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和平之战”和平时期
全球化爱国主义教育
论文摘要:爱国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永恒的主题。在和平时期,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面临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和价值观等各个领域的严峻挑战,呈现出许多崭新的特点。在这种背景下,教育工作者要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在2008年奥运会中美女排的“和平大战”中,美国女排以3∶2战胜了中国女排。许多人表示难以接受,因为率领美国女排的主教练,竟是当年中国排坛英雄“铁榔头”郎平。国家体育总局排球管理中心主任徐利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如何理解爱国主义——针对有些人将郎平是否担任美国女排主教练视为爱不爱国的标志。中国排协理解一些人在这件事情上的感情。可是当今的竞技体育是全世界范围内的激烈竞争和广泛交流,中国的乒乓球、体操等优势项目有不少教练在帮助别人提高水平,男篮、女曲、水上等落后项目则请来美国、韩国等国家的高水平教练,难道能说他们都不爱自己的国家吗?不能说朗平执教美国队就是不爱国了。[1]
这次“和平之战”引起的争议,还引发了人们更深入的思考。体育人才的“全球化”说明,“全球化”不仅是资本、商品、人才的跨国流动,而且交流着思想和观念。各国之间在加强经济、文化和教育等方面交往的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多了国际投机,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国家主权、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对我们和平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对于公民个人而言,爱国主义包括爱国的情感、爱国的思想和爱国的行为三层内涵。我国历史上的爱国主义从来就是与国际主义连在一起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们摆脱了狭隘民族主义的限制,为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形成而奔走呼号。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已经超越了某一诸侯国、某一民族的界限,从而表现出“国际主义”的特征。在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丝绸之路、鉴真东渡、玄奘西游等在与
世界文化的融合、商贸的互利往来中,体现出和平友好的国际主义的特征。近现代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历史传统并把握中国当代的时代特征的基础上,也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爱国思想。他们在主张维护民族利益并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同时,也坚持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统一。应该说,与世界相联系的爱国主义,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摆脱了狭隘民族主义的爱国主义,是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爱国主义。[2]
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历史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爱国主义,总是具有不同的内涵。爱国主义的丰富性和生命力,正是通过它的历史性和具体性来表现的。在和平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吸纳了鲜活的时代精神,内涵更加丰富。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3]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对大学生进行爱祖国的教育,培养他们对祖国的情感,树立对祖国的信念和信心,并形成稳定的爱国行为;同时也要进行关爱人类、关注世界的教育,使他们的爱国情感和行为与世界、全球利益相融合。这就需要我们把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价值取向来进行教育,即教育人们在处理国家与个人、民族与世界的关系中能作出正确的选择和行为时,只有在把爱国主义变为一种对自身与祖国利益关系的自觉而理性的认识和为祖国而奋斗的奉献精神的时候,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爱国者,才有可能有稳定的、自觉的、理性的爱国行为。
二、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特点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突出时代特征。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是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在和平时期,经济全球化虽然使人们经济生活中的资本、产品、技术、信息、服务等可以进行普遍的流动,但这种普遍性并不能必然带来全面的平等性。因此,经济全球化并没有消除国家民族间的贫富、利益、权利、地位等方面的差别和对立,国家主权仍是一个民族国家全体成员共同利益在政治上的集中体现,爱国主义仍然是团结和凝聚全体民族成员的旗帜。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受到了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冲击和挑战,呈现出如下新特点。
1.鲜明的开放意识。经济的全球化带来思想的多元化,原有的封闭意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与和平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已经格格不入了。当代大学生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和开放的胸怀,以海纳百川的气势面对和吸取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和进步观念,包括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爱国主义教育的成功经验,以一种开放的意识和精神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要立足本国、放眼世界,从本国与世界的相互影响角度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清楚地认识到,开放的爱国主义应是本土化和国际化的统一,是和而不同。只有具有敢于和善于接纳国外先进文化的胸怀和态度,才能不断地汲取营养,发展自己,突出特色。以此来培养大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开放的精神品格,培养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与合作意识,对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念的尊重与宽容的态度,以及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合作精神。[4]
