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教育理论
摘要: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学习积极性的激发。本文主要从学习的目的教育、培养学习兴趣、科学评价三方面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
学生学习的效果,其影响因素很多,但不外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因素。外因有教师的激励教育、同学的影响、班集体的学习氛围、学校的风气、家庭的背景、社会的大因素等。内因是学生个体的原有知识基础、原有的诸多习惯,特别是思维习惯、个人的性格、学习积极性的激发程度、学习方法等等因素,其中学习的积极性为最重要的因素。可以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影响的诸多内因、外因起作用,从而获得较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强调,通过课程改革,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过程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可见,激励学生学习也是课程改革的要求。
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至关重要。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不是教师传授、灌输而获得的,而是学生个体从教师组织的学习现场中参与活动,从书中、媒体中,从教师的言语、动作、板书等等所获得信息,与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联系起来,通过思考、重组,才能建构起来的。可见,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学生处于主体、主动的地位。若学生的主体不能被激发积极参与课堂学习,那么学生不会有什么学习效果。
纵观古今中外,大凡学有成就,对国家、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都是由于长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而成就。像岳母刺字、孟母三迁、周恩来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都是激发学习的成功典型。那么,如何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呢?笔者认为:
一、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学习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看有教育意义的书刊、杂志、电视、电影以及其他媒体的有教育意义的节目,举行“我的家乡变化”、“在祖国旅游”、“我代表中国”、“与社会人对话”、“假如我是……”等活动,使学生认识社会发展的特点,知道人要适应社会要求,要过上美好生活,完成赡养父母,负起社会发展的一些责任,比如依法纳税,遵守社会公德,捐款扶贫,乃至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尽自己一分力,个人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激发学生立志从现在做起,为未来奠基,明白“今天你如果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明天你将生活在过去”的道理,正确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个人意义,把学习与理想联系起来,从而形成长远的、间接的动机,产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热情与自觉性。
心理学的研究和教育工作经验表明,采取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生动的激励方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教育联系起来,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另外,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对某些不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予以否认。比如举办“我和他们不一样”的讨论会,举办“让大家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座谈会等,是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
二、培养学生具备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情绪高昂,则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效果微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创新教育的前提。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1.采取“问题”教学生,使学生面临问题
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其中发现“面临问题”,新旧知识发生碰撞,引导学生去“亲自发现”事物的奥秘,从而造成惊异、激奋、自豪感,使学生激起“知识主宰者之感”。比如,在进行说明文的教学中,先问“说明文的文体知识有哪些,在应试时应该注意哪些答题事项?”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经验答出“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结构、说明文的语言”,又问“说明方法和修辞方法是一样的概念吗?可以互换吗?”学生答“不可以”。“该怎么办呢?”……通过层层提问,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从而形成新的知识,并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通过教材教学掌握有关解题方法,最后,让学生亲自阅读理解探究,使学生体验到探究者成功的喜悦。
2.教学紧密联系实际,使学生体会学之有用
所学的内容具体,可以想象,可以触摸,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比如《马说》的教学,通过课本剧表演,引导学生注意每一段落的“也”字,揣摩此处的“也”字能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而探究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复杂内心。这样的教学,学生可以借助文本桥梁,穿越时空隧道,与韩愈做一次深刻的对话交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要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而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也就是说,学生的经验体系在一定环境中自内而外的“生长”,他首先要求以学习者现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实现知识的建构。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建构主义的重要思想。这些原理要求我们在引入新课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从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向上攀登的“支架”。
3.创设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环境
利用丰富的语文活动和有趣的故事、多媒体和生活实例等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环境。
大千世界,语文活动无处不在。通过“市场商品调查”、“我来主办校刊”、“‘网络与学生’辩论会”等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也是增强学生学科兴趣的一条主干道。
利用讲故事的形式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人说,没有故事的学校不是好学校,没有故事的老师不是好老师,这有一定的道理。像《敬业与乐业》的教学,通过居里夫人的故事,徐虎的故事,海伦·凯勒的故事,萧伯纳的故事,李素丽的故事、李中华的故事等,这些故事都潜藏着对学生思想品格的教育,劝导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对学生自身素养的提升有十分重要的帮助。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增强教学的动感效应。如,使教学内容更美,更直观,普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生活实例,更引起学生的关注。如对部分家庭困难的学生进行家访时,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环境,家庭素质,学习上的要求和困惑后,在班上进行“我为我家努力”的作文比赛,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目的。
4.提高教师的个人魅力
下一篇:浅析多媒体教学的误区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