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 > 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

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摘 要: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本文在此基础上从多因素的视角概括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定义和类型,对不同群体的心理现状进行简单分析,通过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审视,提出完善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软环境,并运用积极心理学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传播模式和实践锻炼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1 大学生特殊群体概念综述
  目前,国内学者对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定义尚无定论,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对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
1.1 教育公平的视角
  从这一角度界定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学者认为:所谓大学生特殊群体是指在经济状况、权益维护与实现、教育资源占有、教育机会享受、就业机会选择和身心健康、竞争能力及自身素质等一方面或多方面处于相对不利或比较劣势境况,在教育资源分配和社会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大学生群体。
1.2 大学生个体思想和心理的视角
  持此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大学生特殊群体是指具有由各种因素造成的思想波动和心理问题的学生群体,如身心失调的学生、经济贫困的学生、学习困难的学生、“书呆子”类型的学生、沉迷网络的学生、“贵族”学生、恋爱群体、逃课学生等等。
1.3 与大学生正常群体相比较的视角
  此类学者认为:大学生特殊群体是一个与正常学生群体相比较而言的概念,该群体情况比较复杂,主要是指高校中一部分由于经济困难、学业落后、心理障碍等原因,导致出现各种问题的大学生群体。
  本文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之上,从多因素的视角探讨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概念,大学生特殊群体是指基于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自身素质等因素造成的在大学新环境、新集体、新压力、新生活中存在和潜在的学业方面、行为方面、经济方面、心理方面、情感方面等问题和障碍的部分大学生群体。
2 大学生特殊群体的类型及心理现状
  在实际中,往往呈现一个类型的特殊群体会交叉出现在其他的群体当中,所以,本文在分析过程中也将结合在一起进行论述。
2.1 学业困难类型
  本文研究的学业困难群体是指那些智力正常,而学习成绩未达到学校基本要求的大学生群体。这类群体大致有以下几种:
2.1.1 怕学型。这种类型的学生可能愿意学习但是又觉得学习非常困难,心理产生了害怕情绪,渐渐的就没有了学习的劲头,缺少学习的恒心和毅力,丧失了学习的信心。
2.1.2 厌学型。这类群体对学习毫无兴趣可言,对学习有着强烈的抵触情绪,甚至觉得学习无用。
2.1.3 无心学习型。这类群体学习动力不足,把心思都放在了其他事情上所以无心学习,比如沉迷网络、谈情说爱、参与社会活动等。
2.2 行为异常类型
  行为异常学生是指那些违反正常学生群体行为习惯和标准的“反常”行为学生。行为异常类型主要有四种群体:
2.2.1 沉迷网络群体
    目前,网络已经普及大学校园,它扮演了很多积极的角色,成了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网络也产生了很多危害,比如网络游戏,很多大学生沉迷游戏至不可自拔,经常熬夜逃课;还有网络交友,因沉迷于交友而造成身心受伤。所以本文所指的沉迷网络群体主要是指那些长期沉浸在虚拟网络当中,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以至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而忽视学业的部分大学生群体。他们在离开网络的时候内心往往感到空虚寂寞,甚至焦躁不安,意志力薄弱,即使自己清楚不能长期沉迷却无法自拔。
2.2.2 盗窃群体
  大学生盗窃群体根据盗窃动机的不同大致有三种类型:心理满足型。这类群体往往是因为看到了自己喜爱的东西想要占为己有,明知不可为却无法控制自己,他们往往并非是经济原因而盗窃,更多是一种心理疾病。虚荣贪欲型。这类群体的特点是在看到自己和富裕同学之间产生的物质差距时,内心羡慕却无法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于是偷盗从而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和内心平衡,存在爱占便宜的心理和侥幸心理。心理障碍型。这类群体与前面所述两种截然不同,偷盗的物本身对他们并没有产生吸引,而是通过这种盗窃的方式来发泄自己对人或者现实的不满,用自己的行为对他人进行报复,目的是为了平衡自己内心的愤恨,这类群体大多存在心理障碍。
2.2.3 违纪群体
  大学生违纪群体主要包括旷课群体、考试作弊群体和打架斗殴群体。旷课群体和作弊群体呈现出因果关系,大部分旷课群体会是作弊群体,这两类群体的大学生在学习上有较强的依赖性,总想不劳而获,平时不愿学习,考试依赖于作弊,行为脱离实际,缺乏远大的理想,思维主观片面,思考能力差,意志力薄弱,缺少正确的人生观。引起打架斗殴的原因有很多种,感情问题、发生口角或酒后闹事等都有可能造成恶性暴力事件,这类群体往往性格冲动,不善于抽象思维,缺少责任感,难以控制自己,易产生过激行为,且听不进他人劝告,自我意识较强。
2.3经济困难类型
  经济困难群体学生主要有三种来源:一种主要来自农村,尤其是一些边远、贫困、落后及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一种来自下岗工人家庭。还有一种是单亲或者孤儿群体。
2.3.1 经济困难群体共性的心理现状分析
