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摘要:高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阵地,但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如何与时俱进地进行教育创新,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充分发挥其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是一个重大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大众化;教育创新
随着社会的深层次转型,思想政治理论课出现了实效性不强、针对性弱等问题。近年来,关于该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其中也有许多真知灼见。但是,面对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大战略目标,关于高校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基地,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的研究成果还相对薄弱,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及其现状反思
1.充分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素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为基本任务。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途径。其落实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大局。
党的十七大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党的理论创新不断加快的今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此时,高校应从“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1]的高度,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大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和普及工作,以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思想政治理论课之现状反思
自1998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实施以来,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评估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在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但是,从总体上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缺乏实效性,针对性不强等方面。 关于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困境的原因,从课程体系以及授课模式角度探寻的论述已然非常丰富,兹不累述。笔者主要从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和学生的角度作简要论述。
就教师而言,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并没有发自内心地认可,荣誉感不强,错误地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进行的思想理论教育大多是意识形态的宣传,缺乏其科学性、学术性、价值性。就学生而言,由于教学模式的陈旧枯燥,产生了抵触情绪,部分大学生觉得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相差甚远,课堂上所讲的理论知识在生活中往往得不到体现,进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了困惑甚至怀疑。
二、充分认识新形势下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意义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要是指用生动的形式、鲜活的内容、大众的语言、科学的手段,深入浅出地研究、解释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其为广大人民群众理解和掌握,并内化为价值信仰、思维方式和行为指南。”[2]
1.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走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困境的需要
随着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迎来了新的契机,同时面临着新的挑战。具体言之,一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和领域趋于复杂和广泛;二是社会转型带来的巨大的变化,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难以很快适应社会现实发展的需要;三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多元文化日益凸显,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形成统一的价值取向;四是在新的发展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摆脱以往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负面影响。面对如此令人担忧的困境,高校如何应时而进,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基地,利用新兴媒体进行马克思大众化的宣传教育,是应对新时期社会变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严峻挑战的需要。
2.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应对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的改革和发展也必然会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留下很深的印记。近年来,随着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新一代大学生出现了某种程度的信仰真空现象。很多关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调查都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不那么感兴趣,甚至产生了怀疑和动摇。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目光的关键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做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3] 面对中国大学生中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问题,笔者认为,适时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必然的选择。
3.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培养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78.
[2]高校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若干问题的思考[g]//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报告,2009.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10-14.
[4]卢黎歌.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中主客体范畴的认识与思考[j].高校理论战线,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