2.健全的理性意识。从近代屈辱中走出来的中华民族,对涉及国家利益和形象的问题常常表现为强烈的自尊和极度的敏感,从而产生出非理性的情绪甚至行为过当。而理性正是和平时期里爱国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特征,其表现为:冷静、现实、温和。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要努力培养大学生形成一种理性的精神,帮助他们辩证地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辨别国际社会中形形色色的理论和思潮。只有正视本国的历史和国情,认清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所处的形势和地位以及自己的发展目标,以国家和民族的整体、长远利益为重,不意气用事,才能把对祖国的满腔热情与对现实的深刻而理性的思考结合起来,把自己的学习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宏伟大业联系起来,用实际行动促进祖国的繁荣与壮大,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互利的合作意识。大学生必须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国际关系中奉行的爱国主义决不是允许排斥、歧视、压迫和侵略他国,而是与人类的进步事业相联系、与世界和平与发展相一致。中国正以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强国际合作为途径,以拓展国家战略利益、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为目标。以互信为本,加强了解、沟通,促进共同安全:主张互利原则,追求世界各国共同建设、共同享有、普遍发展;以平等合作为途径,确保彼此安全、世界和平,共同繁荣。
三、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与时俱进是和平时期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爱国主义教育的观念、机制、内容和方法,都必须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勇于开拓和创新,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赋予爱国主义新的时代内涵。只有以创新的姿态,切实探索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才能使它更好地融入时代发展的节奏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
活力。
1.在维护国家利益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世界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应该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坚信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华民族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程中一定能够像过去一样再创辉煌。我们要放眼世界,心系祖国,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使国家的安全、荣誉、利益高于一切,只有祖国繁荣,我们才能自豪;只有祖国昌盛,我们才能幸福。每一个公民的命运与祖国民族的命运永远联结在一起。高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不应当停留在口头上,更要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在和平时期,爱国不需要用轰轰烈烈的方式来表达,而要把它体现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大学生要树立国家意识,及时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愿意为祖国奉献一切;要认真学习现代科学知识,自觉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去,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在坚持独立自主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毫无疑问,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中国奉行的长期政策。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概括来说就是反对大国的控制与影响,自己也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强调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本国事务,根据自己的判断和标准自行决定对待世界事务的立场。可以说,是否有利于中国国家利益、国际和平与世界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独立自主外交的惟一标准。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我们应该让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是中国走向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我们今日的改革开放完全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进行的,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发展我们自己,是为了提高我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这是与爱国主义的要求、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要求是一致的。
3.在实践国际主义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爱国心,并不意味着要做狭隘的民族主义者;立足国内,不是要固步自封;弘扬民族文化的精髓,也并不是要排斥外来优秀文化。全球化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全球范围内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交织局面的形成。[5]全人类共同利益和一个国家的国家利益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往往交织在一起。在和平时期,实践国际主义就是通过扩大国际知识的传播,使学生了解各国的政治、经济、法律、习俗习惯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认清全人类共同利益和命运的相关性,珍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维护世界和平,关心人类的共同进步,反对霸权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因此,必须教育当代大学生树立全球观念,培养全球眼光,一切以全球为背景来思考问题、采取对策,不忘人类发展的大目标;虚心学习其他国家、民族先进的科学文化;增强共赢感和共存感;学会对其他民族和文化的尊重、宽容和关怀。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我们既是国际主义者,我们又是爱国主义者。”
参考文献
[1]汪大昭.如果郎平执教美国女排,人民日报,2005.2.2.
[2]朱桂莲.关于全球视阈中爱国主义教育本质的思考.湖北
社会科学,2008,(3).
[3]唐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途径初探.
[4]邱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青海社会科学,2008.5,(3).
[5]刘智华.
经济与社会发展全球化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愫的自我培养,2006.5,第4卷,(5).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66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