  存在经济困难类型的大学生特殊群体主要是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因素所造成,而这些都是这类群体目前所不能左右和改变的,所以这些学生往往承担着更多的心理压力,首先体现在要勤俭节约才能完成学业,因此在生活用度上明显低于普通学生;其次就是要额外做兼职赚取生活费或学费,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又增添了赚钱的压力;最后就是对家庭的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他们是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面对这种情况一种无形的自责和想要改变这一切的愿望在心里根深蒂固。因此,这类群体大部分学习较努力,希望通过努力学习来改变自己和家庭的环境。正是以上的压力导致了这些学生或多或少存在和潜在自卑、内疚、羞愧、懊恼、自责、紧张、焦虑、沮丧等不良情绪。
2.3.2 经济困难群体个性的心理现状分析
  除了以上共性的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经济困难群体又存在一些特殊的心理和个性化的特点。
  农村和下岗工人家庭贫困生具备内心坚韧、意志坚强等心理特点,但同时也会特要面子,害怕别人的嘲笑,因此容易产生挫折感,自我调节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很好的化压力为动力,更加的努力改变自己,而自我调节能力差的学生可能会变得孤僻,不愿与人交往。
  单亲或孤儿贫困群体内心往 往脆弱、敏感和恐惧,呈现出孤僻、怯懦、优柔寡断的性格特点,缺乏坚毅、顽强的心理品质,容易被现实的事物所打败。
2.4心理缺陷类型
2.4.1 交往困难群体
  大学生人际交往困难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和个性因素。社会因素是指当大学生的社会地位产生了变化,角色也进行了转变而难以适应。环境因素主要是指过去的环境和现在的环境,繁重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在高中无暇顾及交往问题,而现在却不知道该如何交往,感到交往迷茫。个性因素则是自己的性格特点所造成的交往困难,比如自卑、孤僻、性格内向、暴躁、疑心重、较自我等。交往困难群体内心往往感到孤独寂寞和困惑,不善言谈,不懂交往方式和技巧,更不知道如何改善,他们往往给他人留下不易接触的印象,缺乏自信,难以融入班级当中。
2.4.2 心理失衡群体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心理失衡是由于个体生命冲动求得完全满足的努力遭受精神力量的过度遏制而引起的。典型症状有:“相思病”、精神病、错乱心理和抑郁等。这类群体已经有心理疾病或者潜在有心理疾病倾向,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治疗来解决或者预防。他们往往有紧张、焦虑、猜疑、恐惧和不安全感等心理状态,行为难以自控,对他人和自己的安全产生威胁。
2.4.3 就业焦虑群体
  就业焦虑群体一般都是因为大四毕业面临找工作的压力而产生焦虑,这类群体往往在某个方面或者某几个方面呈现出个体的劣势状态,比如说成绩不好、表达拙劣、形象欠佳、技能不高等因素,他们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难免受到挫折和打击,情绪会越来越焦虑,特别是看到其他同学找到满意工作的时候,内心会越发感到焦急、自卑和无奈,甚至会出现对现实的强烈不满,严重的可能会产生心理失衡。
2.4.4 单亲、孤儿和家庭矛盾突出群体
  这部分群体往往由于家庭的缺陷造成心理的缺陷,他们在自卑、敏感、孤僻、多疑、偏激和怯懦。在不正常的家庭环境当中,残缺的爱让他们情绪长期受到压抑,家庭的矛盾让他们无所适从,感到恐惧和不安,家庭的阴影让他们情感淡薄,缺少同情心,且容易形成神经质和焦虑等人格倾向,产生消极的人生态度,难以与他人建立密切的关系。
2.5 情感障碍类型
2.5.1失恋群体
  “爱情是一把双刃剑”,当它满足了人情感需要的同时,也会受到感情的伤害,对于这些缺乏正确恋爱观、没有什么感情经验、不懂得把握感情尺度的年轻大学生来讲,更是如此。造成大学生失恋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家庭因素、性格因素、第三者因素或者感情破裂等等。他们当中很多都是初恋,因为失恋而造成的心理伤害是较大的,这类群体在失恋后表现出情绪不稳定、极度悲伤、无心上课学习、内心失落、可能还有强烈的报复心等不正常心理和行为,严重的还会抑郁成疾。
2.5.2单相思群体
  这类群体在大学生中也颇为常见,他们往往是因为自卑、不善于表达或是羞于启齿等原因而不敢向对方表白自己的仰慕,而是在内心默默的关注对方,欣赏对方或者只限于为对方献殷勤。感情付出的越多,内心的压抑也越强,以至于到最后无法忍受内心的痛苦而产生失眠、焦虑、茶饭不思等不良心理,严重的还可能换上“相思病”。
3 完善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面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特殊群体,大学已经对此类群体引起了高度重视,如何真正的、实际的帮助大学生特殊群体,并且能够尽量避免更多的大学生步入这些群体是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和难题。因此,除了要关注大学生特殊群体,还要重视其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预防问题学生的出现。国内学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推动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加速发展,但在现行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还存在较强的局限性,有待拓展,努力向多元化的组织形式和多方位的实践锻炼途径发展是未来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和层次提升的关键点。
3.1 完善心理服务体系
3.1.1 建立大学生特殊群体信息档案
  目前,高校的心理咨询部门会对刚进校的大一新生进行心理普查,最终会形成预警名单,这些学生需要列入特殊群体的档案。但也不能排除没列入预警名单的学生不属于特殊群体,因此需要学工一线辅导员配合对学生档案进行查看,将属于特殊群体的学生也列入档案,后期不断的对他们进行跟踪、指导、调查,问题突出的要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
3.1.2 提高心理服务人员专业化程度
  高校心理咨询中心一般都是专业人才,但是学工一线工作人员却参差不齐,很多都是非心理专业,他们存在对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不了解、不专业等问题,这就对心理健康教育增加了难度,因此高校应当对学工一线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和指导,使他们达到思想上充分认识、行动上高度重视,专业知识基本掌握,能够解决一般心理问题。同时要提高专业心理咨询服务人员的专业化程度,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3.1.3 完善预警机制
