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构建 高校学生 诚信教育体系
论文摘要:本文从学生诚信的缺失及起因谈起,分析了高校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存在的 缺陷,并提出了以社会信用体系经验为基础,构建高校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对策。
诚实守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内涵,是千百年来社会普遍遵循的道德准则。无论是为人还是治学,无论是从商还是从政,坚守诚信是成就事业的根本法则,也是现代文明的基石和标志,是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道德素养。目前,大学生诚信问题已成为社会瞩目的话题,在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和学者反思的文章中,到处都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当代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不容忽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特别是我国经济逐渐融入到
世界经济,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我国将加速进入信用经济时代。大学生作为知识层次较高的一个群体,诚信程度的高低更是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整体道德。正因为如此,当前高校应加强学生诚信教育,提高诚信意识,使诚实守信成为其终生的道德信条和行为准则,是大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高校学生存在的诚信缺失问题及起因
1、常见诚信缺失问题
(1)思想诚信缺失。入党动机不纯、个人总结胡编乱造。在日常生活中,不诚实、说假话,背弃诚信,随意撒谎,欺瞒师长、同学。《中国青年报》的一次调查显示,在校学生中未说过假话的平均只有6.2%。(2)学习诚信缺失。
考试作弊、抄袭他人论文、剽窃同学学习成果等。(3)经济诚信缺失。恶意拖欠学费、助学贷款不按时还款还息、弄虚作假骗取贫困生补助等。(4)就业诚信缺失。虚假简历、不履行就业合同、择业中使用不正当手段等。(5)网络诚信缺失。
2、高校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1)社会环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带来的新观念、新文化对学生产生极大影响。市场经济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日趋明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文化、价值观念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中,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在校园蔓延;面对社会上一些诚信缺失、自私自利的现象,他们茫然无奈。凡此种种,直接导致极个别大学生以追求个人享乐作为人生目的。这种社会环境对学生的思想腐蚀严重、负面效应影响大。
(2)制度漏洞。
如果一个制度环境默许甚至纵容了一个人的不诚信,或者不诚信后没有给予相应的惩罚,那么这个人就可能很快抛弃他所接受的诚信教育。相反,如果他看到或尝到不诚信带来的可能终生都消化不了的苦果,他就会对诚信问题倍加警觉。现有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导致执行中存在漏洞,使得部分学生利用制度漏洞实施不诚信行为,如因考试违纪处分不严导致学生经常性作弊。制度的不健全,使学校对不诚信学生缺乏有效的惩治手段。
(3)教育工作者的诚信缺失。
主要表现在教育工作者个人诚信素养缺乏、学术腐败上,让学生对教育工作者的教育产生抵触。2006年下半年,复旦大学团委进行的关于大学生学术诚信的调查显示,69%的学生认为应该坚决抵制学术造假。可见,教育工作者本身的不诚信对高校学生带来的直接影响较明显,学生也比较容易切身体会。
当然还有来自大学生主观方面的原因,如诚信观念迷茫、法制意识淡薄等。
二、当前高校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缺陷
造成高校当前诚信教育体系鲜见成效的关键问题在于现有诚信教育体系不适应高校与社会信用体系的标准,以基础教育为主,不带任何评价或惩戒机制。因而总结现有诚信教育体系,可以发现还有许多缺陷。
1、诚信认知片面
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抽象化、空洞化、形式化的弊端。
由于受传统学校教育的影响,德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存在着一定偏差,许多教育工作者认为诚信是一个道德认知问题,而忽视了以道德情感为基础的、内化的诚信教育,把德育简单等同于政治教育,忽视了个人品质的“诚实可信”。、
2、教育方式、方法陈旧
目前我们的诚信教育方法以灌输、说教为主,把德育教育当作知识“传输”,忽视情感教育。显然,不诚信的教育方法也不可能结出诚信的果实。
方式的陈旧,使得诚信教育仅仅流于形式,有些学校经常举行诚信签名活动,在现场签名的时候,只签名不签约,把在横幅上签名当成守信的承诺,缺乏实施性。
3、监督机制缺失
由于高校内部监督机制的缺失给学生不诚信提供了可乘之机。学校在具体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公正和不诚信,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诚信机制未能引入学校及学生群体,也使得学生诚信意识不强。
4、与社会信用评价体系脱节
高校学生诚信教育与社会信用评价体系严重脱节。社会信用体系是一种社会机制,包括信用法律法规体系、现代信用服务体系、信用数据技术支撑体系、信用市场监管体系、企业信用管理体系、诚信教育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等七个体系一个机制。社会信用体系的优势已经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积极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的信用记录,而高校学生诚信系统只包含诚信教育,缺乏必要的诚信数据记录,高校内各部门对学生不诚信表现记录互不共享,导致学生不诚信,而又办事畅通无阻。
