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人文奥运”的提出,体育的人文价值趋向已清晰展露,体育背后显现着强大的“人文魅力”。本研究通过构建大课间、小活动人文体育、专业体育的课程内容、组织管理及评价体系,探索了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实现体育与职校专业结合,人文与职业技能共融的新方法、新途径,形成了一个富有职教特色的
体育教学体系,丰富了学校体育教学的人文内涵,凸显了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专业特色。
关键词:人文体育;大课间小活动;职教体育特色;实践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缘起
(一)阳光体育运动的启动为开展人文体育教育提供了契机和依据
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仪式于2006年12月23日在京举行。这次全国“阳光体育运动”明确提出三句话:“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还将体育课、体育活动课、课间操(包括大课间活动)和眼保健操列入课表,并且要求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削减、挤占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二)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是我们实施人文体育的动力
随着“人文奥运”的提出,体育的人文价值趋向已清晰展露,体育背后显现着强大的“人文魅力”。因此,学校体育教育的责任应着眼于营造学生生命自由舒展的环境,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拥有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利,实现学生个体生命全面和谐、自由充分的发展。但近年来的体质健康监测结果表明:学生耐力素质、肺活量指标持续下降,肥胖学生的比例明显增多,近视眼发病率居高不下。校园缺乏人文体育活动氛围,此外,不少学生心理素质不高、抗挫折能力差,已成为当今学校教育中的突出问题。
(三)我校学生在人文素质与技能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本研究的直接动因
目前,我国职业学校均把培养目标定位在“为社会培养
职业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上。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职业学校只能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在这种教育观念指导下的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存在明显的人文素质缺陷,即缺乏“三心二意”。即没有爱心,没有责任心,没有自信心,没有坚强的意志,没有高雅的意境。“如果说中职学生的专业不合格是‘残次品’,那么,人文素质不合格就是‘危险品’。”很多职校校长表示,进行人文教育首先是学生的需要,其次,人文教育也是企业界的需求。既要求人才在掌握本专业、本行业的相关知识的同时,具备全方位的综合素质,而人文素质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二、我们的理性思考
(一)概念界定:所谓人文体育,是以“以人为本,人本关怀”为体育运动的基本指导思想,以人的发展为宗旨,并在此基础上折射出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体现对人的尊重和人人拥有平等的权利,并展现体育的内在本质美和体育的哲学内涵。
(二)研究的目标设想:通过研究,构建“大课间小活动”人文体育的课程内容、组织管理及评价体系;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锻炼习惯,锤炼学生意志品质,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掌握多种体育运动技能,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身心智能全面发展;通过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健身育人”的理念,积极探索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进行人文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形成本校体育工作特色;探索体育与专业结合,人文与技能共融的教育新路子;通过研究,提高学生、教师、家长及社区居民的健身意识,凸显人文体育的价值,促使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为打造职校的特色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研究的内容设想:对当前本校学生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构建以人为本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体系的策略研究;探索行之有效的大课间人文体育活动课程组织管理机制的研究;开发多种有效资源,创设校园人文体育环境的策略研究;改革评价机制,形成大课间人文体育活动评价体系的研究;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立体化网络,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研究。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依据人文体育理论、
新课程理念和主体教育理论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
三、我们的实践探索