  高校对学生的心理普查绝大多数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其次是《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明尼苏达多项人格个性测量表(MM-PI)》等。但是这些量表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具有局限性,因此不能完全依赖这些测量工具,还需要将心理测量和实际了解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这就要学工一线负责的辅导员定期了解,通过正面谈话、侧面了解、电话家访等方式对这些学生当中的特殊群体进行甄别。
3.2 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软环境
3.2.1 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讲坛
  一般高校会在大一设置必修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大四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但是这些还不足以达到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而且针对性不强,因此还应该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实用性较强的专题讲座,例如感恩教育、诚信教育、自律教育、自信教育、交往教育、恋爱教育等讲座。
3.2.2 多元化的教育形式
  开展不同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地方特色文化教育等,用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熏陶大学生的心灵、培养他们服务家乡、服务祖国、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3.2.3 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普及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活动可以通过举办知识竞赛、心理情景剧比赛等方式;还要通过学校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宣传和推广心理健康知识;可以设立心理健康教育日;可以印制心理健康知识小册子供大学生阅读等。
3.3 运用积极心理学创新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运用积极心理学来研究和探讨心理 健康问题已经成为新取向和发展趋势,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是人自身的积极因素,主张心理学要以人类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机能等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方式来对人的心理现象做出新的解读,并在这过程中寻找到帮助所有人在良好的条件下获得自己应有的幸福的各种因素。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是积极的思维活动,也可以是积极的情绪体验;既可以是积极的习惯养成,也可以是积极的认知方式,由此可以看出积极心理学不仅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模式,也扩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3.1 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传播模式
  积极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理论基础,除了以上所述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传统模式之外,还要拓展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比如开展自我优势分析和挖掘讨论会,让大学生找到并且明确自己的优势所在,并不断的深入挖掘并提升自己的优势;还可以组织班级幸福体验团,通过开展一些互助活动让大家体验能否达到自己预设的幸福感指数等。
3.3.2 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锻炼途径
  目前,大学一般会在寒暑假开展多种形式的大学生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能够锻炼大学生的心智,树立良好的心态。笔者认为还应该鼓励大学生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比如参加义工、照顾敬老院孤寡老人、服务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帮助残疾人等,这些公益活动能够唤起养大学生的爱心、孝心、责任心、同情心和无私的奉献之心,挖掘出他们潜在的各种建设性的力量,而且能够使他们在活动中达到他人和自己幸福感的满足并且更加肯定自己的价值,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受到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他形式都无可比拟的,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拓新局面和新形势。
参考文献:
[1]李文成.大学生特殊群体行为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4.
[2]冼吉昌.特殊群体大学生的教育引导研究[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3]王玉国.加强大学生特殊群体教育管理的路径探析[J]. 教育探索,2006, (04).
[4]欧阳豫樊.关注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思想教育工作[J].教育与职业,2007, (24).
[5]赵崇峰.加强特殊群体教育管理与构建和谐校园[J].思想教育研究,2007, (06).
[6]任俊,叶浩生.积极,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核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33(4).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65967.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