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摘 要:
关键词:
这几年经典诗文越来越多的受到了关注,学生朗朗的诵读声经常在耳边响起,这是令人欣慰的,但是在平时工作、外出听课过程中,偶尔会听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教师或学生把字的读音(这些字往往是一些多音字)念错了,这不能不令人遗憾。在现代汉语中,多音字处于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读音就会有所不同。笔者以为,对古诗词的读音判定基本的原则是古代是多音字,而现在只有一个读音,采用现在的读音,现在仍存在一字多音不同义现象的,根据诗词中的语言环境来确定。
一、根据本身的起源这种读音的判断方法一般适用于词牌名读音。词牌它有本身的特殊性。《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由此,不难判断,“乐”的读音为“yuè”。相类似的还有《永遇乐》的“乐”。
二、从本身的意义上确定多音字不同读音,是和不同的字义紧密联系起来的,正所谓“音随义定”。杜甫的五律《春望》中,有“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之句。“胜 ”当读什么音呢?联系上下文,此句写的是烽火遍地,家信不通,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作者不觉搔首踌躇,顿觉短发稀疏,几不胜簪。结合上下的语境,就可以看出胜在这里的意思是“承受”的意思。由此可见,“胜”当读“shēng”。苏轼的《水调歌头》的“高处不胜寒”也应该读作“shēng”。三、从格律诗的平仄上判断格律诗它在盛唐以后逐渐形成,它是按照一定的平仄和押韵要求,把诗句进行格律化,唐以后的诗人写的大部分是格律诗。因此,我们今天接触的诗很大部分是近体格律诗。唐朝王昌龄的《出塞》中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句子。“教”的读音如何确定呢?这句的平仄规律明显是“平平仄仄仄平平”,“教”是平声,就不可能读第四声,应该是读“jiāo”。 在诗中“不教”就是不让的意思,当然,上述几种方法,并不是孤立的。一个字的读音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比如:“京口瓜洲一水间”的“间”,它的读音确定可以综合运用以上的方法。从它的意思来说,首先不可能是间隔。因为下一句中有“钟山只隔数重山”的“隔”有间隔的意思,如果“间”的意思与“隔”相同,作为写诗高手的王安石肯定会避免在前后句中出现同义词的。结合上下文的意思,应该是“一水相连”的意思,应该读“jiān”。再者,从这句诗的平仄来看,首句的平仄应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首绝句是用“首句仄起入韵式”(绝句共有四式),最后一字必须平声押韵。不难看出,这句的“间”应该念“jiān”。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65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