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实施信息技术教育实践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摘要: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笔者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论述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践。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育 实践
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在教学中贯穿实践导向法、化抽象知识为具体,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计算机的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这样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增加了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 “文件管理”一课时,学生要掌握“文件夹”、“文件”等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这样对计算机中目录进行认识,就是一个非常抽象的过程。因此在讲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时可做一个比喻, “文件就好比我们班上的每一个同学,而文件夹就好比我们的班,班里可以坐很多的同学,同样文件夹中也可以放如很多的文件。”学生听后若有所悟,然后继续引导,说说如果按照刚才的比喻,电脑中的存储仓库(硬盘)就好比什么呢?学生们纷纷举手说:“电脑中的存储仓库就是学校。”这样通过“学校——班——学生”这样的层级概念很容易就让学生掌握了电脑中“硬盘——文件夹——文件”的层级关系。这样学生通过分析、思考、学习,其抽象思维必然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让兴趣敲开信息技术教育实践之门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有兴趣的时候,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异常活跃,求知欲望异常强烈,学习也没有心理压力,能够发挥出潜在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因此,课堂效果的好坏来源于一个重要的因素──兴趣。为了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教师是非常关键的。
首先,教师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使课堂教学趋于流畅。在备课时,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即以学生的身份对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操作。如果教师没有考虑到课堂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导致课堂教学秩序混乱,学生满堂课都是问题,长此以往,学生肯定兴趣索然。
其次,学习任务的设计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任务设计的过程中一方面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实践活动中。另一方面师生共同讨论完成这个任务的方案,将任务分解成多个子任务,制定出具体的操作步骤,找到问题解决的途径。最后要注意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完成任务,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让学生学以致用,体验实践成功。学生学会了知识后,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消化练习实践,充分发挥想象,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不是一种纯技术的东西,而是一种能应用于其他各个领域,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的实用的技术,使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不是一种要求,而是一种实际需要,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使学生利用掌握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无形之中也增强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此外,教师对学生信息技术兴趣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课内,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之余,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如组织信息技术兴趣小组、举办信息技术知识竞赛、开展信息技术知识讲座、学习经验交流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一种实实在在的、发自内心的兴趣。
三、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学习实践积极性
成绩的评定不只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也可以促进学生完成教师要求学生完成的实践任务,从而真正达到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提高操作水平。多次测试就是指在一学期里,结合教学实践实际,每学完一个模块或一个模块相对独立的一部分内容后就对学生进行测试,这样有利于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为学生下一步学习打好基础。例如在画图部分教学时,可对学生进行基础、技巧、创作三次测评。对于每一个学生平时每次测评,应本着鼓励的原则认真给予评价和记载,这样既便于老师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又是对学生每一次努力实践的肯定,让他看到自己的进步,让其有信心向更高的目标努力实践。对于学生期末成绩的评定,可综合平时对学生的每一次测评的成绩,结合平时的学习纪律、学习态度、进步情况,本着鼓励学生进步的原则,最后客观地给每位学生评定一个综合等级。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66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