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合作原则;格莱斯;翻译理解能力
论文摘要:语用学介入英语翻译,为英语翻译提供了一种具有深层意义的理论依据。就语用学的几个主要理论在阅读中的运用加以论述从而促进读者的英语阅读能力。格莱斯的合作原则与奥斯汀的施为用意是两种重要的语用原则,它对英语翻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从这两个语用依据入手,结合英语日常对话与英文电影对白等,论述了语用等效理论对语言学习者的英语翻译能力的提高的促进作用。
一、语用理论与翻译
(一)语用等效理论与翻译
语用翻译是一种避免翻译尴尬且力求等效的新理论模式,也就是说,译者是在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运用语用学原理指导自己的翻译,从而显示出语用学与翻译的密切关系。我们可以从两个视角来看语用翻译等效。一是语用语言等效翻译,这种等效翻译从语用语言学方面入手,通过对两种语言进行对比来实现等效翻译。这种翻译不为原文形式所拘泥,但求保存原文的内容。它和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相仿,即以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译文来再现原语内容,以达到等效的目的。二是社交语用等效翻译。这种等效翻译则是从社交语用学的角度切入,通过对两种语言的对比来达到社交语用等效的。或者说是一种为跨语言、跨文化的双语服务的等效翻译。这类语用翻译可以通过多途径来实现等效。究竟采用何种途径为宜则可依翻译的目的而定。译者只需根据原著所提供的语境依从读者的文化习俗,在忠实原著内容的前提下将原作化为他们易于接受的译文而不必拘囿于原文的形式。例如:everytimeicomebackfromabusinesstripitmakesanewman如果翻译成“重新做人”,就和原文意思大相径庭。原文含义是:跑完生意回家,疲劳消散,精神得到慰藉,从而感到自己“仿佛换了一个人”。因此该句可译为:我每到外头跑一趟生意回来,就叫我耳目一新,精神一爽。又如:望梅止渴(thesightofplumsquenchesonesthirst.)该译文只是照字面翻译,但实际上这个成语是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因此可译为:(1)quenchonesthirstbythinkingoflookingatplums(运用语用语言等效对比进行等效翻译);(2)consoleoneselfwithfalsehopes;feedonfancies(运用社交语用对比进行等效翻译)。
(二)合作原则、礼貌原则与翻译
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和leech对此修改补充的“礼貌原则”是保证交际成功的语用原则,它们是根据语言规律与社会行为规范而建构的。由同一文化并操同一语言的交际双方共同遵守这一原则,达到互相理解,顺利进行交际。grice认为交际双方必须遵从这些原则才能配合默契,交际才能顺利进行,如果有意违反了这些原则,话语中就一定有某种隐含意义,这种隐含意义即为语用意义。因此,合作原则及礼貌原则有助于推导语用意义。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虽然是根据会话即口头交际归纳出的原则,它也是适用于笔头交际的,因为书面语言是口头语言的文字记录。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语用意义的翻译牵涉到两种语言的语用原则。因为不同的社会文化中,其语用原则不尽相同,如中国人特别重视甚至过于强调谦逊原则。当受到表扬时,往往谦虚一番“哪里,哪里”;“不,做得很不够”,受到表扬时不谦逊一番,很可能被认为“骄傲自满”。而在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国家。接受表扬时会微笑地说声“thankyou”。倘若不懂得这两种不同的礼貌方式,翻译就会生硬别扭。译者必须谙熟两套不同的语用原则,推导出原文的语用意义并使译文读者理解这一语用意义。当原文的语用意义因两种文化的不同而产生差异时,译者还须设法沟通语用意义的差异,填补语用意义的空缺,以便交际能顺利进行。语用意义的翻译因语言文化差异而增加了难度,语用意义的翻译是否成功是检验译文质量的关键之一,译者除具备语用意识外,还要正确理解社会文化不同造成的不同语用原则关联理论与翻译所含的不同语用蕴涵,并能用娴熟技巧填补差异、翻译出语用意义。
(三)关联理论与翻译