(一)开展调查分析,了解学生体育现状:通过对全校2000多名学生进行了体育情感和活动方式的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目前中职学校体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人文素养与专业素养的双重缺失,无体育的人文内涵,也没有职教的个性特色。同时也了解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及需求,为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大课间人文体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提供了依据。
(二)构建内容体系,挖掘课程资源
1、富有本校文化气息的体育小运动:(1)固定项目:(晴天)广播操、健身操、素质操、黄鹤功;(阴天)健脑操、养身功;(2)创新项目:趣味体育、体育游戏、班级间拔河、三大球、小球、毽球、呼啦圈、艺术体操类、爬杆、过天桥、爬天梯、跳圈等。
2、以人文体育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举办“人文奥运”“心理健康教育”等知识讲座,举行演讲比赛、征文竞赛、主题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体育的乐趣,理解健康的内涵,养成锻炼的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提升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3、开创人文体育与专业契合的活动内容:根据学生的专业特征,把专业技能和体育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为专业学习服务。如:对酒店专业开设韵律操和艺术体操项目,以提高学生内在的气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电子商务专业着力于体育游戏的项目,有意和电子网络知识紧密联系;对机械专业,开设发展体力耐力和吃苦耐劳品质的拓展项目;对
国际商务专业开设身体姿态和形体练习的活动项目。
(三)设置活动规则,创新活动模式
1、设置活动规则:让学生在活动中都动起来,并且做到活而不乱、活而有序,制定了活动安排表、场地区域划分表等制度和规定,以规范大课间活动的组织、练习、内容,基本做到了组织严密、内容丰富、气氛活跃。包括划分活动区域、制定活动安排表、统一口令和指挥、制定有关制度;2、创新活动模式:根据活动的内容,我们分别构建了晴天和阴雨天两种情况下的活动模式。
晴天的活动模式:
阴雨天的活动模式:(1)健身健脑操、养身功(坐功);(2)知识讲座、演讲赛等。
(四)探索管理机制,完善管理制度
1、建立组织机构:课题组通过实践探索,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网络和机构,现在基本形成分管校长统帅、政教处协调、体育组牵头、班主任主抓、任课教师辅助、学生主体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层层落实,齐抓共管;2、完善制度,强化管理:2年来,我校已建立科学合理的“领导督导制、班主任负责制、体育教师指导制、活动评比制”等。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纳入学校制度:把开展大课间人文体育活动同课外活动一起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排入作息时间表,同时纳入对学校教育整体工作评估,不断加大评估的权重,纳入对班级考核的条件之一,制定评估量化标准,使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活动的开展落到了实处;(2)落实管理职责:管理是开展好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关键。我校大课间的管理实行三级负责制。a.领导督导制:实行校长责任制、校长挂帅,学校主要领导到场,亲自参与活动,同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提高全校师生对课间操的重视程度;b.班主任负责制:因为班主任是班级凝聚力的核心有极强的感召力和约束力,因此班主任此时的责任是:组织学生按时出操(出勤率高);正确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参与大课间)来影响、教育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指导学生大课间活动;摸清学生的体育兴趣、特长及基础,协助体育教师一起制订大课间活动内容,并对出操不认真、违纪的学生及时给予批评教育;c.体育教师指导制:负责大课间内容的安排、乐曲的选择;负责班级活动场所及进退场的安排;负责组织大课间的全过程,指挥得当,仪表大方,带操动作规范,并协助班主任组织好所带年级的大课间活动;组织学生会的学生检查评比大课间;3、成立大课间小活动项目开发小组:召集一批有思想、有创意的教师、学生与家长组成开发小组,根据学生需求不断开发新的大课间人文体育活动项目;4、设立信息反馈信箱:积极向师生和家长征求建议,做到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保证我校大课间人文体育活动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它更具生命的
活力。
(五)创设人文环境,营造活动氛围
1、加强校园体育物质环境的建设:精心筹划并合理安排学校体育教育的各种资源,充分整合校内外各种活动场所,改造学校闲置场地,以满足学生大课间人文体育活动的需要。增加经费投入,补充、完善相应体育活动器材,结合学校的传统项目设置一些辅助器材,保证列入计划的大课间人文体育活动正常有序开展;2、开展校园体育精神环境的建设:校园体育意识文化集中反映了学生的体育精神、道德观念等。在校园体育意识文化建设中,通过对校园路名的征集,对校园环境的进一步改造,特别是通过创立学校的历届冠军榜,凸现我校的体育文化,充分利用黑板报、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进行氛围渲染。
(六)改革评价机制,形成评价体系
1、评价对象:(1)对学生和班级进行评价。根据学生在活动期间的表现,主要抓两头,即抓好的典型和差的典型,或表扬或批评,定期通报,并作为学生平时体育成绩、个人评三好和操行评定的一部分;根据考核的内容,纳入四项红旗评比,对班级进行评价,作为评选优秀班级、文明班级的条件之一;(2)进行考核。根据考核标准,对班主任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作为评选优秀班主任、评选个人先进和优秀班级的指标之一;(3)对体育教师进行评价。学校领导检查体育教师在活动期间的指导、带操、管理情况,并作为评价体育教师工作的一个内容。
