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摘要:实习在新闻传播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全面实现培养新闻专业人才的关键性教学环节。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实习角色,突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难关,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是学生高质量完成实习任务、最终成为优秀新闻人才的关键,而且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生活、择业及创业意识会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新闻传播;专业实习;角色进入
一、实习角色进入的模式
1.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它包括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以及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期待。
2.实习角色模式。在定岗实习中,实习生既是一名学生,又是一名记者。这里的“学生”完全不同于在校课堂学习的学生,相应的行为模式要求他们既要遵守实习单位的劳动纪律,又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社会对他们的行为期待和他们对自身角色的认同,存在着由一个已经习惯了的单纯学生角色向既是学生又是工作人员角色转化过渡的过程。
如何认识和快速进入实习活动中的多重角色是新闻实践必须解决的问题。实习生在实习活动中对实习目的的认知,决定了这个过渡过程的快慢。根据专业背景和个人特质,确立实习目的,定位实习角色,才能尽快提升素质,收到良好的实习效果。
二、影响学生实习角色进入的因素
在实际实习过程中,许多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对实习角色定位不清晰,角色模糊,难以快速进入实习角色,实习效果大打折扣。主要原因如下:
1.生源素质。学生平时接受的是应试教育,记忆能力、模仿能力,可塑性较强,但是缺乏动手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理解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
2.心理因素。大部分学生存在心理负担,例如:环境的不适应对带教老师的不信任、不自信等,这些不良因素是获得成功实习经历的严重障碍,其结果直接影响学生角色进入。
3.缺乏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主要表现在不明确沟通的目的,不了解受众的心理及需求,与其他新闻行业工作人员相比,沟通无层次,无主题,最终导致采访效果差,从而影响学生对记者角色的进入。
4.缺乏主观能动性。在实际新闻采编过程中,学生未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新闻从业者的角色身份,还停留在学生身份,习惯于被动工作。工作时很少主动思考,新闻敏感性不强,常常被动接受老师布置的采访任务,而不是主动寻找新闻点。
5.带教老师因素。从媒体态度上看,缺乏带实习生的热情。学生的专业实习必须依赖新闻媒体的支持。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媒体大多对接纳学生实习缺乏热情,有些甚至持排斥态度,不愿意接纳实习生。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每年到媒体联系实习的学生过多,媒体普遍感到负担太重。每到暑假,成群结队的学生蜂涌至各大媒体联系实习,而媒体记者有限,常常一个记者带三、五个学生,一篇新闻稿暑上若干个实习生的名字,算是记者帮忙实习生应付学校规定的发稿任务。二是新闻专业的学生独立采写新闻的能力欠缺,导致记者对他们不太信任,认为带实习生是一种麻烦。三是实习生对参加专业实习准备不充分。他们既不研究实习媒体的风格,也不主动适应媒体的要求,学习不积极主动,这些反过来也影响记者带实习生的热情。比如一些记者反映,有些实习生采访技能没学到多少,倒是很计较稿酬等利害得失。
6.相应制度欠缺。由于没有完备实习制度的约束和保障,实习生具体的权利义务目前还只是处在人们约定俗成的阶段,难以形成一般员工的完备管理模式,这也就造成实习生难以进入到职业记者角色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进入学生实习角色的对策
1.准确定位。实习的目的是提升自己,只要能达成这个目的就是实习。这样定义,“实习”的外延就宽泛了,实习单位和实习职位就不再狭隘。参加公益组织、组建团队参加学生的创业大赛都可以是“实习”途径,一样可以学习宣传和新闻传播方面的知识技巧。新闻专业学生实习,应该打破原有岗位选择的局限,转变对待非专业事宜的消极态度,才能快速获取个人想要提升的素质。
参考文献:
[1]胡忠青.新闻实习:新闻教育实践的重要环节[j].中国成人教育,2005(2).
[2]程道才.创新型新闻人才培养途径探讨[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3]何志武,吕惠.新闻专业实习的效果调查及模式探讨[j].新闻知识,2007(2).
[4]杨蓓,易娅莎.新闻专业实习中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j].新闻爱好者,2010(12).
[5]李韧.纽约时报的实习生制度——兼议我国媒体实习生制度的建设问题[j].新闻记者,2006(11).
上一篇:让高中学生在 美 中学音乐
下一篇:知识经济与道德教育终身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