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论文关键词:中学生;诚信;教育
论文摘要: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之一,是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建设者,但是目前在他们当中存在着考试作弊、言行不一、欺骗他人等等不良现象,所以我们应根据其产生的原因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加强对中学生的诚信教育。
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非常注重诚信,故有“诚实贵于珠宝,守信乃人民之珍”的谚语流传。2006年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民盟、民进联组委员时说,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他特别指出“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今天的青少年学生中却出现了缺乏诚信这样一种不良现象,这种不良的现象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要想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就必须首先分析其存在的原因。这种不良现象的存在的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平衡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至为关键的一个时期,是人从幼稚儿童期向青年期的过度阶段。处于这一特殊时期的人,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经历着一场巨变。这种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使青少年抵抗外部世界的干扰能力显得相当脆弱,一旦遇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很难坚守自己的许诺,做到真正的诚信。
2 青少年不良的个性倾向性
人的个性倾向性是个性中最主动、最积极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的认识和活动的趋向与选择。个性倾向包括人的需要的动机、兴趣、信仰、观念体系等,不良个性倾向性是大多数青少年实施犯罪行为的主观心理因素,正是在这些强烈、畦形的欲望驱使和错误观念的支配下,造成了青少年缺乏诚信,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3 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
家庭是青少年个体生活、成长的第一空间,是青少年最早接触的“小社会”。父母对子女的教化也是最深刻的,一些家教箴言、格言及家训是影响子女的一生,甚至有的还世代相传。调查与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身心在家庭这一环境中能否健康发展,与家长对家庭的责任感、态度、对子女的教育引导,一起自身性格和言行举止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家长本身就是缺乏责任感,而且在举止言行方面缺乏诚信,这样就是必然影响到孩子。
“教育是对于受教育者心理上所施行的一种确定的,有目的的和有系统的感化作用,以便在受教育者心身上,养成教育者所以希望的品质。”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应该从家长、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共同对青少年进行诚信教育。
“学校是人民的摇篮,就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人民灵魂的主要雕塑者,学校对其学生们的问哈面貌能够打下永不消失的印记。真正的学校引以为自豪的是所具有的高尚品格的成年人把自己称为是它的学生,您们高尚的使命就在与使所以的送自己的子孙到您们学校去学习的成年人,永远处在这个学校的精神影响之中。”这正说明了学校教育的重要性,作为学校应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1)认知明理,促其行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学生要养成良好礼仪和行为习惯,首先是以“知”为开端,遵循知、情、意、行的内在规律,最后以形成自觉、自主、自动的行为习惯为归宿。知是行为的先导,是产生行为的思想基础。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灌输,教给学生应具有良好品质,帮助他们分析社会生活上和集体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使他们懂得讲诚信的重要意义,识别和抵制虚伪的行为为习惯和言行举止。
(2)强化训练,开展活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最容易而最有效的方法,是把人的应该做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眼前,用榜样人物的先进思想、高尚情操、最优秀品质、模仿行为教育学生,使养成教育形象话、具体化。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给学生一个更感性、更只管的认识。如名人示范、教师示范、学生示范、搞活班队活动阵地等。活动对学生来说是自由的、轻松的、愉快的。他们会大胆地,、毫不顾虑地、真实地表现出自己的行为。
下一篇:浅析中学生诚信教育的缺失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