三、积极借鉴社会信用评价体系,重建高校学生诚信教育体系
如何有效地把社会信用体系的经验引进到高校诚信教育体系中来,是研究高校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难点。参照社会信用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构建高校学生诚信教育体系。
1、完善学生管理制度体系,加强执行力度
这是高校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核心。学生管理制度本身和执行的漏洞给学生违纪提供便利条件。为构建切实可行的高校诚信教育体系,首先应对高校自身现有的学生管理制度进行充分讨论修改。在修改的基础上,层层落实把关,严格按制度办事,并阶段性分析制度执行效果。
2、建立并健全诚信档案
建立学生诚信档案非常有必要。诚信素质的培养,依靠诚信教育是不够的,必须辅之以信用评价系统。从现行的教育机制看,约束机制不够健全,因此,高校必须营造信用环境和信用机制,使得它能够约束学生的各种行为,即将学生在校期间各种带有纪律遵守、契约等行为进行认真归纳分析,建立科学诚信档案,如在每学年对学生的信用进行评估,作为学生综合测评、评优评先、组织发展、进行助学贷款等行为的主要依据。
学生诚信档案应以“记录为主、评价为辅”,详细记录学生的基本情况、品行说明、信用表现及奖惩情况,更为重要的是记录学生欠费情况,发挥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势,将每个学生的真实诚信表现置于全校的监督之下,从客观上防止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学生弄虚作假现象。
学生诚信档案应放入毕业生档案中,把学生在校表现作为单位用人参考的指标。
3、加强监督,规范行为
加强监管是搞好诚信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保证。只有通过各种必要的手段,健全和完善信誉保护和失信惩处机制,及时发现和惩处失信者,才能使学生不敢不守信、不能不守信。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诸如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困补助、学生干部评优等工作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增加透明度,将诚信作为学校一切行为的基本准则。
4、采取多种形式的诚信教育
诚信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说教上,高校诚信教育一定要紧跟时代步伐,在发挥传统教育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优势,运用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和手段,广泛收集学生日常道德行为规范方面的信息,多方面、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立体的诚信教育,并积极探索创新诚信教育的新方法,开展讨论、签订考试承诺书、现身说法等形式的诚信教育,以具体事例教育学生,力求提高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5、以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共享高校学生诚信档案数据
高校都在尝试积极推进学生工作信息化进程,建立各自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诚信教育体系需要学生管理系统支持,在各部门对学生诚信评价的基础上,实现诚信记录数据的共享,逐步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以诚信记录来约束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可每年给学生一个综合信用评价分,规定各得分值在校园内具体可办理的事务。
6、建立失信惩戒机制
失信惩戒机制是指对失信学生进行惩罚的一种制度安排,它以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为依据,以学生在校表现为手段,使学生为其失信行为承担相应代价,惩戒失信行为,褒扬诚实守信,比如有欠费不良记录的学生要求家长直接交费,有恶意透支校园一卡通费用的学生暂停发放教材,公共选修课选课后未去上课的同学下学期禁止选修公共选课等。
7、积极引进银行业个人征信系统参与
很多银行都推出了针对学生的信用卡,高校可以借助银行业完善的个人征信系统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金融信用习惯,以积极推进高校诚信教育体系的建设。
改进后的高校学生诚信教育体系,能对改变高校学生欠费、考纪考风等状况起到基础作用,可以为社会信用评价进行初期教育,在具体实施中不断完善与提高,其未来的作用一定会得到社会的证实。
参考文献:
[1]张琼.高校: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应该做什么[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4).
[2]万清样,李国昌.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思考[j]. 湖北
社会科学,2003(4).
[3]丁乔珍.营造高校良好的诚信氛围[j].
红河学院学报,2002(5).
[4]谭德礼.诚信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j].
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6(2).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66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