏陶,从而学会感恩。感恩是“润物细无声”的,多让孩子做些回报社会,回报他人的事情,让他们对社会充满感恩之情。那样他们的人格会更高尚,心灵会更纯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那么我们的孩子将更可爱,他们的人生将充满美丽与温情,让我们在教导孩子时时刻记住:感恩,不可忘却。
我们的民族,有着“礼仪之邦”的美誉,为了传承这一文明史,我们必须教育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学会感恩,“给予是快乐的”。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米契斯曾说过:“一个人要学会感恩,对生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心才能真正快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是拥有了一颗和谐的种子,千千万万个和谐的种子,就拧成一个和谐安宁的社会团体,则我们就会发现世界的美丽,生活的美好,我们就会永远快乐地生活在真情的阳光里。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65924.html
下一篇:观察 观察 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