关联理论的翻译观认为,关联原则是存在于译文中的anewmanofme。如果翻译者头脑中的一个不可能违反的原则是译者应根据关联原则从潜在的认知语境中选择正确的语境假设,从原文的语音层、句法层、语义层和语用层等各交际线索中推断出原文作者的意图,并对目的语接受者的认知语境作出正确的假设,从而选择适当的译文,努力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企盼相吻合。原文作者意图传达给译文读者的有明示意和暗含意。译者应对原文进行歧义的消解、指称的确定和命题内容的充实,从而译出原文的明示意,即原文的命题内容。原文暗含意在译文有时需明示,因为原文作者与其原文读者共享的信息并不一定被译文读者所了解。因此为了与最大关联相一致,译者有必要提供与译文读者最相关的语境假设,从而使译文读者能以最小处理努力来获得最大语境效果。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译文语篇的连贯性涉及译者及译文读者在交际过程中的认知推理和心理运算,它产生于交际参与者对话语关联性的寻求。关联理论把翻译看做是一个对原语进行阐释的动态的明示——推理过程,这就从根本上抓住了翻译的本质。由于人的认知结构和认知环境都是动态的,译者只能尽可能根据话语的内容去识别原语交际者的意图,并把它传达给译语接受者,而译语接受者也只是在自己动态的语境内对译语文本进行阐释。又由于译者和译语接受者推理时所依据的最佳关联以及作为特殊交际形式的文字翻译所涉及的最大关联也都是动态的,译语文本只能是语言顺应(linguisticadaptation)的结果,而译语接受者的解读过程也是一个语言顺应的过程。以此看来,一切文本都是可译的,但原语文本和译语文本不可能有严格意义的对等,而只能是与原文在相关方面对等。
根据关联理论,译事是一种三元关系的语用等效翻译,强调译者首先要正确认知原文作者的意图和识别源语的意图,然后通过对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找出源语和译入语之间的差异,对译文读者的阅读期待进行正确评估,以及考虑译文在译入语环境的可接受性等。译者若一味地照搬原文形象和表达方式,完全不顾译文读者的认知背景和差异,就会给读者带来超负荷的阅读负担,导致读者对译文失去兴趣或者不理解,导致交际失败。因此,从语用学的角度看,译文无论怎样处理,只要能传达原作的用意,实现语言交际的目的,就是一种可行的译法。只要有理论的正确指导,翻译的技巧是可以灵活运用的。
(四)语境与翻译
曾经有这么一个例子:
a:going?b:gone!
a:any?b:some
如果没有语境,我们无从理解这个对话的含义。但如果我们知道语境(asawbcomingaroundwithafishingrodonhisshoulderandabaginhishand),理解该对话就易如反掌。再看一例:如果你在大街上见到一张广告上说“bigsalenex
tweek”(下周大甩卖),却没有给出具体的日期,那么,你就搞不清楚这一甩卖是否已经结束,因为nextweek所指的语境信息是不一样的。如果加上语境限制,说明说话的时间是今天所说的nextweek,还是下个月今天所说的nextweek,你就能明白具体甩卖的日期。又如:“我是什么权威,我既无权,也没有威。”该例中的“权威”一词是一个合成词,现代汉语词汇中的合成词是不容许任意切割开来使用的,就像我们不把“宣传”说成“宣一回传”一样。像这样超越了词汇用法和语法规则的词,为什么人们不会产生误解,并不认为是病句,反倒十分欣赏和心领神会呢?我们说这是“语境”给人们的帮助。语境犹如一块奇妙的调色板,使一些词语或句式借助语境而突破了社会习惯和语法规范的限制,使一些词语在选用和搭配上超越了常规,获得了一种新的含义,从而具有了特殊的表达效果。
二、结束语
在英语翻译中运用格莱斯的合作原则与语用等效理论为英语的翻译提供了理论依据。人们应该重视英语翻译中语用学理论的运用,在社会交际中正确选择使用,从而避免在英语阅读中读者可能会出现的误会和冲突,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与翻译能力。
参考文献:
[1]plesof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83:132.
[2]andsemantics3:speechacts[m].newyork:academicpress,1975:308-309.
[3]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07-108.
[4]束定芳.委婉语新探[j].外国语,1989,(3):28-34.
[5]周红,陈锋.模糊语言的礼貌表达功能——从遵循礼貌原则角度分析[j].
嘉兴学院学报,2007,(1):94-97.
[6]chamizodominguez,p·j·&b·riends:theiroriginandsemanticsinsomeselectedlanguages[j].journalofpragmatics,2002,(34):1833-1849.
[7]chac’stypologicalclassificationoffalsefriend[j].resla,2006,(19):29-39.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jiaoyulilun/66865.html