2、评价内容:(1)查出操人数;(2)查进退场秩序。是否整齐、是否有说笑、混乱现象;(3)查出操速度。按时出操,3分钟内在指定位置站好;(4)查出操质量,是否整齐、是否到位,活动是否积极主动,是否有闲谈、静坐、静站现象,整体效果如何;(5)查器材管理情况。所用器材是否满按时归还整理好;(6)查体育委员是否负责;(7)查班主任是否跟操。(因公除外);(8)查体育教师的指导、带操、管理情况。
3、评价方法:(1)领导抽查。学校领导随时对活动情况进行抽查,主要检查班主任和体育教师的到位情况、指导情况等;(2)体育教师检查。主要检查班主任到位情况和学生的活动情况;(3)值日生检查。主要检查班级和学生的活动情况,包括出勤、出操速度、活动质量和整体效果等,并认真做好详细的记录,活动后将记录情况报政教处。
(七)建立立体网络,促进全民健身
校园体育活动氛围的创设,学校体育是主体,社会是外部环境,家庭是基础。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很大程度上受父母的影响。而校园体育活动氛围的形成也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只有把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整体效益。一是家校交流,定期组织家长观看学校的大课间人文体育活动,向家长介绍一些锻炼的方法,并邀请家长参与学校举行的体育节亲子活动,鼓励家长为学校深入开展大课间人文体育活动出谋划策;二是社区联动,即积极与社区联系,利用设施齐全的健身广场,建立“学生体育活动区”,给学生在节假日创设一块体育活动的天地,使体育文化氛围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三是档案跟踪,布置形式多样的体育家庭作业,为学生建立家庭体育活动档案。举行学校体育节、大课间活动月赛、大型健身操表演等系列活动,促使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推动全民健身运动。
四、我们的收获
(一)培育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1、活动中所体现出的关心人、关心集体、社会、关心自然的精神,正是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的体现,在活动内容的价值取向引导下,我们的学生受到了艺术文化的熏陶,形成了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2、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2009年12月市教育系统的体育专家、教师慕名来我校观看大课间人文体育活动,并获得较高的评价;3、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作风。两年的实践活动,使我校学生的精神面貌大大改观,学校的校风、学风、班风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可以说,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已经成为一个育人的综合实体,真正达到了以体促质、以体育美、以体辅德、以体益智、以体娱乐的目的;4、提高了学生的体育能力和组织能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体,而且使学生掌握了锻炼的技能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体育能力,同时也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整体配合能力,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体育课的不足;5、发扬了学校的校本精神。学生们在欢快的乐曲中翩翩起舞,在快乐体育中陶冶情操,充实了精神生活,促进了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和校园风气的形成,发扬了学校“自强不息、和谐奋进”的校本精神,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五、基本经验和建议
要开展好大课间人文体育活动,必须实现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思想转变,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和管理;要处理好“知识技能”与“健康第一”的关系;要把握职业学校的特点,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要体现艺术性和创新性的统一;要具有阶段性、群体性和安全性。
六、基本结论及思考
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人文体育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生包括体育素养在内的各方面的发展,而且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在终身体育、文化体育、生活体育新观念形成的今天,从文化的、生活的、课程的、专业特点的视野建构人文体育活动,丰富课间体育活动的内涵和外延,形成科学、专业、体育与艺术整合育人的新格局,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将对推动学校体育改革产生积极的影响;开放而灵活的大课间对组织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怎样做到既管理有序又灵活多变,使学生既能充分自主自创,又能自律自控,仍是一个有待探索的问题;如何科学地安排内容,更好地与专业契合,如何在集体活动中发挥学生个性特长,掌握适宜的运动量等问题,也有待于进一步在实践中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曲宗湖.构建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程.
[2]秦旭敏.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现状及推广对策之研究.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66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